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杏儿黄了 2014年4期

杏儿黄了 2014年4期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8

杏儿黄了 2014年4期

那年,我已上了高中。由于自己定的目标是考外地名牌大学,因而在时间的安排上也十分紧凑。除了早晚加班加点之外,连星期天也不放过。虽然学校离家只有十几华里的路程,我也只是双周才计划回家一次。

星期天在学校吃过早饭,我从学生食堂里买两个馍馍,带着书包就去学校南边七星渠外的校办农场读书去了。那是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学校为了补助内部食堂粮食和蔬菜不足,改善师生生活,用了几年时间开出来山荒。由于能灌上黄河水,庄稼和蔬菜长得特好,绿油油的庄稼、茂密的树林,又错过了大风季节,显得特别恬静。听不到车辆行驶的噪音,星期天也很少有人去打扰。偶尔有几声清脆的鸟鸣,倒像是和谐的伴奏,真是个绝好的读书地方。

读完书回校的路上,为了省时间,我一般不走大道,而从乡间小路斜穿过去。有一次,路过一个农家小园时,一帮不懂事的半大小孩,三五成群地在这家小院门前的果树上打杏子。经验告诉我,这时杏子尚未变味,还有些青涩,吃不成,打下来也是糟蹋了。于是,我就驱散了这帮小孩。

我正转身要走时,被一声“谢谢您”的喊声叫停了,回头一看,不远处有一位挑着水桶的姑娘正蹒跚着向园子走来,想来驱赶小孩的场景被她看了个清清楚楚。她挑的担子是前面挂着水桶,后面吊着石头,一头着地、一头向上,忽而水桶着地,忽而石头着地。水桶离肩近,石头离肩远,还真有初中二年级物理课本上力学中杠杆原理的运用。我看那姑娘有十四五岁,似曾见过,穿一件天蓝色的大兜巾布衫,用橡皮筋扎一对小辫。我忽然想到两桶水她是挑不动的,才用一个桶和一块石头。从她对力学原理的运用上,我判断她应该上了初二才是。

她说:“谢谢您,尊敬的辅导员。虽然,您是做了好事不留名,但我知道您是高中的学生。您是我们初一年级乙班的辅导员,经常从我们教室门前经过。”

我说:“你还未上物理课,就会把力学原理运用在挑担子上,真不简单。”

她说:“那是我老爹教的。我也不懂什么力学原理。”

我说:“你老爹是有文化的?”她摇了摇头。一个没有上过物理课的农民,能自如地把力学原理用在生活中,那真是靠了实践。

我拾起掉在地上的杏子用衣襟擦了擦吃了,又苦又硬,太青涩了。我说:“这杏子还没熟,这些小孩就开始糟上了。”她笑着说:“小孩子掐青拈黄是常有的事。随他们吧!反正树上杏子多得是。”

我说:“你家里的大人都干啥去了,用你挑着个大桶。”她说:“父母年岁大了,姐姐出嫁,哥哥今年才能从吴忠师范毕业,弟弟还小,我就是最大的了。这担子只能由我来挑。”看着她那用稚嫩的肩头挑着的沉重担子,不禁生出了怜悯之心,又想到她那勇于承担的精神而内心感到敬佩。从对她的问话中,得知她的哥哥本是我初中同校不同班的校友,只是我上了高中,他上了中专。“今天您保护了没熟的杏子,等杏儿黄了,我请您来吃杏子。我家杏子有好几个品种呢,是远近有名的呢!”她说。

我倒是很尴尬,那个时候我的时间特别宝贵,回去晚了学校食堂关了门,没饭吃。我就随便应了:“那好,杏儿黄了,我一定来。”其实说这话的当儿,我也不知道下次还来不来,因为那时候正值高考,哪能为吃个杏儿耽误了复习功课呢!

两年多的时间,她也长大了许多。有一次,她碰到我说:“我哥要结婚了,你不来凑个热闹?”我感到惊讶,她说:“父母年岁大了,家里缺乏劳力,需要个嫂子回来。”这时候的她,已经是两条辫子垂在胸前,穿一身红卫兵黄军装了。但说话间,我眼前闪现出的仍是她扎着一对羊角辫儿,用稚嫩的肩膀挑起比自己还重的担子的形象。不知怎的,我心里马上涌出了这样一个念头:这下,她的担子就可以卸了。

我在她哥哥结婚的头两天就去了。我是想早点去看有没有什么忙可以帮。我说是约几个同学去,当时不知什么原因,我又放弃了约同学去的念头,自己去了。当时,我家里很穷,我用周末打工的钱买了一件背心当贺礼,也算是大礼了。

走进她家院子里,老远就听到她哥热情的招呼声,虽说几年不见,却乡音无改。院子里干干净净的,一捆捆过大事烧的柴火,码放得整整齐齐。院子里共计5间房,东头是厨房,中间是全家人住的,西边新搭起来的一件就是新房了。屋里没有什么家具,不知是未摆好,还是就这样了。她哥哥见到我感到意外,自从初中毕业后,5年未见面了。他说:“啥风把你吹来了。”我说:“不请自来。听说你要升为新郎官了,我来一是祝贺,二是看看有啥忙能帮的。”他说:“谢谢!没啥干的,简单,没请多少人。也就是几家最近的亲戚加友好的庄邻。同学嘛,除了吴忠师范一起上学、家在中宁的外,其余的同学都未请。”

我把要送的礼物放下,打个招呼要走。她出来了说:“先别走,我领你到果园里看看,给你摘点杏子,也不能叫你白跑,我这个人还是守信的。你不要怕,不收你的钱。”我顺着她的指引来到了果园里,院墙上爬满了葫芦秧,葫芦一个接着一个挂在墙上。这园子里除了杏树,还有桃树、李子树,以及稀罕的苹果树。她说,这个园子原来是一片荒地,是她父亲领着他们在饥荒的年月开垦的,不属于公家的。她家的房子也就盖到了这块地上,各种果树连片,单杏子就有甜胡(核)的、苦胡(核)的,还有嫁接的李子、杏梅子等等。她还说,她本应是初三的学生才是,那时小学上了两年,弟弟无人带又回家领弟弟,耽误了两年。她像猴子一样,敏捷地爬上一棵大杏树,拎着书包为我摘杏子。她在上面摘,我在下面吃。我说:“这杏儿真甜,真好吃。”她说:“杏梅还没熟,等熟了你再来吃,更好吃。”

眼看已经装满半书包了,她还在摘。我赶紧说:“别摘了,别摘了,给别人也留一些。”她说:“树上多得是。老人家说,只要天年成了,不知道麻雀子能吃多少!”

我对她说:“你可不能这么说,我可不是馋嘴的麻雀啊!”

她笑着说:“不好意思,我没念几年书,引用的不对,请多包涵。”

我笑了笑说:“没事。”

此时,她那天真、直率、豁达的性格,勇于承担的精神,以及带着酒窝的笑脸,汇聚在了一起,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使我心头一颤。 三

1969年,在杏儿快黄的时候,她应招到矿山工作。我得讯去送了她。那时,条件差,她家里给做了一床简单的铺盖,用棉花毯子一包就成了出远门的行李。我问她:“这一去什么时候能回来?”她未假思索就回答:“明年杏儿黄了的时候。”那时,从宁夏北部的石炭井矿区回一趟中宁老家很不方便。一是请假难,按规定新工人入矿半年之内不能回家,一年后才有探亲假;二来交通也不发达,从矿山驻地到家乡中宁至少要三天。那年月,还没有石炭井到中宁直达的班车,即使中宁到银川也只有一趟。坐火车还是既便宜又把稳。头一天下午坐小火车到银川,在火车站候车室里住一晚,第二天中午乘从包头到兰州的慢车赶到中宁的石空车站,天已经黑了。黄河隔住了归程,那时中宁还没有黄河大桥,只有等到天亮才能坐渡轮或羊皮筏子过河,在石空车站再当一次“团长”。

那时,通讯工具也很落后,单位上都很少有电话,普通百姓家就更难以奢望。小灵通和手机当时都还未出世。唯一传递信息、联络感情的途径就是写信,一封信来回也得7天。我常常跑到公社的信箱前,找我的信件。快到杏儿黄了的时候,到她家打听她回来的消息,总是打探不到。她到矿山后,给我写了一封信,介绍了矿山的艰苦、荒凉,告诉我她被分到了医院还算幸运,同去的男的都上矿下井,条件艰苦且安全也差,女的大部分安排到工程处土建队,也有到矿上的。我回信宽慰过她,这些信至今我们还在珍藏。打那时起我就很少收到她的信,她虽说“明年杏儿黄了的时候回来”,但第二年杏儿黄了的时候她却没有回来,我觉得失望了。

第二年秋天,我也应招到了矿山,相对见面的机会多了。矿上那时生活条件差,尽吃粗粮,不是高粱米,便是玉米面。有时我借故到她工作的医院,磨蹭着等到快吃饭的时候,吃碗面条,也就算改善了生活。

我们分别住在两个相对不远的山头上,有时我下了早班,站在我们这个山头遥望着医院的方向,自己还独自哼《对面山上的姑娘》或《敖包相会》中的“十五的月亮”呢!她喜欢吃杏儿,星期天遇上我们轮休,在山杏能入口的时候,约上几个伙伴到山沟里去摘山杏。在崎岖的山路上,她给我们讲述她父亲领着全家开荒种地栽杏树的故事。她说,那片荒地帮助他们度过了饥荒的年月。

1973年,我从矿上调到了矿务局。

1974年,矿务局机关下迁到大武口。

不久,矿务局开始为职工建造住宅,在这里安营扎寨,先是为退休老干部,接下来为职工,还为处级以上的干部分批盖起了虽然面积不大,但带小院的二层小楼。我们家也分到了一套这样的住房,尽管比同样条件的矿领导晚了10年,但有了这套房子,使我实现了栽杏树的梦想。

搬入新居后,我特意从中宁老家移来了两棵杏树和枣树,在院里和院外的空地上各栽了一棵。庆幸的是它们虽然离开了本土,但适应性很强,都活了下了,并且在我们的呵护下长得很旺盛,尤其是院子里的那两棵,长得贼快。不知是因为靠阳面(我家院门朝北),还是因为它们想要摆脱院墙的阻隔,没几年就超过了小房屋顶。这两种树虽然结果和成熟的时间不一样,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结果早。“枣子没羞当年开花、结果”,“桃

三、杏

四、梨五年,想吃大果子等九年”。我的枣树虽然没有当年结果,但第二年就有小枣了。不几年,杏树也开花了。这两棵树是嫁接了的杏子,头几年虽然果稀,但个头大且甜。春天,当绿芽儿伴着杏花绽满枝头的时候,眼前早已浮现出了绿玛瑙、金果果的情景,希望之光闪耀其间。我们坐在小屋的餐桌前,躺在松木板搭建的床铺上,不用出屋就能看到春天杏花开、夏天果实熟、秋天杏儿黄了的惬意。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们虽已步入花甲之年,但仍然喜欢杏儿,尤其喜欢吃自己家的杏儿。那杏儿如缩小了的十五的月亮……那么好看,那样诱人,那么圆满。

坐在杏树下,我们一边品尝着成熟的杏子,一边回忆与杏子有关的故事。

我想起了她当年说的杏梅,问起她当时挑担的感受,她说:“挑那个大桶虽重,也不觉得什么,这都是逼出来的、练出来的。”接着说,“我家的杏梅实际你已经吃上了。”

我一惊:“杏子可是为我们做了个媒啊,不是那天有孩子糟你家杏子,我还真不认识你是谁呢!”

她说:“那杏儿是我们的媒人了!”

我哈哈一笑:“天意啊!我四次招工都先后受阻,偏偏到石炭井当工人却一路绿灯,我如果不到这个山里来,我们能否……”

她笑了笑没有回答。

杏梅,杏梅,杏媒……我对杏儿产生了更深的感激!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童年》读后感
读《桥》有感
勤能补拙
读《妈妈最后的礼物》有感
多走弯路才能成功
读《鞋匠的孩子》有感
《黄美廉故事》读后感
读《当疲惫时你就看一眼》有感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读《匆匆》有感
读《女孩与巨蟒》有感
读《世界最有影响的100位名人成才故事》有感
尊严和爱——读《简爱》有感作文
《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爱自己》观后感
《老天爱笨小孩》读后感
作业跳跳豆
周会表扬 2014年2期
意林榜中榜
日本中老年离婚热现象的原因探究
关于大学生吸烟问题的调查
越过年少,看见春暖花开
和你在一起
悲情老驼 2014年2期
信仰之美 2013年6期
哈里森一家的圣诞节
游泳训练 2014年2期
线索追踪(2013年1月下)
浅谈人生情感哲学
猫救老鼠 2014年2期
国外联保贷款经验对我国联保贷款发展的启示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及反思
《诗经·采薇》创新教学
温暖在课堂——《用心灵去倾听》教学案例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春夜喜雨》和《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诗经•采薇》教学设计
孔明智退司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