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推进“问题启发式教学”,拓展学生思维

推进“问题启发式教学”,拓展学生思维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18

推进“问题启发式教学”,拓展学生思维

新课程改革促使高中课程教学走进新时代,站在新时代的潮流上,笔者在不断反思如何更好地开展新课程教学、应当怎样进行探究性教学、如何突出政治教学的时代性、如何有效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活动?面临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解决。当然,在新课程教学中有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值得研究探讨,那就是“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在传统教育中发挥重大作用,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进行探究性教学,也要依托问题启发式教学。而且新课程标准要求广大教师把坚持灌输论原则和坚持启发式方法统一起来,强调坚持灌输论原则就提出反对注入式方法,把灌输论和启发式统一起来,要灌输得巧妙,适合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入眼、入耳、入脑。而现在我们强调的启发式教学,正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注入式”的弊病、满堂灌、“一言堂”的教法,由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变为由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可见,启发式教学在新一轮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它不但不会被淘汰,还要大力提倡,并要求不断完善与发展,促进启发式教学由传统向现代过渡。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注意开展问题启发性教学,坚定“以学生为本,真正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为理念,一改过去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本人就问题启发式教学谈点管窥之见。

首先,要求教师要善于设置疑点,多积累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大疑则大进。”高深设疑是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有人认为,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实质上是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在教师的诱导下,学生通过质疑,释疑,解决了矛盾,就能从未知到已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而不断地获得新知识。可见,设疑在启发式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关键在于如何设疑,何处何时设疑,才能做到“精”“巧”,达到既避免课堂教学的平铺直叙,又使课堂气氛波澜起伏。平时经验告诉我要把握好疑点,不要专提那些只让学生做简单的判断是回答的问题;要把握好度,范围不要太宽、难度不要太大,原则上“只要学生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提问要紧扣中心,突出重点,解决疑难,避免多而复杂,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设疑的内容要巧、方法要巧,要善于启迪学生思维,不拘泥于学生只会从书本上找出答案照读,避免出现“不求甚解”的现象。在显示“内蒙古自治区治沙前后变化”的内容时,结合教材重点内容,请同学们思考:“如何处理人与客观规律的关系,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不是无能为力的,规律的客观性又要求人们应该如何去改造自然?”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反思人类的行为,在反思的过程中完成如何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教学。可以说,在这课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启发、举例启发、联想启发、反问启发等方式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地探讨教材内容,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不仅拓展了思维,也加深了思想认识。

其次,要求教师在课前要预计学生有可能提出的问题,从而更深入地去钻研教材。因为问题启发性教学课堂的思维发展不是教师单向带动的,而是师生,生生互动生成的,所以具有一定的非预设性。在课堂思维发展出现停滞现象时,在学生讲不到要点或知识需要提升时,教师可运用问题情境带动课堂思维流向。比如在“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设计了三个容易产生困惑的问题触动了学生的探讨精神,对整堂课的思维流向起引导作用,导思维开放、导知识升华,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探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再次,问题启发性教学中教师要求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几个学生的探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有一些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这也是我在问题的选择上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况,所以我个人体会是今后在问题的设置上要有层次,尽量与不同学生的层次和知识水平相适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实现“全民参与”。

以上探讨的是教师在问题启发式教学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主导作用。有很多人也由此认为问题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教师的事,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要积极思考老师与学生密切配合,就很成功了。这个观点固然没错,但我个人认为在新课程实施下,问题启发式教学虽主要体现在课堂中,但它需要很重要的铺垫。一方面,教师要有非常巧妙地设疑启发能力以及深入了解学生。另一方面是学生。首先,学生平时在课外要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拓展自身的启发性思维。对周边发生的大事小事具有非常敏锐的洞察力,善思勤疑、注重亲身体验,在“做中学”、“用中学”,多积累生活经验。这样,就为课堂中的所思、所想、所疑提供丰富的素材,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中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然,学生在学习中要不断激发自己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求兴趣,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或“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的方法,能够不断地自主学习、参与探究。这样,问题启发式教学将达到更佳的效果。其次,学生要成为教学中的主体,立自己的主体地位。可以说,成功的问题启发式教学不仅在于老师,也在于学生,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总之,合理运用问题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增强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加强学生目的性教育,采用多种启发形式,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求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创造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以有效地完成思想政治课的各项任务。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思爱,想爱
花开的天空
My Diary
有时我也想出塞
爱,触动了我的心灵
话说自立
向未来进发!
小鹿的自述
向大家介绍我
我是一条小泥鳅
收藏幸福
Apple Trees During Eash Season
我从失败中感受到希望
别了,童年
多一点点
看好您的养老钱
被无限推迟的梦想
查理五世骑马肖像
测量胡夫金字塔的方法
总理报告将这样影响我们的生活
可怕的恶性竞争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老年人
老年人如何防骗
美国人的生态平衡观
老年人受骗之殇
我们为什么会焦虑
“老龄化的社会”会成为骗子天堂?
“当世柳敬亭”袁阔成陨落
还在读古龙小说的那些年
老人摔倒无人敢扶,谁最该吃药?
2011年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通假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训练:第六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
初中全六册文言实词及古今异义汇总
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异读字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练习
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登幽州台歌》
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己亥杂诗》
2011年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古今异义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训练
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赠从弟》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多音字
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训练(所有课文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