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呵呵”是苏东坡发明的吗

“呵呵”是苏东坡发明的吗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呵呵”是苏东坡发明的吗

有网友撰文,声称网络流行语“呵呵”最早起源于苏东坡,并举出三封书信为证。其一,《与鲜于子骏》:“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其二,《与文与可》:“不尔,不惟到处乱画,题云与可笔,亦当执所惠绝句过状索二百五十疋也。呵呵。”其三,《与陈季常》:“一枕无碍睡,辄亦得之耳。公无多奈我何,呵呵。”

但翻阅史书,发现“呵呵”一词的发明权并不属于苏东坡。

“呵呵”最早见于《晋书・石季龙载记》。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虎的太子石宣妒忌弟弟石韬得宠,派遣刺客杀了石韬。临葬前,石宣“不哭,直言‘呵呵’,使举衾看尸,大笑而去”。既然是“大笑而去”,“呵呵”当然就是笑声。后赵乃羯族所建,因此,“呵呵”本是胡人之间流行的一种笑声。

入唐后,唐王室本就有胡人血统,加之采取兼容并包的国策,遂成就了辉煌的大唐盛世,“呵呵”这种胡人的笑声也顺理成章地传入了中原。《全唐诗》中“呵呵”一词凡三见。寒山《诗三百三首》之五十六:“含笑乐呵呵,啼哭受殃抉。”韦庄《天仙子》:“醺醺酒气麝兰和,惊睡觉,笑呵呵,长笑人生能几何。”还有韦庄的《菩萨蛮》:“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这些足足比苏东坡早了200年~600年!

不仅“呵呵”一词不是苏东坡所发明,其用之于书信也不是始于苏东坡。早在苏东坡出生前3年(苏东坡生于公元1037年),欧阳修就开始在书信中“呵呵”了。到了宋代,“呵呵”一词已经非常流行,尤其是在名人书信中常常使用。当然其使用频率赶不上今天的QQ和MSN,手指一动就可以“呵呵”。不过“呵呵”起源之早,出乎人们的想象。

人们经常有一个误解,认为今天使用的大多数流行用语都是现代人的专利,其实不然,古人口中早就说着跟我们一样的话了,“呵呵”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惬意在哪里
《海伦凯勒》读后感
读《荷塘月色》有感
2012观后感
真爱的体现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读《一百分的谎言》后感
读《灯光》有感
读《愧对感恩》有感
读《生命不打草稿》有感
读《匆匆》有感
读《哈利波特》有感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后有感
读《回忆鲁迅先生》有感
爱的零距离
不知为什么
当我写下CDZ
被刻下的名字
雅安,我们和你在一起
丁香花哟,你给我一个梦
心灵的忏悔
丁香花开 2014年7期
爱,随着一群夜鸟飞起(外一首)
夜色中的列车
于天地之外
森林之夜 2014年7期
花朵在燃烧
读你以前的信
咦,看那朵雪花
燕子(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妈妈的帐单(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赵州桥(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路旁的橡树(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她是我的朋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盘古开天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掌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我不能失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好汉查理(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