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艺术家是干什么的

艺术家是干什么的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20

艺术家是干什么的

目前东西方艺术教育存在各自的问题,问题的表现形式看上去不同,可其原因是相同的:都是由学院体系认知的程式化导致的。由于教学内容必须是具体的、可量化的东西,“技法”、“形式”容易说清楚,但艺术的核心部分难以量化。所以,学院派最容易陷入孤立地研究艺术形式和手法的教条中,把艺术研究局限在量化的形式、材料中,导致难以从根本上抓住艺术的核心问题。

我曾在欧美多家艺术学院演讲,经常与研究生进行讨论。现在世界各地的很多年轻人都来纽约发展,我从这些毕业生的作品和他们的困惑中,看到了西方艺术教育的问题―偏颇地强调创造性。

对于艺术创作来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无疑是重要的,但问题的关键是,现在某些学院的教学把创造性思维的获得嵌入到一种简单的模式中,而不是从根本上进行探索。事实上,创造性的获得虽有规律可循,但它的发生又相当“个案”。一味地对学生强调创造性,但教给他们对待创造性的态度和渠道却是相似的,结果使学生充满了创造性的愿望,却只能拥挤在只为“创造性”而创造的窄路上。由于思维方法相似,自然,创造的结果也都雷同,这反而损坏了学生本来就有的一部分创造性。

再从西方具体教学方法的弊病来分析,他们过于强调对作品的解说能力。比如,学生必须说出创造形象的理由、受影响的来源等。这里面有个非常大的悖论,即视觉艺术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不能用语言表述的,正因为有些事情用语言永远不能解说,所以才有艺术。最有价值的艺术创造难以在解说中找到合适的上下文。若教师强行把学生的思维嵌入艺术史的模式中,将使学生对作品本身不负责任,而对解说的效果特别看重。所以,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不是艺术创造本身,而是为艺术辩解的能力,它将导致艺术学院的毕业生都会做一种能自圆其说的、标准的,当然也是简单的现代艺术。就像我们的毕业生一样,都有一手娴熟的绘画技能。

这种弊病是如何形成的呢?西方艺术是以艺术史写作的框架和方法为目标的。西方艺术史的基本态度是,记录那些对艺术史有明显的形式改变的艺术家及其作品(那些有明显可阐释性的作品)。艺术家以此为目标,创作动力却与创造性本身无关。另一个客观原因是,在北美,成功的艺术家不需要在学院任教,在学院的艺术家,大部分又是在主流体系中不具备成功经验的人,他们怎么能给学生有效的引导呢?

中国的当代艺术教育,优劣当然也是交织在一起的。比如,我们的艺术教育与传统没有明显断裂,这是长处;但传统与新型社会形态需求的差距问题并没有解决。学生的学习有相对明确的标准和根据,但这套成熟的体系只偏重技能的传授,学生直到毕业,也没有把艺术的道理、艺术是怎么回事搞清楚。具体说就是:艺术家究竟是干什么的?他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他与社会构成一种怎样的交换关系?

现在的艺术教育中,一部分先生讲艺术史论,另外一部分教技巧,但我总感觉缺少一个中间环节―没有人讲两者间的关系和其中的道理。一个学生如果弄懂了这个道理,他在任何环境、做任何工作都没问题。

我有时候想,我有房子住、有工作室用、有饭吃,这是用什么换来的呢?美术馆、收藏家愿意出高价买我的作品,他们买走的是什么?作品本身只是一堆材料,值那么多钱吗?是由于精工细作的技术吗?在制作上比我讲究的艺术家很多。其实,艺术最有价值的部分,是那些有才能的艺术家对其所处时代的敏感、对当下文化及环境高出常人的认识、对旧有的艺术从方法论上进行改造,并用“艺术的方式”提炼出来。这是人类需要的,所以才形成了可供出售的价值,进而形成交换链。所以说,好的艺术家、设计师既是思想型的人,又是善于将思想转化为艺术语言的人。而什么是这类人的基础呢?

一直以来,我们对艺术基础教育的认识是偏颇的,重视绘画技巧基础,轻视思维能力基础;不考虑未来艺术家所应具备的素质,把大量时间用在适合古代画家需要的素描训练上。试想,一个人从准备考高中开始,经过高中、本科、研究生的学习,从几何石膏到双人体,我们培养出来的艺术家,花在素描上的时间是惊人的。而在这样大量的时间内,没有课题的变化,只有难易程度的变化,全部过程只解决了一个技术―学会把三维的对象画到二维的平面上,看起来还是三维的。素描确实是一项有效且必要的训练,但不是全部。素描的目的不只是描绘本身,把素描作为基本载体,可以分解出很多不仅与绘画技能有关,而且与整体艺术思维有关的一系列专门课题。通过训练,可以培养一个人观察事物的能力、完成工作的能力、建立和培养有创意的思维线索的能力,从而从一个粗糙的人变为一个精致能干的人。

现代艺术教育,还必然涉及“大美术”的概念。“大美术”是显而易见的趋势,它应该是包括与美术有关的设计、服装、广告、建筑等专业的整体美术概念。从“纯美术”到“大美术”,这条弧线的延长线就是未来美术与周边生活的关系。我甚至认为,将来“美术”这个概念是没有实质意义的,它会被“大美术”稀释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纯美术将成为一种真正的传统艺术,像古典剧种一样被保留着。当然有人还在做,并继续对它进行现代化的尝试,但这部分绝对不是未来新型美术的主要部分。未来学院教育的主要任务,一定是培养具有开阔的、创造性视野的人,有极强适应力、能进入社会各种工作领域的人,有极强的预见力和懂得如何发挥才能的人。这包括对创意和实现能力的培养,即学生们应该具备广泛的知识、合理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精湛的技能等。

说到底,美术的宗旨最终会还原为其起源时的职能,它不是因为“美术职业”,而是因为人类生活所需的“创造”而产生的。创造这个基本动力,是艺术的核心,也是人类所有学科的核心。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2003年宁波市中考满分作文
当京剧碰到了摇滚
2004年河南省中考满分作文点评
2004年南通市中考作文范文示例
济南的秋天
广东省2004年中考满分作文
2004年中考满分作文
2004年江苏无锡市中考优秀作文与评析3
2004年江苏无锡市中考优秀作文与评析2
04盐城市中考作文范文
2003年河南省中考满分作文
泱泱华夏之见证
2004年江苏无锡市中考优秀作文与评析
2003年莱西市中考满分作文
2003年盐城市中考满分作文
周瘦鹃《此恨绵绵无绝期》与哀情小说
罗伯特·彭斯诗歌中的博爱情怀赏析
真挚浓郁与悲凉凄苦的乱世离情
唐玄宗 三郎沉醉打球回
明宣宗 天子爱投壶
异化的他者
元太祖 摔跤助我去战斗
雅致与鉴赏
《十二美人图》中的真实器物
6月艺事 2014年6期
母语的偏废
龙舟竞渡 2014年6期
艺术家是干什么的
中国古代高尔夫
冰上运动 2014年6期
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14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教学设计03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教学设计02
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08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教学设计05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教学设计07
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06
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04
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05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02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教学设计04
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07
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专项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