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从迷惘到觉醒

从迷惘到觉醒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22

从迷惘到觉醒

摘 要:本文在西方父权文化的大背景中研究了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两部经典作品中的新潮女郎。她们欲挣脱父权文化的束缚,有的找不到正确的出路,只能沦为男性的依附,成为父权社会的牺牲品;有的打破父权文化的壁垒,将自己释放出来获得了独立。从这些由迷惘到觉醒的新潮女郎身上我们看到了强势父权文化逐渐衰落,女性自主意识开始觉醒。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 父权文化 新潮女郎 迷惘 觉醒

菲茨杰拉德生活的时代正值传统父权文化逐渐衰落,而女性意识开始觉醒的时代。菲茨杰拉德受传统父权文化的影响,早期的作品中体现了男性世界的强势力量,将女性置于他者的地位,女性没有建构其自我主体意识,迷失在强大的男权世界里。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菲茨杰拉德的女性意识也逐步发展,在作品中出现了觉醒的新潮女郎形象,她们试图打破传统赋予她们的规定模式,开始反抗男性主体寻求自我主体,逐渐走向独立和自由。

菲茨杰拉德这两部作品中的新潮女郎,有着很多共同点,她们大都外表漂亮、打扮时髦前卫,但又有不同的性格特征、生活境遇及心理处境。既有爱慕虚荣、追逐名利,对男性具有极强的依附性,在父权道德下的迷惘的女性,更有一批新兴女性,她们非常独立,有着自己的想法和强烈的反叛精神,敢于去追求自己的真爱,追求自己向往的幸福生活,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一、迷惘的新潮女郎

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描绘了“爵士时代”有代表的三个女性,黛西、梅特尔、乔丹。她们都有着青春靓丽的外貌,但自私、冷漠、空虚、奢华、不负责任、崇拜金钱,忽视人伦道德,并具有寄生性。虽然她们想要追求自由和独立,摆脱父权社会那些要求妇女的道德观念,但她们并没有真正实现个体的独立,所以仍然无法挣脱父权文化的笼罩,找不到正确的出路,只能沦为男性的依附,成为父权社会的牺牲品。

1.从纯真到世俗的黛西 少女时期的黛西犹如一朵纯洁美丽的雏菊,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她的美丽和财富是盖茨比梦想的化身,是他一身追求的目标。黛西像其他同龄少女一样陷入了甜蜜的爱情漩涡,对美好的爱情充满了期待。而事实上,盖茨比对黛西的爱从一开始就是一种欺骗,他是通过欺骗的手段得到黛西的芳心和爱情的。他们的爱情遭到了黛西家庭的百般阻挠,而盖茨比也被调到法国,但黛西并没有因此与盖茨比分手,她时时刻刻都在盼望他早日归来。但分开一段时间之后,黛西开始感觉外界的压力,陷入了迷茫状态,她需要盖茨比,需要他的安慰,她想找到支撑她希望的力量。但盖茨比无论在精神还是在物质上都无法带给她安全感,黛西的希望破灭了。与盖茨比的分手、与汤姆的结婚宣告了黛西纯真梦幻时代的结束,在爱情中受伤寄希望于婚姻的黛西又一次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她渴望爱情,她极力想把握婚姻,得到丈夫爱的回报。可是汤姆性情暴戾、野蛮、凶狠,寻花问柳、淫荡好色。更让黛西无法忍受的是汤姆的情人大多来自社会底层,这深深地伤害了高傲、美貌、自负的黛西,使她对爱情和婚姻的幻想受到了沉重的打击,黛西的希望再一次破灭了。此时的黛西是一个软弱且迷惘的女性,她不知道自己追寻什么,也没有勇气去寻找去付出,成了汤姆的附属品。最后,盖茨比为了黛西耗尽精力、倾其所有,还成了她的替罪羊。黛西也由一个纯真的少女转变成一个冷漠无情、自私自利的物质至上主义者。

虽然黛西来自上流社会,但是受当时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她并没有接受高等教育,富裕的家庭背景和奢华的生活使她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这就决定了黛西的依附性,从而也决定了她永远也无法摆脱金钱的诱惑。她虽然也想反抗命运,但是缺乏真正的激情与活力,她的反抗是短暂而无力的,最终只能向现实妥协。

2.堕落的梅特尔 梅特尔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最具悲剧色彩的人物,她试图跨入上流社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但选择了一条错误的道路,注定了她幻想的破灭,最终命丧于黛西的车轮之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来自底层的梅特尔不甘心贫困,希望通过婚姻来改变生活,而威尔逊假扮有钱人骗取了梅特尔的信任,甚至在婚礼上威尔逊都是穿着借来的礼服掩饰自己的贫困,梅特尔的希望成了泡影。但梅特尔不愿束缚在这种压抑的、被动的传统婚姻生活中,认为自己唯一干的一件蠢事就是当初嫁给了威尔逊,虽然威尔逊爱着她,但他的粗俗鄙陋、腐朽贫穷让梅特尔感到绝望,在她眼中丈夫不再是支撑家庭的顶梁柱,而是一个连舔她的鞋都不配的“鬼影”。这是对父权社会的强烈反抗,她动摇了威尔逊所占据的家庭生活的主体地位,不再是丈夫的附庸,她迈出了改变自己命运、实现自身价值的第一步。但是,梅特尔把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在嫁给有钱的上层人,把依附上流社会的汤姆作为她提升自己的阶层地位、实现梦想的必然途径。她自轻自贱、矫揉造作,被人当作玩物还自鸣得意,当梅特尔提及黛西的名字时,汤姆挥拳打破了她的鼻子,在汤姆眼里她卑微得连提及黛西的名字都不配,只是个低贱的玩物。而平时

无精打采的威尔逊,在妻子面前唯唯诺诺,可是当自己男性的权威受到挑战时,对动摇他权威的女性也毫不留情,他依然受父权社会的影响,认为男性是天经地义的世界主宰,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庸和私有财产。当他发现妻子背叛自己和别人私通时,他立即将梅特尔禁锢起来,为了捍卫男人的尊严,他举刀杀人。失去自由的梅特尔迫切地想要冲破禁锢自己的牢笼,将驾着汤姆汽车飞驰而来的黛西当成汤姆飞奔求救,结果命丧车轮之下,结束了卑微而悲凉的一生。梅特尔是这部小说中最具勇气和活力的新潮女郎,她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传统家庭的束缚,但她不知道如何努力去追求真正的幸福,也不知道幸福的真正方向,只知道将自己委身于上流社会的纨绔子弟,成为父权文化的受害者。 3.矛盾的乔丹 出身中产阶级的乔丹是一个经济独立和精神独立的新潮女郎。她是美国一位知名的高尔夫运动员,曾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得冠军,因此受到美国上层社会的欢迎。小说中乔丹被描绘成了一个说谎者,在高尔夫联赛中她偷偷移动一个处在不利位置的球使得自己获得冠军,事后还用金钱收买作证的球童。尼克说“她的不诚实已达到无可救药的地步”。她冷漠、傲慢、不负责任,尼克看到她把一辆借来的车子车篷不拉上就停在雨里;尼克告诫她开车小心点,她却不以为然:“他们会给我让开路的……车祸可不会单方面发生的。”尼克问她:“如果你碰到一个跟你一样粗心的人,那怎么办?”乔丹却回答说:“我希望永远不要碰到这号人……我讨厌粗心的人,这也正是我喜欢你的原因。”乔丹从少女时代起就是黛西的崇拜者,她渴望像黛西那样嫁一个有钱、有地位的丈夫,并以此作为自身价值的最好体现。但是和黛西相比,乔丹没有黛西所具有的魅力,在地位、财富上也比不过黛西,加上高尔夫球选手的运动生涯让她体会到现实的残酷和竞争的激烈,内心有一种患得患失的恐惧感,因此为了安全感她选择了尼克。尼克虽然承认乔丹拥有男人一样的坚强毅力,然而他属于维护传统伦理道德的保守势力中的一份子,在他眼中乔丹玩世不恭、一无是处,而且为人极不诚实,最终与乔丹决裂。乔丹虽然坚持经济独立,追求个性自由,希望婚姻不会妨碍干涉她的独立,让她走自己的路,却仍然将幸福的婚姻和家庭视为人生最好的选择。所以,当她遭遇强大的父权文化时只能为保持自尊,对尼克编造已经与他人订婚的谎言,来掩盖被弃的尴尬。乔丹的遭遇揭露了新潮女郎扭曲的人性并反映了转型社会里美国妇女的现代进程仍然在现代和传统之间徘徊。乔丹在追求不干涉其独立性的可靠婚姻的道路中逐渐迷失。她虽然是一个具有独立个性的新潮女郎,但是她所扮演的角色已经由一个具有一定自我意识、反叛精神的个体成为一个摆脱不了父权文化侵蚀的矛盾个体。

二、觉醒的新潮女郎

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为我们描绘了两个经历痛苦和锻炼成长起来的成熟而自立的新潮女郎。一个是出身上流社会的尼科尔,因父亲的乱伦精神上饱受折磨,在恢复健康和理性的思维后,敢于挑战男性权威并发出觉醒者的呐喊,按照自己的意愿重新选择新的生活;另一个是出身中产阶级的罗斯玛丽,从天真单纯的少女逐渐成长为经济独立、感情独立的成熟职业女性。她们的独立使得以男人为中心的地位逐渐削弱,日益从中心退到边缘,奏响了一曲现代父权文化衰落的哀歌。

1.从依附到反抗的尼科尔 尼科尔从依附于男性到女性自主意识萌发并开始反抗的过程是艰难的。年轻貌美、家境富裕的尼科尔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她是上流社会道德沦丧、欲望膨胀的受害者。她年幼时遭遇父亲的奸淫造成了精神失常,并导致她产生了严重的言语功能障碍。父亲所代表的父权制从一开始就剥夺了她作为正常女人的机会,给她的人格造成了深深的损伤。这时的尼科尔处于心理空白时期,只是一朵任人摆布随人差遣的小花,顺从男权社会。当具有精神病医生和丈夫双重身份的迪克进入尼科尔生活时,尼科尔的女性自主意识开始萌苏,尽管这种萌苏最初是以依附男性为表现形式的。迪克和尼科尔的关系是从心里医生和病人的不平等关系开始的,迪克时时刻刻对尼科尔进行着管制,当尼科尔表现出稍许的不满和抗议时,他总会将其压制下来。当尼科尔发现迪克跟一位女患者的暧昧关系时,迪克认为她是在无理取闹,根本不让她把话说完,站起身,以更权威性的口气说:“尼科尔,我们别讲废话,去把孩子找来,我们出去吧。”事实上,迪克把尼科尔只看成是尼科尔家族花钱雇的一个医生,他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尼科尔逐渐恢复了意识,开始用自我的目光去审视迪克,结果发现“他那种一贯正确的令人生畏的禀赋看来终于弃他而去了”,这是尼科尔第一次有这样的感觉。尼科尔不希望自己被迪克控制并且像病人一样被对待,她的女性自主意识越发强烈,她开始反抗。她以一个受迫害的觉醒者出现在社会舞台上。她对自己有了更好的认识,不愿再做依赖迪克的温顺羔羊,她要摆脱依赖了十年之久的丈夫。最后她的反抗取得了胜利,她离开了迪克,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并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意中人,迪克所代表的父权文化开始衰落。

2.独立的罗斯玛丽 十八岁的罗斯玛丽美得像一个天使,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好莱坞电影明星,在海滩上遇到迪克时对其一见钟情。在她看来,迪克英俊潇洒,幽默风趣,她坚信他会照顾她,并且会为她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无穷无尽的壮丽前景。这时的她完全没有意识到自我的存在,顺从地接受着迪克为她安排的一切,而且想当然地认为这一切都是符合她的意愿的,这样的顺从就是父权文化根深蒂固的产物。

然而罗斯玛丽是在中产阶级努力工作的价值观下培养长大的,她没有父亲,只有母亲对她的抚养。在罗斯玛丽的成长过程中,母亲从不放纵对罗斯玛丽的教育,要将她培养成健壮得像个男孩子一样。从小母亲告诫她:“把你抚养长大是为了工作――可不是专门为了嫁人。……开始干吧,不管发生什么,都把它当作你的经历……其实不管发生什么都不可能给你带来什么损害,因为从经济上来说,你是个男孩,而不是个女孩。”在父权社会中,男性靠独立的经济地位掌握社会和家庭的主动权,女人只能作为男人的附庸。而罗斯玛丽在经济上是独立的。

随着拍电影的经历和人生阅历的丰富,罗斯玛丽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自立的女性。在和迪克的深入交往中她的女性意识逐渐显现出来,她不再顺从迪克男权话语的摆布,有了自己的主张,这让迪克这个男权话语的代表有了危机感。她的独立也让迪克惊恐地意识到她已经掌控了他们爱情的主动权。罗斯玛丽也意识到迪克根本不是什么英雄,也不是她追求的理想,他和其他男人一样,只是“想要夺取她身上的某些成分,装在口袋里带走”,当罗斯玛丽发现迪克以往的威严、宽容、优雅的风度已经逝去,只剩下狭隘、放纵的躯壳时,她毅然做出选择,离开了迪克,在精神上最终获得了

独立。

罗斯玛丽无疑是这两本小说中最独立的新女性,她的身上有着许多传统女性不具备的特点。她是被母亲养大的,所以父权制对她的影响较少;她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一直就是工作的概念,在经济上是独立的;她还有着坚强的意志,精神很强大。为了拍电影,在寒冬腊月罗斯玛丽六次跳入水池,所以她具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打破父权文化的壁垒,将自己释放出来。

三、结语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新潮女郎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她们是一群摆脱不了父权文化的笼罩,找不到正确的出路的依附者,可以看出她们既保守又叛逆的迷惘心态、左右为难的生存状态和扭曲的人性。来自上层阶级的黛西在追求爱情和婚姻中,变成了冷漠无情、自私自利的物质至上主义者;出身中产阶级的乔丹在追求不干涉其独立性的可靠婚姻的道路中逐渐迷失;作为底层社会的梅特尔,为了改变命运而选择错误途径,导致其幻想的破灭,最终毁灭了自己也毁灭了他人。《夜色温柔》中两个觉醒的新潮女郎已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她们不再甘心依附男性,不再把男性对女人希冀的审美价值当作自身行为的准则,她们不断地修正自己、重塑自己,努力打破父权文化传统的束缚,实现了真正的独立。从这些由迷惘到觉醒的新潮女郎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强势父权文化逐渐衰落,女性自主意识开始觉醒。

参考文献:

[2] 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M].陈丽译.长沙: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文中有关该小说引文均出自此书,不再另注)

[3] 陈娅娇.菲茨杰拉德笔下“新潮女郎”形象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4] 向燕.温柔夜色下的暗流涌动――《夜色温柔》中的两个女性形象[J].名作欣赏,2011

(1).

[5] 彭腾瑶.美梦终难圆的茉特尔――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性人物[J].商业文化,2011,10.

基金项目:本文系昆明学院科学研究资助项目(XJW12011)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和弟弟一起去了北海公园
我怕死
乡村美丽的小河
那一天,我学会了坚强
我的家
青蛙
春天的联想
我怕陈老师
夜猫子
秋游
湛江的大海
秋天
秋天
校园一角
生活的快乐
基于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分析
智力障碍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个案研究
高中文言文高效教学途径的再探索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例说高中生史料辨析能力的培养
例谈高中地理文本解读的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中设计方法学的导入与实践研究
从科技语体的词汇类型分布看科技汉语教材的选材
日本高等专门学校课程设置及办学特色研究
以问题为导向的自主学习模式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特殊教育专业课《行为改变技术》教学质量提升策略之我见
借艺术贴画开发农村小学校本课程
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提高中学思政教学效果探析
影响硕士研究生学习行为的因素分析
就业引导下的高职文秘专业教学发展的偏差与变革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反思
《灰椋鸟》教学反思
《望月》教学反思
大谈爱情,是否曲解了文本,或者大而无当?
《识字1》教学反思一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札记之一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一
《最后的姿势》教后札记
《灰椋鸟》教学反思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激情唱响抗洪歌《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
一枝一叶总关情——《最后的姿势》一文标点教学反思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也谈"爱如茉莉"
《月光启蒙》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