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敬畏与和乐
儒家很有趣的一个说法是,敬畏心与和乐是结合在一块的,敬畏心与和乐是一种情绪的两面而已,没有敬畏的,放纵恣肆的生活同时也是没有快乐的生活,这个大家可能有异议,怎么说放纵恣肆的生活是不快乐的呢?我越放纵越快乐,我多快乐,我多自由?但是恰恰不是这样,大家反省一下,当你没有一定约束力和克制的时候,没有敬畏心提供你起码的自律的时候,那种快乐是何等的让我们内心觉得空洞,如果连续三天让你天天喝酒、唱卡拉OK,你每天晚上临睡的时候会不会有极为无奈和空虚的感觉。这里面我要引入的一个重要的区分就是愉悦和快乐不同,有约束的,有自律性的生活才是能够持久在其中的生活,才是能够持久的享受其中愉悦的生活,但是未必是快乐。
我们注意“快乐”这两个字告诉我们这种乐一定是很短暂的,因为快乐这个“快”字本身就是告诉我们乐就一定是快的。快乐不是愉悦,快乐是有刺激来源的,有刺激性的乐。愉悦不是这样的,愉悦没有任何刺激来源,愉悦不是对象化的快乐。愉悦是什么呢?是来自于对生活的整体感受,愉悦是来源于对生活完整的把握,愉悦是来源于安静、平静、没有内疚感的心灵。
孟子有一段非常重要的话,这段话说“君子有三乐”,君子有三种最高的快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就是连统治天下都没有这个快乐。第一个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就是父母俱在,兄弟没有麻烦,这个时候是人生最完满的时候,是人生至高的快乐。这种快乐是需要一点伦理的幸运的,是需要一种幸运才能得到的。而在这种最高的快乐之中的时候,我们常常不觉得我们快乐,而等我们生活中发生了某种不可逆转的重大缺失的时候,而这种缺失一经发生,生活就不再可能完整的时候,比如父母的离去,当发生这样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这样最完满的至高的幸福是什么样的幸福?是平静的、朴素的、安宁的、愉悦的,他平静如身边的水,唾手可得,但是又是生命中的奇迹,是人生中莫大的幸运。这是孟子讲的一乐。二乐是什么呢?“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抬头看天,我没有任何有反道德原则的事情,再看看我身边,没有对不起任何人。这种安宁、饱满的心灵也是至高的快乐,那这种至高的快乐同样是朴素的,同样是让我们持久生活在其中的。第三种快乐跟大家没有什么关系,跟我关系比较大,叫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主要是对老师说的。
因此,我们把这种安宁的持久生活在其中的非刺激性的愉悦跟敬畏联系在一块。没有敬畏就没有愉悦。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呐喊
- 流泪
- 理想——永远快乐
- 心灵涅槃
- 在梦与梦的边缘
- 灵魂·天使
- 盘旋的承诺
- 逆境造就人才
- 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
- 最后的一件事
- 感受人格的魅力
- 珍惜诚信
- 且听梦吟
- 热爱祖国为荣 危害祖国为耻
- 本色
- 概述苏轼《文与可画oY谷偃竹记》中的绘画美学思想
- 青藤翠蔓丝瓜香
- 论中国学前教育政策演进之特点
- 其实还能更糟……
- 离异家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途径探析
- 语文课堂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舞台
- 教师角色的转变
- 浅析媒介对当今社会环境的影响
- 世界杯幸运儿
- 钢琴演奏当中的技巧分析
- 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
- 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的困难及对策探讨
- 看不到的球赛
- 民办高校学生工作的要点及方法新探
- 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能源结构预测分析
- 清澈的湖水(第二教时) 教案教学设计
- 孔子拜师 教案教学设计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热爱生命》学案
- 鹿和狼的故事 教案教学设计
-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积累与运用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那树》学案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学案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庄子》故事两则学案
- 2010年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书写
- 《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 炭的教学 教案教学设计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孟子》两章学案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变色龙》学案
- 语文园地三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