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4
简述翻译与实践关系的重要性
摘 要: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这个文章里将阐明翻译的实质,描述翻译的过程,厘定翻译的原则和标准,说明翻译中的各类矛盾,明确解析怎么样处理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翻译;语言;言语;等值
一、翻译的实质
翻译是当今世界一项极其重要的活动。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另外一种语言的语言产物的过程。不同的语言在语义系统方面有差异,这一事实无疑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碰到大量困难的原因。许多学者根据这一点认为,可以肯定地说,原文和译文的等值性并不基于它们表达的意义相同。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引用英国翻译理论家凯特福德的一段话:“…有人认为,原话语和译语话语‘具有同一意义’,在翻译时要进行‘意义转移’,这种意见是没有根据的。我们认为,意义是某一语言的牺牲。原语话语有原语特有的意义,译语话语有译语话语特有的意义,例如俄语话语有俄语的意义(正如俄语有俄语的音位学或字音学,语法和词汇一样),而与之等值的英语话语则有英语的意义。”[1]
尽管如此,我们在上面为翻译所下的定义仍然是正确的,为了证明这一点,可以举出以下一些理由:
2、译者要处理的不是语言体系,而是语言产物,也就是话语。
3、在翻译中语义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只能说是尽可能完备地传达原文的意义。越是把保持原文的意义理解为意义的绝对等同,就越是怀疑能保持原文的意义。
二、翻译的实践过程
翻译实践也就是翻译技巧。翻译实践翻译过程涉及的不是抽象的语言体系,而是具体的语言产物(话语),而言语产物照例首先是由语言材料组成的,但又不仅限于语言材料,不仅限于语言本身。
任何语言产物都必须具备以下三要素:
语言获得参加者拥有的超语言信息,即他们拥有的关于周围世界的知识,有关客观现实的知识,对于给言语产物做出唯一的解释也起同样的,甚至更大的作用。这同样首先表现在能够揭示多义的语言单位的意义,无论是词汇意义,还是语法意义。这不仅是因为译者本人为了理解原文必须具备一定的超语言知识,而且也要考虑到,译者决不能指望,了解原文所必需的这些超语言知识在原语使用者和译语使用者那里是一样的。正常的情况往往是,原语使用者和译语使用者有用的超语言信息不一致;原文读者和听者知道并了解的许多信息,译文读者和听者都对这点不了解。从这里得出的结论对于翻译理论和实践都是非常重要的。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说,任何语言之外,还要有一定的超语言因素,这就是:通报的主题,即内容;掌握一定语言信息和超语言信息的言语活动参加者;交际情景(环境)。因此,译者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行为的参加者,掌握一定超语言信息是绝对必要的。任何一位实际从事翻译工作的人都十分清楚,为了做好翻译,不仅必须了解两中语言(原语和译语),而且还需要了解言语所谈的是什么,即言语所涉及的事物本身。这一点对任何一种形式的翻译(无论是口译,还笔译),对任何一种体裁的翻译(无论是文艺作品,政论作品还是科技作品)都是一样的。文艺作品的译者务必了解原作者,了解他的世界观,美学观点和风格,所属文学流派,创作方法,作品中所描绘的时代,环境,社会生活条件以及这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等。政论作品的译者同样务必了解使用原文的国度的国家制度,政治环境和表明该国和写作(演说)时代其他因素。科技作品译者务必在译文作涉及的专业,如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等方面掌握一定数量的知识。
语言活动中的超语言因素对于揭示生活中某些成分的意义所起的作用,首先在于排出话语中语言单位的多义性,其次,是补充话语中因环境条件而可以省略事物语言单位。一般来说,任何语言都拥有补充的、单义地表达任何内容所必须的各种手段,而无须借助于语言以外因素。[4]在实践中,语言活动的参加者双方几乎总是注意这些语言外因素的存在,因而能够在语言中去掉一切(或许多)多余的成分,从而节用语言手段。如果完全忽视语言外(环境)因素,那么言语中就得去掉一切多义现象,“发讯人”只能靠上下文本身来单义地揭示言语的内容,其结果势必造成言语罗嗦,言语产物过分“臃肿”。
总而言之,翻译的语言学理论的任务是把上述的意义的翻译过程模式化。翻译实践表明,译者在翻译一篇外文或一部分外文著作时,通常总会遇到种种疑难,阻力和障碍,这就是矛盾。译者要想排出这些疑难,阻力和障碍,解决这些矛盾,他就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了解矛盾的特殊性,然后针对这特殊矛盾,采取相应的方法予以解决。
参考资料:
[1]卡特福德・穆雷译“翻译的语言学理论”[M],旅游教育出版社,1991年11月北京
[2]彭卓吾,翻译理论与实践[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7月北京
[3]巴尔胡达罗夫著,葵毅、段京华编译,语言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北京
[4]乔海清,翻译新理论[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8月北京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因为刚好遇上
- 位置
- 拥有阳光
- 飘逝的美好
- 离开
- 通向乌托邦
- 那时候
- 明月怀想
- 煮茶论道文理分科
- 那一抹浓浓的红
- 女子
- 坐上开往幸福的火车
- 网络书籍
- 如雨降临,如雨消逝
- 遛猪
- 美国药店有个医疗小屋
- 顶管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 市政桥梁伸缩缝施工工艺及控制
- 2015年将基本实现省内医保“漫游”
- 浅议公路桥涵地基承载力的检测
- 我国首个自主研发抗癌新药上市
- 现代测绘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
- “殉情”爱侣的“第三次相遇”
- “甜蜜使者”余林生
- 城市燃气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防范措施
- 激情“老顽童”方励
- “靓妈”贺冰新:50以后更美丽
- 牙周发炎,血管受罪
- 探讨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投标管理
- 运行速度在道路几何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评语文新课程
- 语文能力目标的重新审视
- 对当前语文教育的思考——与一中学老师关于语文课改的对话
- 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
- 新课程教师培训的内容设计与操作
- 写作教学目标再认识
- 向语文的更深更精彩处拓展
- 《言语知识新视点》导读
- 真正的“五四”究竟是什么
- 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独特作用
- 缺失理性的无效批判
- 关于阅读教学中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形式的问题
- 动态生成:让语文教学充满灵气
- 从鲁迅与胡适论中华民族的思想维度
- 谈选修课时代高中语文教师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