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文明的支架

文明的支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14

文明的支架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有一种世界文明史上难得一见且独一无二的现象:一个王朝就有一种文化记忆,或称为文化符号。先秦散文、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以此来构建一种文化脉络,来伸展一种文明姿态。那些古典,仿佛是盛放在中华文明殿堂高庙的圣经,永远被无限的来者膜拜和景仰。

从蒙昧走向文明、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自然走向人文,便有了先秦的辉煌。那些游走的灵魂,自由而奔放,大气而汪洋。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孟子、荀子、孙子等,罕见地拥有了那个岁月的天空。不管谁是谁非,只管尽情无束酣畅淋漓地表达。那是人类历史中真正意义上的百花齐放。他们,用一样简单而透明的散文体裁,承载了不同的灵魂表达和思想认知。

当多元文化的空气被短暂的、焚书坑儒的大秦帝国横扫,被大汉王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集权政治归并之后,先秦的思想灵光逐步暗淡。政论出现了,汉赋出现了,它虽然流畅于文字的华美,洋洋洒洒铺成,浩浩荡荡流灌,但思想的触角已经禁锢,智慧之光渐渐零落。只有胆大妄为的司马迁,在疼痛与屈辱中,以文化人的血泪为后世缔造了一座座山脉,从此,再没有人可以比肩、可以翻越。

在战乱与抗争中,在融合与分裂中,在出世与隐忍中,那些怀才不遇、大志难抒的文化人,挣扎于王朝与自我,彷徨于梦想与现实,开始选择进与退,斟酌有为与不为。于是就有了“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前者思进,后者思隐。吟诗作赋,对仗比学。骈文,便应运而生,成为了阳春白雪。华丽、铺张、工整、对仗、押韵、生涩等,在反复的酝酿中,形成气候。最终,同那些琳琅的佛堂雕塑一起,成为六朝底蕴中厚重的源脉。

走近了大隋,一统江山之时,注定天地翻覆。科举,让读书人看到了亮光。王者的非凡气度连同荒淫与暴戾,很快消逝在风云际会之中。然而,却酝酿了一个神话――一个文化现象即将应运而生。唐都,屹立在八百里秦川之上,以汇聚东南西北的磅礴襟怀,让读书人,席卷而来。蜕去六朝的浮华虚美,文化人渴望一种心灵的真实,渴望完成淋漓尽致的本真书写。那一声“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感慨,洞开了一个时代的门扉。之后,便看见了“初唐四杰”的卓然而立。从此,在大唐的天底下,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奔涌,始料未及的诗歌雷霆,从边陲到都市,从平民到达官,开始了一次铺卷河山的诗歌接力,诗仙、诗圣、诗鬼、诗豪,名家辈出,大师林立。那是一个被诗歌覆盖了的王朝,也是一个被诗歌搅动和定格了的盛世。

宋朝,是踩着五代十国的废墟走过来的,当陈桥驿上演兵变的时候,就诞生了“扬文抑武”的治国方略。于是,上至皇族,下至寒门,吟诗作画,歌舞升平。在悲与喜、忧与乐中,文人的意气被无限张扬和烘托,垒砌了中国文化姹紫嫣红、百花齐艳的高峰。但是,光彩绚丽孕育的不仅仅是文明风姿,更多的却是王朝的安危。这是王朝覆灭悲剧的真正根脉,那一句“还我河山”的呐喊,透着无限悲壮和苍凉。

当蒙古人的金戈铁马如风卷残云,横扫中原之后,大元帝国的气象无法以诗词来承载。儒雅的诗词和散文,注定要被野蛮无情碾碎。在刀光剑影之中,诗词的根系是如此脆弱,甚至不堪一击。文化人的文明梦想被血腥地切割,那种信仰和底气被彻底动摇。然而,文明的力量虽然零散,但是长存。于是,文化便开始另辟蹊径,从高堂庙宇跌进世俗,去开垦另一片适合生长的土壤,元曲出现了。书写和说唱,被紧紧缠绕在一起,角色众多,表达更实,让阳春白雪联姻了下里巴人。

铁马金戈只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生命常态和终极意境。毕竟,文明与野蛮,自古势不两立。元朝,来得快,去得急,相对于漫长的历史,它就似一阵风来又一阵风而去,只是把伤痛永远留在历史的底层。在元曲的咿咿呀呀声中,人们在嬉笑怒骂之后,越来越理性地思考社会和国家,也越来越懂得选择与塑造。那些文化人,在沉思和反省:人,究竟需要什么?这个问题需要回答,需要探究。于是,系统地融入和把握社会,并恰到好处地表达思考的结果。诗词,太过简单;散文、辞赋,未免深奥;元曲小调,又嫌小气。于是,便有了小说。读得让人荡气回肠,仿佛身在其中。个中人物,是己非己,已经模糊。但曹雪芹,塑造了一座凄艳绝世的丰碑。

走到了今天,似乎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心灵的呼唤
幸福原来这么简单
其实我们并不是真的孤单
感受,本质的美好
我爱你——中国
纯凉记忆,触动了我的心灵
旅游记事
惊心动魄的考试
笑着流泪
“十一”华诞——国庆60周年
中国,祝福你!
月光下的女孩
灰鸟的森林
镌刻在綦江岸壁上的记忆
概说张爱玲创作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历史博物馆游记
论《伤逝》的虚空
秋在诗里摇曳(外一篇)
故乡水事三题
一寸相思一寸灰
文似看山不喜平
解读莫言《生死疲劳》的叙事方式
论萧红生命的流亡意识:逃离呼兰河
莫让“朋友圈谣言”浪费社会成本
一毛钱的情谊
鲁迅弃医从文的别种原因
谒韩园,话韩愈
珍惜当下(外一篇)
2010年中考二轮复习:中考语文阅读冲刺(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下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学习方法:语文知识点记忆方法大全
2010年中考语文名著复习:《童年》
中考语文复习必读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相关练习
语文背诵技巧:如何背东西背的快?
201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备考练习(5)
最后一课教案下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2010年中考二轮复习:中考语文阅读冲刺(7)
2010年中考二轮复习:中考语文阅读冲刺(6)
2010年中考语文名著复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初中语文全六册特殊句式汇总(苏教版)
2010年中考语文名著复习:《鲁滨孙漂流记》
2010年中考语文名著复习:《格列佛游记》
201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备考练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