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龙舟竞渡 2014年6期

龙舟竞渡 2014年6期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22

龙舟竞渡 2014年6期

疏疏几点黄梅雨,佳时又逢重午。角黍包金,香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形裁艾虎,更钗袅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锦,唤风绫扇小窗午。

沉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景,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韵鼓。

―周邦彦《齐天乐・端午》

龙舟竞渡自古有之,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故里秭归,锣鼓动天,《招魂曲》响,四乡八里的人们聚集到西陵峡南岸,用划龙舟这种最古老、最隆重的方式纪念屈原。

《续齐谐记》云:“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龙舟竞渡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们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而去,争先恐后划船拯救,后来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便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划龙舟以纪念之。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所以在湖南汨罗县,龙舟竞渡前必定先往屈子祠,披红布于龙舟之龙头上,将龙头供于祠中拜祭,之后再安回船上。在屈原故里,同样有赛龙舟前拜祭屈原的仪式。划船过程中,人们大喊“何在”,可以解释为寻找投江而死的屈原。

除了屈原之说,不同的地方对龙舟竞渡的意义有不同的解释。吴越地区,有龙舟始于越王练兵之说,《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云:“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在江苏一带,竞渡是为了纪念伍子胥,《荆楚岁时记》曰:“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浙江地区,龙舟竞渡是纪念曹娥;广西地区则是纪念马援;福州则纪念闽王王审知。

最初,“竞渡”之舟只是一般的小舟,西周才有“龙舟”之说。《穆天子传》载:“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春秋战国时期,“竞渡”活动已相当普及,这从浙江鄞县出土的一件春秋时期的青铜钺上的“竞渡”纹可以看出。

秦汉魏晋以降,民间“竞渡”已常在一些特定的时间里举行,只不过历代时间可能略有不同,但汉代、南朝已形成在五月初五举行龙舟竞渡的习俗(见《续齐谐记》)。《隋书・地理志》云:“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尔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震水陆。诸郡皆然,而南郡尤甚。”可见,龙舟竞渡在隋朝已演变成“竞渡之戏”,而且“观者如云”。

到了唐代,龙舟竞渡的规模宏大,动辄数十艘巨大的龙舟参赛,并开始为比赛设置“锦标”,即在终点竖一竹 竿,竿头上悬锦彩,优胜者夺到锦彩就称为“夺标”。这就是后来体育竞赛中“锦标”的由来。“锦标”的设置,使竞渡变得更为激烈和扣人心弦。唐代诗人张建封的《竞渡歌》,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一千多年前的那场龙舟竞渡比赛。诗曰:“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为衬托竞渡的热闹场面,诗人又写道:“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这样精彩难得的景象,连封足禁闭的妇女也会梳妆打扮,出来观看,可以想见江边是多么热闹!接着诗人笔锋一转,由明快变热烈:“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那紧张热烈的竞渡气氛,顿时跃然纸上。

龙舟竞渡如此精彩好看,皇家怎能不热衷?历代的帝王们均有临水观看龙舟竞渡的活动,这些在皇家园囿举行的比赛,常被画家记录下来,实在是因为这精彩的画面本身就值得入画。

宋代为练水师并进行娱乐,水上运动盛况空前,龙舟竞渡丝毫不逊唐代。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幅《龙舟夺标图》,就描绘了北宋皇室在宫廷后苑龙舟竞渡的盛大场面。

顺治十一年(1654年)端午,皇帝召内大臣学士等,乘龙舸游西苑,欢宴至暮。圆明园盛时,除遇天旱祈雨,每逢端午节便在福海举办龙舟竞渡活动。昭的《啸亭杂录》中有关于福海龙舟竞渡的描写:“命内侍习竞于福海中,皆画船箫鼓,飞龙妲首,络绎于鲸波怒浪之间。兰桡鼓动,旌旗荡漾,颇有江乡竞渡之意。”皇帝及王公大臣在湖西岸中部的望瀛洲亭观看,嘉庆时改在澄虚榭;皇太后及后妃们则在湖心的蓬岛瑶台观赏。龙舟竞渡结束后,皇帝则到圆明园同乐园清音阁戏楼看戏。“中流九龙舟,谁肯相参差”,就是乾隆在观看西苑龙舟竞渡之后留下的著名咏唱诗句。

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龙舟竞渡活动,代代相传,流传至今。它所传递的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精神,让这项运动拥有了持久鲜活的生命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2004年江苏无锡市中考优秀作文与评析3
2004年江苏无锡市中考优秀作文与评析
2004年河南省中考满分作文点评
04盐城市中考作文范文
2003年宁波市中考满分作文
2003年河南省中考满分作文
济南的秋天
泱泱华夏之见证
2004年南通市中考作文范文示例
2004年中考满分作文
2003年盐城市中考满分作文
2003年莱西市中考满分作文
2004年江苏无锡市中考优秀作文与评析2
当京剧碰到了摇滚
广东省2004年中考满分作文
冰上运动 2014年6期
中国古代高尔夫
明宣宗 天子爱投壶
异化的他者
龙舟竞渡 2014年6期
艺术家是干什么的
真挚浓郁与悲凉凄苦的乱世离情
周瘦鹃《此恨绵绵无绝期》与哀情小说
元太祖 摔跤助我去战斗
唐玄宗 三郎沉醉打球回
母语的偏废
《十二美人图》中的真实器物
罗伯特·彭斯诗歌中的博爱情怀赏析
6月艺事 2014年6期
雅致与鉴赏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02
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05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教学设计03
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14
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07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教学设计07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教学设计02
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04
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06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教学设计04
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08
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专项训练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教学设计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