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东紫访谈录

东紫访谈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08

东紫访谈录

问:在《梦里桃花源》中您用近乎恐怖的方式揭露了貌似繁华的社会里人吃人的悲剧,以及上层是怎样蒙蔽人们的眼睛、愚弄人们的灵魂,并对清醒者进行压制和迫害。这与鲁迅《狂人日记》“吃人”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解剖社会的黑暗,笔法犀利。同时您又是鲁迅文学院第九届高研班学员,您认为鲁迅对您的创作有什么影响?

答:我本人真是无知无识的,没有受过专业的阅读指导,你们的阅读会深入到文学作品的内部,关注它的语言结构、故事寓意和所谓的中心思想等等。对于鲁迅的作品如《闰土》、《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我仅仅是曾经读过,他具体的对你创作上的影响是一些无法言说的东西,但它肯定是留下过一些印记的。鲁迅的深刻、尖利、正直、民族性以及那种博大的对人性的悲悯在写作过程中会影响到你。我自己的写作是摸着石头过河,开始不知道怎么写,记得一个朋友曾指着余华小说中的一段文字告诉我说,你看,小说不就是这么写的吗?我对这件事印象特别深刻,但具体到余华对我有什么影响,我还真说不上来。直到2008年在鲁院进修时,我才知道评论者是怎样来阅读你写的文章的,所以我觉得搞文学评论的人对于作家本人来说是非常可怕的,他们是拿着放大镜在阅读的。

问:您前期的作品如《我被大鸟绑架》、《梦里桃花源》(原名《饥荒年间的肉》)等可以说是先锋意味的作品,后来的创作转向写实风格,请问促使您创作转向的原因是什么?

答:我原来的一些作品如《梦里桃花源》(原名《饥荒年间的肉》)、《我被大鸟绑架》、《白杨树村的老四》都是在《人民文学》发表《珍珠树上》之前的作品,带有一些先锋色彩。《珍珠树上》确是一个分界线,但我并不是去故意迎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这些刊物,我认为真正的先锋是源于对生命的真切体验,同时我的转折也是源于自己的生命体验,尤其是我儿子出生之后的改变。之前的作品将一些黑暗的东西挖得很深,那是出于年轻时的一种激情,把社会上的丑恶和不公充分展现出来,让那些有能力改变社会的人们有所触动。直到儿子出生以后,我意识到原来的那种写作中并没有温暖和光亮的东西,我儿子看到了会怎样呢?现代社会越来越浮躁,总是去挖掘社会的邪恶、黑暗和不公会影响到那些没有积淀的读者对社会的认知,因为语言的的魅惑力和影响和影视传媒等相比是巨大的,文学应该坚守和承担一些道义与责任,所以我觉得文字中应该有一些温暖的东西,这也是我为什么不那么先锋了,为什么不写让人看着是美丽的桃花源而实际是吃人的社会了。

问:您转向后的作品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这些大刊打开了局面,同时也获得了“人民文学奖”和“中国作家奖”。有人曾说,您是被所谓的权威刊物塑造的,您认同这种说法吗?您怎么看待市场和刊物对作家作品的影响?

答:这种说法虽然比较尖锐,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对于被刊物塑造,坦诚地说多多少少也是有的。因为你毕竟不是神仙,没有那种高度认知的特质,你会对自己的写作生发一些质疑,你能说你自己就是高明的,所有刊物就不高明吗?你的内心会希望自己的作品会被大家认可。

问: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您认为女性作家与男性相比会有什么不一样的东西?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

答:总体来说,我觉得女性更适合写作。女性的直觉、敏感、想象和天性中的悲悯会强于男性,尤其是女性所扮演的母亲的角色也是男性体会不到的。我们能写男作家写的,但男性可能写不了女性写的。男作家更善于宏大叙事,但作品最终进入的是人的个体的生命体验。况且人的情感是共通的,与性别无关。《白猫》中展现的50岁离异男人的细腻情感会让读者意识到这是一个女作家写的,但他不能说一个男人不可能这样细腻。

问:近两年的作品中,您较多的关注女性,如《春茶》、《漏雨》、《被复习的爱情》、《赏心乐事谁家院》等作品中写女性所面对婚姻问题、情感危机。你是否在探索某种女性的情感和生存的出路?

答:我的写作是所谓的无意识写作,是没有明确计划性的,仅仅是在工作和生活之余将心里一直盘绕的人物故事写出来。作品中相对来说对女性情感关注的要多一些。比如《春茶》的人物故事也是源于生活和工作。我的好友,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女人打给我电话,她斩钉截铁地表示要出轨,而让我无语的是她并没有出轨的对象,只有出轨的决心。就像我在创作谈中所说的,她的决心实际上仅仅是她对平庸又充满矛盾的生活、对消亡的爱情、对自身沉睡的激情的愤怒。朋友哭着重新回到令她愤怒的生活和情感里继续充当好女人的角色。我就在小说里让梅云替她完成了反抗,将人物内心隐秘的疼痛、情感、秉性和现实利益结合起来写成了《春茶》。

问:您在医院工作,医务工作者的身份除了为您的写作提供一些题材之外,还有哪些方优势?

答:我觉得挺遗憾的,我虽然在医院工作但不是做临床。优势在于我工作的环境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作品中的环境和人物身份有陌生感就会有一定的吸引力。但遗憾的是到现在也没能写出一个真正的关于医院题材的作品,仅仅是背景性的。因为对医院的环境熟悉,写作时会不由自主的将人物设置在这个场景中。如当时写《穿堂风》,其中人物原型我在医院见过一面,那种“爱的伤害”的疼痛感促使我写了这个作品。谈到这,我觉得我们都需要一个有说服力的例证,让我们相信这个世界还是温暖的,相信活下去是必要的,相信人与人之间还是有真情的。

问:您往往会改动一些小说的标题,比如将《白杨树村的老四》改为《相互温暖》,将《我和弹弓》改为后来的《我被大鸟绑架》。您是怎么看待小说的标题问题的?

答:小说标题是很关键的,起好了可以为作品加分。我认为越简单、越笨拙的题目越好,所以我当年写了《大圆》、《春茶》等。但遗憾的是题目往往很难涵盖整篇小说的内容,除非像《战争与和平》那种宏大的标题。

问:您创作《大圆》的时候是想表达什么?

答:《大圆》是写一个孩子对世界的观察,他眼中的现实世界是由很多大大小小的圆圈组成的。我是想表达父母对这个孩子职责的缺失,虽然他智力不像常人那样,但他们将他关在家里,剥夺了孩子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和认知世界的权利。

问:您作品中为什么会反复出现“堂吉诃德”的意象?

答:我觉得这与我个人的认识和意念有关。我认为这个世界上哪怕有人像堂吉诃德一样,虽然他也许改变不了世界,但他的行动却是一个例证。所以在创作想象过程中,就会不自觉的反复用到这一意象,因为一个作家对生命的感知、对事物的认知毕竟是有限的。

问:您的小说往往采用多重故事线索,情节左右交错、时断时续而又不断裂,形成结构的张力。您是怎么把握这样的情节结构安排的?

答:这个问题太专业了,我真是说不出来。也正因为这,我特别害怕对作品的那种专业性的阅读。一部作品集中两篇作品用到的一个相同的比喻,都让我感到作品集的可怕和作者的尴尬。很抱歉无法正面回答这个问题。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船
老照片的故事
请你包容我
我的故事
我看传染病
擎起明天的太阳
我最需要反省
一件怪事
我不是傻子
苦难童年的写照——读高尔基《童年》有感
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时间·丰富·生活
体验读书
战胜自己
真情——母爱
画钱容易画画难
南方有个北方姑娘
第十章兀术南下
留下这颗子弹
朴实见“风华”真实绘“青春”
北京爱情故事
第一章祖宗的遗憾
第十四章剿灭之战
第二章风雨欲来
第十二章宋金大战
人人当骨干个个是标兵
我的哥们曹操
第十一章宫廷政变
第四章太原保卫战
咸蛋小子(短篇小说)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文教学研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陋室铭、爱莲说》同步练习及答案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你一定会听见的》课文教学研讨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课文全解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课文研讨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亲爱的爸爸妈妈》同步练习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