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北京的冬天
清晨,火车有节奏的声响将我从睡梦中唤醒。坐在飞速前进的车窗前,看着天边的朝霞和跳动着的火球冉冉从地平线上升起,华北平原慢慢褪去它朦胧的面纱。一片寥廓霜天的景象展现在眼前,十年未来过的首都渐渐进入视野……
乘21路公交车,经阜成门外大街、学院路到花园西路。车上的人没有前几年那样拥挤,没有大声喧哗,彬彬有礼中可以看出乘客的文明程度。下车左拐到花园东路,右拐到龙翔路,沿途见不到扒了建、建了扒的痕迹,似乎让人感到“面貌依旧”。我想记住这条街道的特征,似乎只有武警歌剧院是唯一的标志。街道上的行人并没有西安多,不算宽的街道中心有街心花园;机关的院墙外边也种满了花草和树木,不知名的一蓬蓬树枝上结满了绿豆粒大小的红果,晶莹剔透;迎春花似乎开始孕育牙包,天空是蓝的,太阳暖暖的,让人感受不到冬天的寒意。
下午我到阜成门外大街国宾馆去了一趟,无所事事,即在龙翔路、学院路和花园路上闲逛,问及普通门店的商品和食宿价格,基本和小县城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水果和蔬菜甚至还要低;大商场的价格有点让人咋舌。北京是一个有极大包容量的城市,各种人群的生活方式和要求标准不同,这里都有他们充分展示才华和生存的空间。
颁奖会议由组委会主任蒋建伟先生主持,原中国散文学会主席林非致词,获得一等奖的是丹增、梁晓声、原野、徐怀中等七八位中国文坛的名流。这些获奖作品均由北京广播电台的播音员进行配音朗诵,给我的感觉是,评奖工作做得细致、公正,有说服力,自己虽然屈居二等,也亦心悦诚服。
文学泰斗林非、中国文联、作协副主席丹增、著名作家梁晓声、鲍尔吉、原野等名家都非常谦虚、和蔼可亲。许多入会作者要求与他们合影留念、签字,他们很爽快地答应了,一个都没拒绝。“大家”的风范大概就显现在这平静、细致的生活情境之中。
写了几十年的散文,也为不少朋友写过散文评论,对散文创作和散文理论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听了几位“大家”的讲课,特别是林非老师深入浅出的现身说教和蒋建伟先生《漫谈2013年的中国散文》,让人受益匪浅,许多观点、认知让人从心底引起震颤。
旅德歌唱家孙禹调侃地说:“喜欢散文的是达人,写作散文的是智慧人,不喜欢散文的是残废人。”这说明散文创作亦是一件艺术水准很高的智力活动。林非先生认为:“散文创作应把握四点要素。一是要有生动鲜明、形象真实的细节,细节的取舍决定作品的成败;二是要有自由平等的创作心态,好的心态才是真正的文明;三是要有真挚的感情,谦和、诚恳的情感是散文的精神灵魂;四是文字要有讲究,要有创意和个性,从内容到形式都要有独特的见解。看待作品要用‘拆卸枪机法’,才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才会创作出善良、高尚的作品。”
丹增也认为,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注底层人民生存状态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作者带着真挚的情感和心态写,作品才会让读者产生共鸣,才会起到教育人民、宣传、鼓动人民的作用。
蒋建伟先生将我们送上车,当我在灯火阑珊中告别首都的时候,我亦感悟到,真诚、求是、创新、个性化,也许是做人和为文的真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
- 《少年英雄》电影观后感
- 《出色的老师》读后感
- 读《海伦·凯勒》有感
- 看电影《背起爸爸上学》有感
- 读《草房子》有感
- 《舒克和贝塔历险记》读后感
- 《绿野仙踪》读后感
- 《乌塔》读后感
- 读《假文盲》有感
- 《去年的树》读后感
- 《把失败变成财富》读后感
-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 读《老人与海》有感
- 看《士兵突击》有感
- 欢乐家庭 2013年10期
- 浅谈中国铁路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 中国民营企业多元化战略思考
- 侠盗罗宾汉
- 你怎样长大
- 吉祥数字“一百零八”的文化内涵
- 酒器乐章 2013年11期
- 形声字声符示源研究综述
- 北方的原 2013年11期
- 水可以飞 2013年10期
- 果真尽力挽回了吗
- 悲观与乐观
- 超级小笑话
- 天才的背面
- 精灵图鉴 2013年12期
-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
-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及反思
-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 《春夜喜雨》和《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 《诗经•采薇》教学设计
-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
-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 温暖在课堂——《用心灵去倾听》教学案例
-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
- 孔明智退司马懿
-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
- 《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 《诗经·采薇》创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