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01
依“法”解题,使数学变得简单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生活中,如果人们处处依法办事,会使人感觉生活的简单与幸福,才能使整个社会和谐。学习数学一样需要依“法”解题,才能觉得学习数学的简单与快乐,收获高分。只不过这个“法”不是法律,而是数学中的公理、定理、公式、法则、解题步骤等。不少同学学习数学时,要么心中无“法”,导致解题时不知从何下手;要么心中有“法”,但解题时不会用“法”,感觉数学难学,导致分数低,进而降低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其实,在学习数学时,首先要把那些公理、定理、公式、法则理解并准确记住,熟练各种解题步骤;其次,解题时要有意识的与你所掌握的公理、定理、公式、法则、解题步骤联系,会使你感觉数学不过如此。.
一、依“法”解题易切入有些同学见到有难度的题目总是无从下手,不知从何处考虑。实际上,所有解题的“钥匙”都暴露或隐含在文字叙述中,只要把文字依“法”转化为数学式子,问题就解决了。.
二、依“法”解题易做对
生活中依法办事不会出问题,效率高。学习数学解数学题时,依“法”解题,正确率高。错例1:计算:解:
错因:没有按照完全平方公式正确展开,想当然的等于两数的平方和,造成丢分。
纠正:(1)弄清题目类型。(符合平方差公式,还是完全平方公式);
(2)记准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后可记为:首平方,尾平方,乘积2倍在中央);
(3)用特殊值验证公式.(所记公式不知是否准确时,可以把a,b各带一个数进行验证)错例2:分解因式解:
纠正:――首提公因式,提公因式后两项,考虑平方差―――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同时要看分解后的每个因式是否还能分解,有时间用乘法验证分解是否正确
三、依“法”解题培养数学思维
人们经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可以锻炼思维,尤其依“法”学习数学,根据数学中的法则,思想方法,把文字语言转换为数学语言,利用定理公式,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可以培养很好的思维习惯。
例:一个人有一笔钱,第一年他花去了10000元,补进去余额的;第二年他又花去了10000元,又补进去余额的,结果他的钱数正好是原来的钱数。问这个人原来的钱数是多少?
分析:代数问题只要依据数学表示法把文字语言翻译为数学语言,再依据解题法则求得结果。
分析过程如下表:
解:依题意有:
解之得:x=40000
答:这个人原来的钱数是40000元.
总之,有了依“法”解题的思考方法,心中有“法”,解题时依“法”,你一定可以学好数学。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牵挂我的同学
- 谈父亲
- 我的老妈
- 我的老师们
- 梦女孩
- 王奶奶
- 幽默老爸
- 我的爸爸
- 拜访汪竹柏
- 我的姐姐
- 母亲
- 我们的班主任
- 我是“香港小姐”
- 我的姜老师
- 羽毛球大战
- 每日七条短信
- 纳妾的成本分析
- 友情里的一厢情愿
- 我们都骑过姥爷的肩头
- 每个村民都爱旅行
- 绕会场一圈的人生
- 高仓健:做人的美学
- 一部电梯卡住了我的人生
- 有些人你永远不必恨
- 复制一座城市
- 职场撰写邮件的十一条“军规”
- “淘宝村”真相
- 补习班里斗智斗勇
- 你真的恨“剧透”吗?
- 我那非常环保的男朋友
-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经》两首学案
- 2011年中考语文阅读复习:迁移
- 借助多媒体教《村居》(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同步练习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
- 2011年中考语文阅读考点复习:运用记叙文知识阅读记叙文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案
- 《小镇的早晨》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 畅谈理想 教案教学设计
- 海上日出 教案教学设计
- 2011年中考语文阅读复习:句子内部结构
-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