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糖与法律
翻新时间:2022-11-24
吃糖与法律
我对正躺在床上吃糖的孩子说:“你从小就要注意保护牙齿。”
孩子眨着眼睛,嘴里仍在咀嚼。他大概在想,他的“小时候”是段很长的时间,要在这很长的时间里保护牙齿,而不是在今天晚上,所以,他仍然吃糖。
我的意思只好深入:“请你不要躺在床上吃糖。”
孩子说:“我还没有咽下去哩。”
这又激发了我更为明确的指令:“请你现在就起床,立即把嘴里的糖吐掉,并记住,永远不允许含着糖睡觉。”
孩子起床把糖吐掉了,但他仍在抗辩:“我又没有睡着。”
孩子也会钻词句的漏洞。这就是一般号召向律令过渡的原理。
“保护牙齿”的说法使孩子不晓得该怎样用行动来保护。一般号召只能诱发孩子想你的词句,启发他的思维,但就是不能和立即把嘴里的糖吐掉这个动作联系起来。
律令是生硬的,律令的优点在于,孩子不需要格外用心去考虑该怎样保护牙齿。如果孩子自己思考,他也会想到这条指令,写出保护牙齿的具体措施来。他必定会搜罗各种注意事项,特别是我们常说的用实际行动来保护牙齿。这样,孩子时刻处在保护牙齿的行为警觉之中。
反过来说,大人们在发出号召的时刻,自己首先不愿动脑筋制定律令,总是在一步步眼看号召即将落空的情况下,才想到应该有具体行动措施“出台”。所谓“细化”,永远都是在孩子眨巴着眼睛显出困惑的情况下被迫完成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读《荷塘月色》有感
- 读《哈利波特》有感
- 读《愧对感恩》有感
- 《海伦凯勒》读后感
- 2012观后感
- 惬意在哪里
- 读《生命不打草稿》有感
- 真爱的体现
- 读《回忆鲁迅先生》有感
-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后有感
- 读《灯光》有感
- 读《一百分的谎言》后感
-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 读《匆匆》有感
- 森林之夜 2014年7期
- 被刻下的名字
- 花朵在燃烧
- 读你以前的信
- 雅安,我们和你在一起
- 心灵的忏悔
- 不知为什么
- 夜色中的列车
- 咦,看那朵雪花
- 丁香花开 2014年7期
- 当我写下CDZ
- 爱,随着一群夜鸟飞起(外一首)
- 丁香花哟,你给我一个梦
- 爱的零距离
- 于天地之外
- 路旁的橡树(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燕子(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七颗钻石(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给予树(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她是我的朋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妈妈的帐单(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赵州桥(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掌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我不能失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好汉查理(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盘古开天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