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简论明清长篇小说中的服饰艺术

简论明清长篇小说中的服饰艺术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15

简论明清长篇小说中的服饰艺术

摘 要:服饰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历史源远流长,表现也是丰富多彩的。明清以后,随着小说创作,特别是通俗白话长篇小说的繁荣昌盛,服饰描写逐步发展为小说人物个性化的艺术手段,人物服饰描写艺术随着人物个性化的进程、不同的时代文化背景呈现出阶段性的特色。因此本文的主要内容包含三个方面:服饰描写由固定化向生活化转化,服饰描写透露出当时的民俗风情,服饰描写成为表现人物性格的有力手段。

关键词:明清长篇小说 服饰描写 艺术展现

中国古代服饰的绚丽多彩,在历代文学作品中都有多方面的反映。服饰既然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就必然成为文学描写的永恒对象之一。每个时代,从事各种不同文学样式创作的作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描写风土人情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把他的笔触探进服饰的领域。这一点,在明清小说作家的作品中有着鲜明的体现。

一、明清小说中的服饰描写由固定化向生活化转化

由于明清小说来源于讲史话本,受史的影响大,因此在人物的服饰描写上实多虚少。又因为明清的长篇小说大部分都有一个从民间流传、集体创作到作家个体加工的成书过程,深受平话、戏曲的影响,造成人物服饰描写的固定化的现象。小说中的人物服饰就像人物的标志一样,多次出现、反复出现。如《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其装束总是“绿衣锦袍”,吕布则是“顶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摄唐貌恺甲,系狮蛮宝带,纵马挺戟”,无论人物出场多少次,其穿戴都没有变化。这就呈现出一种固定化、模式化的特征。《水浒传》更多的是受到现实生活题材话本小说的影响,在描摹人物服饰时,也带有明显的类型化特点,如第3回鲁智深是:“头裹芝麻罗万字顶头巾,脑后两个太原府纽丝金环,上穿一领鹦哥绿竺丝战袍,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青绦,足穿一双鹰爪皮四缝干黄靴。”第7回林冲出场时:“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班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从头上戴的、脑后挂的写到身上穿的、腰间系的,再到脚上穿的,无疑二人的装束带有明显的武官类型展示特点。

《水浒传》在描摹服饰时,注重生活化。这体现在其服饰描写为塑造的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服务。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分别从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等方面进行总结与评析。他明确指出,《水浒传》所描绘的一百零八个好汉,“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金圣叹《水浒传序三》)。虽然事实上并非个个性格鲜明,但是《水浒传》在人物服饰描写的生活化方面较《三国演义》大大地迈进了一步。

因此,以《水浒传》为代表的明清小说在服饰描写上由传统的固定化向生活化过渡,标志着明清小说服饰描写艺术由非写实性向写实性渐变的趋势。

二、明清小说中的服饰描写透露出当时的民俗风情

明清小说中服饰描写虽然比较零碎,但从小说的文本中可以窥见当时的民俗风情。如在《红楼梦》的第3回,凤姐和宝玉出场时,作者曹雪芹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二人的服饰。写凤姐的服饰:“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写宝玉的服饰是:“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这种详细勾勒的服饰描写,很像传统戏曲中主要角色上场时的亮相,让观众仔细观赏一下荣国府中琏二奶奶和宝二爷的华贵衣着,气派非凡。然而作者的用意还不止如此。事实上,从中国古代服饰史的流变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到,《红楼梦》中这两个人物的服饰与作者所处时代的清装并不一样,而更多地表现出了明代服饰的特点,甚至说有点像传统戏曲舞台上的服装也无不可。因此,作者曹雪芹不惜笔墨在服饰上大做文章,是有意把小说的时代背景模糊化的意图,是整部小说“真事隐”“假语村言”的具体实践之一。

上述宝玉的一身装束,是宝玉外出时的打扮。回家以后,就换成了家常便服。值得注意的是,那双“青缎粉底小朝靴”换成了一双“厚底大红鞋”。男性穿大红色的鞋子,在今天是很少见的;如果有男士穿了,就会使人感到不顺眼。但在明清时代却很普遍,并不只是宝玉这样的贵公子在家里才穿。《儒林外史》中的第27回写生员季苇萧的装束,“头戴方巾,身穿玉色绸直裰,脚下大红鞋”;第22回写附庸风雅的万雪斋,也是“脚下朱鞋”;第25回写倪老爹文人潦倒,靠修补乐器为生,“头戴破毡帽,身穿一件破黑绸直裰,脚下一双大红鞋”。倪老爹是个五十七岁、花白胡须的老头,他也穿红鞋子,还长年累月地穿,把其穿烂。明清时期男子穿红色鞋子的习俗风情可见一斑。

从小说美学的角度来看,服饰描写是刻画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一个重要手段,有时甚至与典型塑造的成功与否直接相关。《金瓶梅》中对女性尤其是对主人公西门庆的妻妾服饰描写较为具体和充分,其中重点是书名中涉及的三个主要人物: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吴月娘的服饰仅在第21回中“扫雪烹茶”时做过单独的描绘,孟月楼也仅在第7回与西门庆初次见面时单独写了她的鞋,其余都是与他人同时出现。而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人的服饰描写比比皆是,这些服饰描写对表现主要人物性格起了很大作用。如潘金莲的服饰,在王招宣府时、为武大妻时、和西门庆偷情时、为武大守孝时、成为西门庆之妾后,情状不一,服饰各异,而潘金莲性格毕现。

总之,明清时期的长篇小说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从主子到奴才,人物的服饰描写对塑造人物性格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服饰描写逐步发展为小说人物个性化的艺术手段,人物服饰描写的艺术随着人物个性化的进程、不同的时代文化背景呈现出不同阶段性的特色。这正是明清古典小说对中国小说在服饰描写艺术上的独特贡献。

参考文献:

[1] 施耐庵.水浒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2] 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上)[M].文子成校点.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

[3] 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4] 吴敬梓.儒林外史[M].长沙:岳麓书社,1988.

[5]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日记
遭遇困难
冬之随笔
让我悄悄地告诉你
我在乎明天
我需要的
可怜天下儿女心
寻秋
懂得宽容
雨的自述
爱与喜欢
“黄金搭档”
最后的一个中秋节
走进林黛玉
观万家红楼 品一家风味
浅谈周国平散文中的孤独体悟
“理性的公开运用”与“理性的私下运用”辨析
《麦琪的礼物》叙事结构浅析
无人解把无尘袖,盛取残香尽日怜
屈原的人格美及其影响
伪装与性别:乔治·桑小说《印第安娜》研究
论顾况诗歌语言的陌生化与怪奇化特征
《迟桂花》与浪漫主义思潮
《哀江南赋·序》注释商榷
现实与超越
《马桥词典》中的神秘因子
天地无穷 虚静以待
陈与陈氏家族杜诗学研究
论唐人七言绝句的喻象艺术
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教案版本2(第一课时)
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教案版本1(第二课时)
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 教学设计3
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雁归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 教学设计2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5(第一课时)
《旅鼠之谜》 教学设计3
八年级语文下册《旅鼠之谜》教学设计02
《旅鼠之谜》 教学设计2
八年级语文下册《旅鼠之谜》教学设计2
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 教学设计
《旅鼠之谜》 教学设计
《旅鼠之谜》 教学设计4
八年级语文下册《旅鼠之谜》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节选)》 教学设计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