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你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了,可能是炸了

可能的原因:

1.手抖打错了。

2.链接过了保质期。

“文革”二字何必加引号_“文革”二字何必加引号文档下载_免费文档下载-查字典文档网

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文革”二字何必加引号

“文革”二字何必加引号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文革”二字何必加引号

在为这本书寻找书名的时候,曾经想到过“死者与生者”。很熟稔,好像就在嘴边,却原来是苏俄作家西蒙诺夫晚年一部长篇的名字。那里沉淀了他对战争的回忆与思考,全部情节不可避免地围绕着死者与生者体现出来。远比他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同期写的《日日夜夜》深沉多了。这深沉中有着时间的分量。

我这本书,写的已是尘封五十年的身边琐事和琐闻,半个世纪过去了,其中涉及的人,许多已经作古,偶有依然健在的生者,也已寿登耄耋,垂垂老矣,包括我自己在内,不必讳言,都将循自然法则以去。如果袭用西蒙诺夫旧题,这就是最表层的意思,一看便明了的了。

然而,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书中所写,从开卷前的一九五

八、一九五九,到一九六二年前后,全国笼罩在大饥荒的阴影下。据不完全统计,这四五年非正常死亡人数千多万,遍及大陆各省,从老幼病弱到年轻力壮的青年中年,而以农民和底层居民为主。这样庞大的死者群,构成了我这本书反映的时代之底色;可我和相当大批的城里人,竟享受着城乡二元化的荫庇,同时又长期对这样悲惨的实况几乎一无所知,因而仿佛毫无心肝地苟活着。作为这样幸存的生者,什么时候想起来,都感到无地自容。在被遮蔽的死者呻吟或无声地告别这个世界的背景上,当读者读到书中描述的各样人包括作者的言行、心理和生活琐事时,不要忘记所有这一切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什么样的地域发生的,从而对其中的曲直、真伪、善恶、美丑做出自己的判断。

不过,为了避免过于刺激,终于没有采用这个书名。

但我仍愿把考虑书名时有过的片断思考写在这里,供大家参照。

现在是把这本书命名为《一个戴灰帽子的人》了。

在老中国,有所谓“红帽子”,原始语义是指在火车站帮旅客提携行李的工人,他们以一顶红色的帽子突出身份。后来说当局或警察特务给谁戴了红帽子,却是隐指共产党的嫌疑了。

我们少年时加入中共地下党外围组织,笑说我们戴上红帽子了,是自嘲更是自豪。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反右派斗争后,在对我的处分决定中正式戴上右派分子这个政治帽子,不禁想起红帽子之说,转眼间“红帽子”变成了“黑帽子”。经过劳动改造,认罪检讨,被摘掉右派帽子,但人前背后还是被人叫作“摘帽右派”。于是悟出头上还有一顶有形无形的“灰帽子”。至于几年后又被称为“黑帮”,重新戴上“黑帽子”达十年之久,那是后话不提。

一个人,如土耳其共产党员诗人希克梅特说的,“还是那颗心,还是那颗头颅”,头上的帽子却不断换来换去,无可自豪,只剩自嘲了。

人已老,重数走过的脚印,有了对六十年代“摘帽”时期那几年的一些回忆。只是围绕个人生存状态的如实交代,未曾亲历那段岁月的读者或可略窥一斑,但还应该交代一句:

我在当时的“摘帽右派”以至在成千上万的“右派分子”中,其实是“非典型”的。

当时有过一个分六类处置右派分子的政策性规定,第

一、二类最重,第

五、六类较轻,我属于第四类,保留公职,撤职、降级降薪、开除党籍,监督劳动云云。据李维汉回忆,有近二分之一的人被“劳动教养”,关在“大墙”里,同是“通过劳动改造思想”,他们的遭遇,可比我们在没有大墙的地方服劳役,严酷得多了。

我被摘帽属于第一批,在大饥荒波及全国之前回到原单位继续工作。后来又摘了一批人的帽子,基本上是分配外地,基层,遣返回乡或在劳改场所就地消化,极少能有回北京、回原单位的幸运了。

在同样划右的人中间,绝大多数人颠沛流离,辗转各劳改、劳教场所,风雪边疆,矿井底层,忍饥挨饿,拼命干活,生死一线,听天由命,幸存者有的家庭破碎,有的一身伤病。很快又是十年动乱,到七十年代末,那些一直没摘右派帽子的才把帽子摘掉。我不但及早生还,且有一枝之栖,苟活多年后,竟得以在有生之年复出,可以重操旧业发表作品,也算是有了一点话语权吧,而我却不能代言于万一。比起那些已经过世,或年已七老八十而大半生丧失了一切公民权利的“同案”,我不但可谓不幸中之幸者,甚至可以说简直在享受着被照顾的优遇了。――我这么多年做了些什么,我又能做些什么呢?“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在依出版方意见,逐页校改过程中,我作为多年的体制内编辑,也深深体会编辑同仁们的工作艰辛。比如我习惯于文革二字不加引号,累得编辑费了多少添加引号的工夫。多年前我就写过一篇《何必加引号?》,我认为文革或其全称,作为中国当代史的一个阶段性称谓,已经自然地成为专有名词,它所指称是明明白白的。而原初认定应加引号时,大约正在决议“彻底否定文革”之际,以为这个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成了使人望而生畏的浩劫,实在有伤于大家一贯认同的革命应有的光辉形象,无产阶级也跟着不体面了,所以不该再那么叫;加上引号,就有了类似“所谓”的意味,即虽叫革命,其实不是真正的革命。但我想,“名从主人”是个铁律。周作人之作人有违中国人作人的道德,但不能因此叫他为“所谓”周作人,胡长清名为长清却贪贿俱全一点也不清廉,但也不能因此叫他为“所谓”胡长清。同理,文革作为一定时空中的实体之定名,是一个事实判断,用不着以“所谓”来表示加以否定的价值判断。道理如此,但对谁去讲呢?读者看到的,是曾经问过“何必加引号”的作者,这回还是都加了引号。

读者通达,该是能够理解和谅解的吧。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后有感
读《哈利波特》有感
读《一百分的谎言》后感
读《回忆鲁迅先生》有感
读《荷塘月色》有感
惬意在哪里
《海伦凯勒》读后感
读《愧对感恩》有感
读《灯光》有感
真爱的体现
读《生命不打草稿》有感
2012观后感
读《匆匆》有感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心灵的忏悔
爱,随着一群夜鸟飞起(外一首)
丁香花哟,你给我一个梦
森林之夜 2014年7期
雅安,我们和你在一起
于天地之外
咦,看那朵雪花
花朵在燃烧
被刻下的名字
读你以前的信
丁香花开 2014年7期
不知为什么
当我写下CDZ
夜色中的列车
爱的零距离
给予树(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盘古开天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她是我的朋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赵州桥(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好汉查理(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我不能失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妈妈的帐单(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路旁的橡树(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掌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燕子(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