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泰山灵石崇拜――民俗信仰的力量

泰山灵石崇拜――民俗信仰的力量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泰山灵石崇拜――民俗信仰的力量

摘 要:民俗文化是一种较为稳定的文化现象,由劳动人民所创造并包含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它是在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社会群体在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逐渐形成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而多姿多彩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渗透着悠久而迷香的历史文化。本文从民俗的角度出发,对泰山石敢当的民俗内涵进行了探讨,介绍了石敢当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从中可以发现这种灵石的崇拜是一种原始且广泛流行的民间习俗。

关键词:泰山 石敢当 民俗涵义 历史文化

在山东的许多地区有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在房屋墙壁、房屋一角、桥头要冲或村落路边,放一块石碑来镇宅、镇桥和镇村,同时在石碑上往往镌刻着泰山石敢当,这一现象就反映出了对石敢当的信仰。其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民俗内涵,它也是石敢当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带有着浓烈的民族性的民间信仰。

一、泰山石敢当的历史渊源

关于石敢当的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出现在西汉史游的《急救章》。石敢当虽然具有不同的各种各样的含义,但其主要表达的还是对灵石的崇拜,渴望带给自己平安吉祥。石敢当的信仰经历了石敢当到泰山石敢当的发展,其具有的信仰也从最早的镇宅到化煞再到治病、门神、辟邪、防风等功能的转变。在明代以后, 随着泰山信仰的发展, 在各地石敢当的石刻中,有的加上了“泰山” 二字。清代以来, 在泰山周边还出现了祭祀石敢当的庙宇一“石大夫庙”,还有利用石敢当的原型制作年画者。

二、泰山石敢当的基本内容

泰山石敢当的民间信仰是中国全民族的信仰,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信仰的分布与神话传说两大部分。

(1)泰山石敢当民间信仰的分布

泰山石敢当的传说和信仰由来已久,且分布地区十分广泛。以泰山地区为中心,逐步发展到全国以及世界的有华人居住的地方。

(2)泰山石敢当的神话传说

石敢当在传播过程中,不仅有各种各样的石刻,也有美轮美奂的多姿多彩的神话故事,这些神话故事以石敢当为蓝本, 结合本地的具体事物或者流行的宗教信仰,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泰山石敢当的故事群, 在民间广为流传。清代以来, 有不少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和整理了不少石敢当的传说。具有代表性的有石敢当与女蜗神和黄帝的传说、石敢当与姜子牙封神的传说、石敢当是五代将军说、石敢当是古代武士说。

三、泰山石敢当的民俗涵义

石敢当的民俗内涵指的就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人们将刻有石敢当字样的石头置于房屋墙壁,置于桥头要冲房屋一角或村落路边等来镇宅驱鬼的民间习俗,是一种对灵石的精神信仰和依托。

(一)“石敢当”具有居所镇宅石功用

相传以前在建房过程中,如若正当“冲煞”,比如门对直河、桥、直道等直来直去的东西,门直对衙门、宫门、庙门等等。不能避开,则在门前悬镜子,或埋 “石敢当”石块,以避煞星。可见石敢当在人们的心目中扮演了镇守宅院的角色。同时依据历史记载,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已开始在房基下埋填大石以镇宅辟邪,其实这是以石镇宅习俗的延续,也是体现着石敢当的在人们心目中不可磨灭的镇宅保安功用。

(二)“灵石崇拜”的信仰观

对灵石的崇拜源于史前社会,是人们无力对抗自然,只能以石头作为自己崇拜的象征,灵石崇拜与祭天、祭地、避邪等都有一定渊源关系。它的发生发展经历了自然崇拜、人格神化和分支合流的复杂过程,在演变过程中始终没有逃离保平安的功用。

它体现着一种平安文化,表现出了人们渴望平安祥和的心理,也体现出石敢当的信仰被中国广大地区和众多民族所接受和认同,也间接的表明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延续性以及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四、石敢当的主要价值

石敢当信仰不仅体现的是一种民俗文化,同时它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层面上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其所具有的价值主要有:

(一)文化创造价值

泰山石敢当的平安文化广泛传播,说明了广大劳动人民渴望吉祥平安的愿望是一致的,泰山石敢当的这种文化现象不仅表现出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杰出价值, 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情怀。

(二)文化传承价值

人们泰山石敢当的信仰历经千年而不绝, 主要是它与泰山信仰相结合, 同时也与各地的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相结合。它扎根于相关社区、群体文化并且世代相传,与当地的历史和传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因此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文化传承价值。

(三)民族认同价值

泰山石敢当信仰被中国广大地区和众多民族所认同并远及海外, 其传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延续性,因此它具有见证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生命力的独特价值。

(四)艺术创造价值

泰山石敢当在从古至今的文化传播过程中,制造了大量的石刻和雕像,这些不仅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艺术价值,同时也是重要的史料价值。并且那些流传在民间的神话故事和神话戏曲,也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的艺术创作力,极大的体现了泰山石敢当的艺术创造价值。

(五)现实利用价值

泰山石敢当所体现的民俗文化,对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团结和凝聚力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作用。2005年“泰山石敢当习俗”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标志着我们国家对这一古老习俗的重视与保护。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基于“石敢当”信仰所带来的文化价值,我们也应继续对其进行广泛地研究,保护其有益的部分并将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刘锡成.石敢当:灵石崇拜的遗俗[J].东岳论丛,1993,

(4).

[4]刘慧.泰山宗教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

[5]方纪生《民俗学概论》,北京,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Apple Trees During Eash Season
爱,触动了我的心灵
向大家介绍我
小鹿的自述
我是一条小泥鳅
话说自立
向未来进发!
花开的天空
My Diary
收藏幸福
多一点点
别了,童年
有时我也想出塞
我从失败中感受到希望
思爱,想爱
看好您的养老钱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老年人
查理五世骑马肖像
我们为什么会焦虑
“当世柳敬亭”袁阔成陨落
“老龄化的社会”会成为骗子天堂?
被无限推迟的梦想
还在读古龙小说的那些年
老年人受骗之殇
老年人如何防骗
可怕的恶性竞争
测量胡夫金字塔的方法
美国人的生态平衡观
总理报告将这样影响我们的生活
老人摔倒无人敢扶,谁最该吃药?
2011年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古今异义
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登幽州台歌》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异读字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多音字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训练
2011年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通假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训练:第六单元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练习
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训练(所有课文练习)
初中全六册文言实词及古今异义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
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己亥杂诗》
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赠从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