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我们总该信点什么

我们总该信点什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我们总该信点什么

从前,中国人信鬼神,因此害怕阴谴,害怕天刑,害怕因果报应,种种违背道德良心法律之事,不敢恣意妄为。时代发展到了今天,相当大的一个群体,不仅不信鬼神,是什么也不信。《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曾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53%的人,不信鬼神,不信宗教,也不信科学,不信道德,不信真善美,唯一信奉的,只是人民币。对他们来说,一切行为,只要能规避法律的制裁就行,至于阴遣天刑、因果报应,都是鬼话,这样,道德可以不理会,良知可以不理会,法律可以不理会。他们已经变得无所畏惧了。

信仰是人类对美好理想的持久信念,是人类对真善美的本能追求。信仰犹如照耀人生之路的明灯,有了这盏明灯你就不会偏离方向。心中没有了信仰,没有了敬畏,没有了道德准则,是很容易让自己成为他人的地狱的。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什么也不缺,只缺信仰呢?

自然,这和我国传统宗教的人文化和世俗化有关。与西方基督教、伊斯兰教所重视彼岸世界的情怀以及个人心灵的解脱截然不同,中国人的传统信仰,向来有浓厚的现实性、功利性。人们崇拜神灵,不是为精神解脱,而是祈求神灵帮助消灾免祸,治病驱邪,人丁兴旺,五谷丰登。一旦达不到目的,就很容易放弃信仰。但是,这不是问题的关键,我们的信仰缺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教育出了大问题。

目前中国教育的危机是我们在目标设定上对终极价值的追求缺乏理直气壮的关心。也就是说,我们的眼里只有分数,没有其他的一切,诸如道德良知法律信仰。我们随便在大街上找一个学生,问他为什么读书,得到的答案,十有八九离不开“考一个好大学”。我们的家长也时刻在向孩子灌输着这样一种观念:努力读书,就为了今后过得比别人好。至于学校,虽则也冠冕堂皇地说什么要培养完全人格,可是,言不由衷,总让人怀疑是套话。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眼里只有学业成绩,只有考试分数,至于谈到教育的目的,一说到是为国家、为人类,就嗤之以鼻,讥笑为“伪崇高”,道德良知法律的教育,都靠边站了,哪来的什么信仰教育?年终评奖,看的是成绩,职称晋级看的还是成绩,至于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完全人格,是从来不闻不问的。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信仰,也就在这种唯分数至上的所谓教育中流失了。

因此,尽快建立起新的信仰体系,让人们有所“信”,才是当务之急。

在这里,我不妨将梁启超的话重新提起,以鞭策教育工作者:“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惬意在哪里
读《灯光》有感
读《回忆鲁迅先生》有感
读《生命不打草稿》有感
读《一百分的谎言》后感
读《愧对感恩》有感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后有感
读《匆匆》有感
《海伦凯勒》读后感
读《荷塘月色》有感
真爱的体现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读《哈利波特》有感
2012观后感
森林之夜 2014年7期
当我写下CDZ
读你以前的信
丁香花开 2014年7期
咦,看那朵雪花
雅安,我们和你在一起
夜色中的列车
被刻下的名字
不知为什么
爱,随着一群夜鸟飞起(外一首)
心灵的忏悔
于天地之外
丁香花哟,你给我一个梦
花朵在燃烧
爱的零距离
她是我的朋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我不能失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妈妈的帐单(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赵州桥(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好汉查理(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燕子(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掌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盘古开天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路旁的橡树(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