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如何让主题报道更“亲民”?

如何让主题报道更“亲民”?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09

如何让主题报道更“亲民”?

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所承担的宣传重任不言而喻,特别是主题报道任务,由于其在弘扬主旋律、服务大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更是新闻媒体责无旁贷的首要任务。但长期以来,主题报道存在:政治色彩过浓、内容枯燥无味,形式单一严肃等问题,成了我们日常新闻宣传报道的“难点”和传播效果的“盲点”。而与此同时,随着社会传播环境的不断变化,党委政府在施政过程中,需要新闻媒体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各项政策的实施、工作的推进,需要主题报道“鸣锣开道”。那么,这里的矛盾该如何解决呢?我认为,主题报道贵在要有“亲和力”,只有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才能解决主题报道在运作中遇到的问题。

一、注重报道视角的把握

主题报道给人的印象一般是“大而全”,很多时候我们在做主题报道时,也一味追求“大、全”,这类稿件篇幅都较长,内容宽泛。有时经过数日的采访终于完成一篇报道后,我们难免会沾沾自喜,自以为又完成了一部“大片”。但有些报道播出后,观众觉得不好看。究其原因是,我们认为大,观众觉得离他们的生活太远,我们认为全,观众却感觉空洞乏味。

那么如何才能做出有影响力、百姓爱看的主题报道呢?实践证明,我们在采编主题性报道时一定要把报道的视角放低,以百姓的视角去寻找新闻素材,以观众的心态去体会新闻事件,以大众的语言去讲诉新闻故事。

在每年的“两会”上都有这样一句标语:“两会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但究竟有多少百姓,知道“两会”的具体程序和内容?又有多少人能清楚地表达出“两会”的概念?我想答应是肯定的,问题在哪?这其中也有新闻媒体宣传不到位的的因素,或者说,我们有关这方面的宣传,程序化的东西太多,没有真正走进百姓心里,这实际上是对新闻媒体的一种考问。

近年来,我们《张家港新闻》在组织策划“两会”报道时,努力打破传统的报道思维方式。今年两会期间,我们在压缩会议议程的同时,开设了《两会今日谈》、《两会建言》两组系列报道。在这两组互相呼应的报道中,我们以民生福祉、环境卫生、城乡建设、新市民同城化四大工程为主题,分别选取了4位普通民众做主角。比如有位来自如皋的新市民徐正东,虽然已经在我市打拼了20多年,但这些年来,入医、入学、入户三大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他。新市民同城化是一个事关新市民切身利益的民生话题,在今年两会报道中,我们通过人社局领导的访谈,揭示了相关答案,成功地找到了政府关注、百姓关心的结合点。实际上,我们在策划的时候,这些民生问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体现,只是我们没有摘抄政府工作报告,而是以百姓的视角去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最终让百姓和政府部门一起共鸣。

实际上,市委市政府的很多决策部署,都是围绕民生问题展开的,就看我们怎么样去解读其中的新闻信息。

二、注重报道手法的把握

主题性报道一般属于非事件性新闻范畴,比如目前栏目正在全力打造的《张家港产业报告》以及《实力张家港的升级路径》、《幸福张家港的民生路径》等主题报道都是非事件性新闻,想要做好,确实很难。今年6月中旬开播的《张家港产业报告》,我们在报道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虽然每集报道讲诉的是与百姓生活甚远的工业产业,但我们在采访、报道中用较大篇幅讲诉了相关企业家的创业故事和成果经验,并利用视频连线等方式邀请省、苏州及我市各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对各个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度点评。在节目包装上也力求创新,运用了大量特效、字幕增加了节目的可看性。《张家港产业报告》之所以得到大家的认可,我想就是因为这些报道里面见人见事见精神。见人,就是要通过叙述人物的经历与感受来印证主题;见事,就是要采用故事化的手法,把报道主题通过事件来展现;见精神,则要注意捕捉人物本身或者新闻事实当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局部元素,以点带面,折射出报道主题。如果我们在报道中还是就企业报企业,就人物报人物,笼统地来报企业取得什么成就了,今年销售额达到多少了,利税交了多少,或者企业者获得了什么样的荣誉,这样的报道虽然表面光鲜,但内容肯定不生动。

三、注重报道形式的创新

近年来,我们在主题报道宣传中,开始尝试冠以“新闻行动”。比如今年遭遇“史上最难就业季”,围绕这一主题,今年5月,我们开展了《大学生就业季》新闻行动,一方面对我市出台的就业政策进行宣传,指导大学生就业;同时,邀请企业参与现场招聘活动,搭建起大学生和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从2012年3月1日起,《张家港新闻》推出“身边雷锋--张闻明”,用镜头记录鲜活的好人好事,用画面传播身边的善行善举。活动开展至今,很多观众纷纷参与,向我们提供新闻线索,一个个爱心故事温暖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今年春节期间,栏目还开展了《新春走基层》,我们的记者深入农户家中,走上田间地头,了解民情,传达民意,关注民生……

在特定时节的主题报道,用“新闻行动”的方式展示给观众,它的影响力、感染力是传统报道无法比拟的。今后,是不是有更多的主题报道,也可以去找到这样的结合点,通过新闻媒体的活动得以具体展现,一方面可以扩大媒体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营造出一种鼓劲的,和谐的舆论氛围。

不管用何种方式做主题报道,目的只有一个:让政府的意图能够有效传达,让百姓能够欣然接受,这也是我们新闻媒体的职责所在,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完成的主题报道,一定是鲜活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女人最想要的
我喜欢的一句名言
我的梦
留守儿童需要我们!
一件小事
会说话的布娃娃
光阴
开启网络世界
“小冒牌货”— 蝾螈
摩尔庄园,快乐童年
对工作负责的我
小水滴与大海
水仙花
讲究卫生,保持健康,远离疾病
红花和绿叶
独立学院转型发展中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的探讨
独立学院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浅析服装模特工作状态中的形象设计艺术
略论混凝土桥梁裂缝的原因与防治
创新教育视域下论及高中地理教学
高中英语完型填空之错误分析
创新教学模式 打造实践教学新平台
浅谈除草剂及其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
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研究
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对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构建的思考
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
高校师德教育的拷问与呐喊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路径的多元建构
论火灾调查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从女大学生就业难谈高校女生就业心理引导
《黄河的主人》课文
《黄河的主人》教学札记
《黄河的主人》片断赏析
《题西林壁》教材理解
《音乐之乡》教学设计
《黄河的主人》教学实录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黄河的主人》说课设计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黄河的主人》教学札记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音乐之乡》教学设计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