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被自己打败

被自己打败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12

被自己打败

赵匡胤灭掉后周,建立宋朝后,很多人都不服气,其中,有两个人完全有实力造反。一个是驻守潞州的节度使李筠,此人幼年从军,力大无比,勇猛无双,令很多蛮夷之族闻风丧胆,而且历经后唐、后周两个朝代,极有威望。

还在后周时,李筠征用国家赋税,召集亡命之徒,增强自己的实力,此行为被安上谋反的罪名都不为过,但后周皇帝忙于与南唐作战,不想后院起火,就只是骂了他几句了事。这让他自我感觉无限膨胀,哼,后周皇帝都不敢惹我,你赵匡胤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灭你还不跟掐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

所以,当身边的谋士分析敌我优势,想找出最佳作战方案时,李筠豪情万丈地说:“我乃周朝老将,禁军都是我的旧人,闻我到来,必定倒戈归顺!”自信心如此爆棚,身边的人再无话可说。

果然,李筠发兵后,第一战便取得胜利,这让他沾沾自喜之余,没有一鼓作气继续攻击,而是慢条斯理地一边作战,一边处理战争之外的杂事,准备玩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把赵匡胤慢慢折磨死。没想到,赵匡胤御驾亲征,亲自当先锋,玩命似的往前冲,很快攻占了潞州,让李筠再无险可守。

面对从天而降的失败,李筠仰天长叹,然后纵身火海,结束了自己战功赫赫的一生。

另一个造反的人是扬州节度使李重进,他不像李筠那么冲动,背地里磨刀霍霍,表面上却对赵匡胤俯首称臣,准备来个攻其不备。

可惜,赵匡胤还是看出了他造反的端倪,决定来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先是发出一封诏书,令李重进换个地方当节度使。看似平级调动,但里面却隐藏着刀光剑影,因为在此之前,所有被调走的节度使,都会在途中遭遇不测,这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只要有节度使被调走,大家就知道,皇帝那是要他的命。

李重进接到这个圣旨后的心情就可想而知了,还犹豫什么,立即反!但出乎意料的是,赵匡胤随后又下了第二道圣旨,令人到扬州抚劳李重进,表示朝廷对他的尊敬和真诚。

这真是太蹊跷了!难道,赵匡胤真的只是给自己来个平级调动,并没有杀人之心?李重进陷入了痛苦的思索中。

最终,起兵的念头占了上风,为了增加取胜的筹码,他给南唐皇帝写了封信,希望对方出手相助,但是,这位皇帝一心想过自己的小日子,不想卷入战争中来,就把信原封不动地送给了赵匡胤。

李重进得知后,简直要气疯了,并且开始疑神疑鬼,总觉得身边有人要出卖他,弄得几个将军都受不了,趁着夜深人静,带着几个亲信悄悄地溜出城,跑到了赵匡胤那里。

这让李重进更加暴跳如雷,怀疑每个人都在背叛他。为了杀一儆百,他抓住几十个将官,不由分说,将他们的脑袋全部砍了下来。两个月后,赵匡胤下了第三道圣旨――削夺李重进的一切官职。这次,李重进彻底崩溃了,总觉得人人都在嘲笑他,人人都想背叛他,于是变本加厉地杀人。

当赵匡胤带领部队杀过来时,李重进的部队人心涣散,早已失去了抵抗的能力,这个纵横沙场数年,战无不胜的将军,败得一塌涂地,只能像李筠那样,投身熊熊烈火中,以此来洗刷自己的耻辱。

李筠和李重进都比赵匡胤更有威望、更勇猛,本来,他们可以给赵匡胤致命的一击,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但是,他们一个太过自负,把自己无限放大,把敌人无限缩小;一个又不够自信,一点风吹草动都惶惶不安,结果,败得狼狈不堪。其实,他们先输给了自己,然后,才输给了对手。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桂林山水甲天下
往事
我与“她”
绿的天堂
感悟自然
秋天的银杏叶
这里梅花为你开
欢乐谷之旅
春天
秋天的爬山虎
我最喜欢校园美丽的一角
美丽的春天
剡山一游
我爱春天
10kV配电线路故障诊断及预防
新背景下开展煤炭企业政工新思路分析
利益多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充分发挥经济法在依法治国进程中的作用
如何做优秀的班主任
职务犯罪自首的认定
浅议对未成年被告人适用缓刑的“宽”与“严”
浅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价值
社会工作介入邻避事件的必要性及作用探析
以故意传播艾滋病案探讨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刑法规制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论邓小平基层协商民主思想
运用群众路线开展“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浅议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
构建我国行政判例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孔子游春》教后感
人师如水
《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之一
抓住机会,培养学生的“古文素养”——我教《孔子游春》
苏格拉底:有效课堂的坚决执行者
缺少写作的阅读课
上出说明文的语文味
挖掘文本价值,不能偏离文本主旨 ——有感于《孔子游春》的一段课堂实录
《半截蜡烛》教学案例
让情感给知识伴奏——《孔子游春》教学感言
正确认识战争
用半截蜡烛教《半截蜡烛》
一堂充满智慧的语文课—薛法根老师教《螳螂捕蝉》
鸡蛋不能被捏烂
《莫泊桑拜师》插图的探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