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09
《易经》预测术之扬弃
提到《易经》,不少人认为它只是一部迷信鬼神、"瞎蒙"的卜筮之书。然而,孔子却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易经》中乾卦的"自强不息"、坤卦的"厚德载物"等成为我国清华大学等学府的校训,激励、培养了一批批人才精英;书中的"穷则思变"、"否极泰来"等经典,预测吉凶成败、旦夕祸福,有利于人们趋利避害,走向成功。因此,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来分析、鉴别、评判。
一阴一阳为之道。中国古代哲人在《易经》中,发现并运用了大千世界的某些规律,精妙地运用阳爻和阴爻,通过阴阳、阳阴、阴阴、阳阳的排列组合产生八个简单的符号即"八卦",又通过两个"八卦"上下组合成的图像排列出六十四卦,每个卦象代表了许多相关事物和信息,同时融入了五行生克制化法则和天人感应之说,借此来预测神秘世界的发展。本文择例,略作阐述。
卦三十八:睽
此卦大意是就平实的旅行中遇到的事占问。旅途中马跑掉了,不必去追,它会回来;途中遇到坏人也不会有祸。刚进小巷就遇到主人接待,说明没迷路,无祸。见到拉车的牛很吃力,一步步很费劲;车夫是个烙额、割鼻的奴隶,开始拉不动,后来拉走了。旅人孤身赶路,遇到个瘸子,同他一起被抓很危险,最终无祸。看见同宗族的人在吃肉,孤单的旅人欣然结伴而行,一路平安。旅人行走中看到猪满身是泥。大车上全是奇型怪状的人。旅人想拉弓射箭,后来放下了箭,因为那是去定婚的人。旅人继续前行,下雨了,平安无事。双方的疑惧消除了。
卦五十:鼎
此卦大意是就鼎这种饮食器具倾覆损坏的事占问。烹饪食物的鼎颠翻,却顺利地倒出了鼎中陈积的污秽之物;就好像娶妾可以生子一样,不会发生灾祸。鼎器的耳部发生了变化,无法将插杠插入鼎耳,精美的野鸡肉无法食用;待到阴阳调和,润雨出现才能消释悔恨,最终还可以获得吉祥。鼎的足折断了,鼎里的粥饭倾倒出来了,鼎身被玷污,是凶险之象。鼎配上黄色的鼎耳,是由于六五爻居中,自然可获得实惠。插上坚固的扛鼎之器,利于坚守正道。鼎配上玉制的鼎杠,十分吉祥。
以上诸卦从不同角度进行吉凶祸福的预测,有偶发事件,如"鼎"卦中敦实稳当的器具却会翻倒、损坏;有常发事件如"睽"卦中孤身旅行时碰到料想不到的人和事等。有大事,如"鼎"是权势的象征、革故鼎新的象征,它的倾覆关系到国家存亡;作为一个器具的好坏,则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小事息息相关。
这些是以上诸卦不同的。然而,也有共同之处可以把握:
其一,人生在世,经历意外之事的变化是正常的,就如以上各卦中涉及到方方面面都有"不测风云",可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此事古难全。"运用《易经》可以提高人们对未来预测的自觉,要有未雨绸缪的清醒认识和准备,才能心中有数、把握主动。
其二,诸事万物都有互根、互依的"阴""阳"矛盾的两方面,"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同处一体之中。这可在预测中全面分析各种趋势和多种复杂因素。 鼎,算是坚固的了,但也会损坏的地方,也有翻倒的时候。行旅途中,可能下雨,也可能天晴,可能遇到好人,也可能遇到坏人,可能有交通工具如"马",也可能没有,如"丧马"等。
其三,"阴""阳"可相互转化、交替轮向。这便于我们抓住契机,因势利导,努力实现最佳结果。 孤身旅行见到奇型怪状的人而有警惕性,给后面的旅途带来了保险系数,是好事,但如果以为保证太平了,放松警惕,又可能造成麻烦。烹饪食物的鼎颠翻了,看似反常,实则不然;因为顺利地倒出了鼎中陈积的污秽之物,除旧布新,反常的现象向好的方面转化了。
可见,《易经》预测吉凶成败方面确有可取之处。限于时代的局限,《易经》本身也有牵强附会之处,也没提供如何实现目标的可确定的路径。重要的是《易经》作为象征性系统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诠释空间,让我们在敬畏客观世界、敬畏规律的前提下去再探索、创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运动场上的刘翔
- 有趣的张老师
- 我的“虫虫”老爸
- 铅笔、橡皮和纸
- 我最欣赏的一个人
- 我的好朋友
- 我的好朋友
- 我的“铁哥们”
- 我的警察老妈
- 这就是我
- 我最敬佩的人
- 溜冰记
- 月亮妹妹
- 这就是我
- 卖萝卜的叔叔
- 范稳先生的“三副眼泪”
- 发挥国家级赛事导向性作用 推动歌唱艺术繁荣发展
- 我们都是马拉拉
- 以诗言志 以歌咏言
- 唐宋词苑拾粹
- 这条路,陆羽也羡慕
- 陈其钢古琴协奏曲《静音》作品分析
- 刻下旧京的浮光
- 谁是“一战”的罪人?
- 从《外国名歌200首》看人音社的“人民性”
- 后现代语境中音乐接受美学的三大特征
- 为音乐学学科建设引领服务的音乐出版事业
- 走进去,看到自己
- 声声眷恋 余音袅袅
- 恩·迈耶尔音乐美学、音乐社会学思想述评
- 高三如何应对文言文
- 锡林郭勒大草原 教案教学设计
- 井 教案教学设计
- 和谐语文课堂教学的四个追求
- 高效课堂之我见
- 九寨沟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学科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探究
-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理念的定位
- 我为什么对语文课改充满信心
- 窦桂梅谈课堂的“应变”与“调控”
- 文言文断句口诀——手把手教你学断句
- 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四个角度
- 备课也要适应新课程理念
- 于永正: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
-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面面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