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语文教学中如何形成良好课堂审美氛围

语文教学中如何形成良好课堂审美氛围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21

语文教学中如何形成良好课堂审美氛围

摘要: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语文教学肩负着“美”的教育的重要使命。因而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有利条件,抓住课文特点,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去引导学生发现美,把学生导入构建和谐优美的妙境,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审美氛围。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审美氛围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是由教师、教材和学生组成的有机整体。课堂教学也是一个带有艺术性的审美创造过程。而教学课堂中的审美化课堂,则是指将所有的教学因素(诸如教学目标、内容、手段、方法、评价、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等)转化为审美对象,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化成为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的活动,师、生双方全身心融入到教学情境当中,感受着教学活动的勃勃生机和生命韵律,体验着知识所蕴涵的生命情态,使整个教学成为静态和动态的和谐统

一、教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内在逻辑美和外在形式美的和谐统一的整体。

如果说教材在美育方面的作用,更多表现在美育的内容上,那么,课堂教学的过程更多体现在美育的形式上。这一美的过程,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饱满、兴奋的情绪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感知的欲望,并积极主动地质疑释疑,从而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高度统一,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学有意识地渗透审美教育,有助于凸现语文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有助于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师和学生声情并重的诵读吟咏,用读怡情,从而感受作品的美。诗歌、散文特别适合诵读吟咏。许多古诗词曲大多可以用来歌唱,凡可歌唱者,必有节奏音韵,在教学中宜以诵读为主,辅以点拨,分步骤采用范读、齐读和美读等,让学生在反复阅读吟咏中去感受作品的语言美、画面美和乡情美,从而陶醉在作者所创造的美的世界里。

如在课文《琵琶行》的教学之中,就可以教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诵:“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然后再引导详细分析,在这里,作者白居易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一句写校弦试音,接着就赞叹“未成曲调先有情”,突出了一个“情”字。“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亦然。这还不够,“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旋律继续变化,出现了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谁知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即收拨一画,戛然而止。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如此绘声绘色地再现千变万化的音乐形象,已不能不使我们惊佩作者的艺术才华。但作者的才华还不仅表现在再现音乐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为下面的诉说身世作了音乐性的渲染。

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作品的节奏,感受琵琶奏出的声韵,更要与人物的心境相联,感悟其中所包含的情感――琵琶女的“晚年沦落”和作者的“谪居卧病”,以及“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让学生从中受到音乐审美教育,陶冶情操,形成健康的审美志趣。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共鸣,进入审美的境界,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审美氛围。

还可借助绘画、音乐、影视,渲染课堂审美气氛。达到渲染课堂审美气氛的作用。再用生动的语言再现诗中描述的情景,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学生凭借感官,通过想象与联想,如同身临其境,领悟到这首诗景美情更美的情趣,从而感受到鲜艳的色彩浓重的红和浸透的碧,感受到澎湃的激情,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激发建设祖国的豪迈情感。音乐具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激活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拓展了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音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语文教学肩负着“美”的教育的重要使命。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有利条件,抓住课文特点,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去引导学生发现美,把学生导入构建和谐优美的妙境,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审美氛围。

【参考文献】

[2]谷鹏飞.西方自然美观念的四次转型[J].晋阳学刊,2011(04)

[3]肖晓慧.语文教学美的使命[J].四川教育学刊,2001(09)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友情
感谢眼泪
20天
感动是一种养分!
我不后悔
雨之恋
何处是归路
拜年路上
感恩伴我行
田园风光
想飞就能飞起来
与阳光牵手——是一种语言
失去朋友的孤独
记得说再见
一个人的情人节
胡适的初恋情人韦莲司
浅议开票公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定性与处罚
我写长篇叙事诗《呼声》前后
检察机关对国家赔偿案件进行法律监督的若干程序性问题
我的父亲王定仪
试议国有煤矿企业离职农民工的职业病工伤赔偿
浅析著作权的刑法保护完善
全球治理及其对中国的双重影响
编读之窗 2015年1期
新社会 新生活 新气象
广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讨
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
建设法治中国的意义、目标和实践路径
一个人在山旮旯的“文革”运动
“宇宙大将军”侯景的皇帝梦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教案
《高斯智断瓶中线》教学建议
《神奇的书》教学解析
《高斯智断瓶中线》探究感悟
诗两首《神奇的书》教学设计
《高斯智断瓶中线》课外拓展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弹琴姑娘》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美丽的眼睛》教学设计
《弹琴姑娘》探究感悟
《弹琴姑娘》教学建议
《观书有感》教学解析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高斯智断瓶中线》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高斯智断瓶中线》教案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弹琴姑娘》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