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成长之路 2013年10期

成长之路 2013年10期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06

成长之路 2013年10期

摘要 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阿兰・霍林赫斯特撰写的长篇小说《美丽曲线》(The line of Beauty)是一部优秀的上乘之作,集文学性、艺术性、美学哲学于一体,尤其是音乐和绘画,舒曼、贝多芬、斯特劳斯的交响乐,还有高更等大师的画作,为小说添彩增色不少。该小说曾荣获2004年度英国最高文学奖――布克奖。本文拟对该小说主要人物和写作手法作一简评,以期深化该小说的可读性。

关健词:成长之路 《美丽曲线》 文学力作 可读性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布克奖(Booker Prize)是英国年度最重要的书籍文学小说创作奖,其奖励的作品一直代表着英语文坛的最高水平。而对于小说《美丽曲线》的获奖,布克奖评委之

一、前英国文化部长里斯・史密斯曾坦言,是个“非常困难”的决定。但他同时也表示,这部小说之所以获奖并非是因为其敏感题材,而是它“展示了时代的变化,向着更好的方向的变化”,“很少有一部小说如此精彩地搜寻并展现了生活中的爱、性和美丽,同时展示了时代的变迁……”

《美丽曲线》描述了牛津大学毕业生尼克,从外乡来到伦敦四年的历程,揭示了上流社会的虚伪、冷酷和人性的泯灭,抨击了上层的保守和腐朽的价值观,同时借助各色人物的活动和命运渗入社会的核心,展示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本文拟对小说《美丽曲线》的主题思想和主要人物的塑造作一简评,以期深化该小说的可读性。

二 《美丽曲线》的内容与主题

小说以主人公尼克为中心,并以他在伦敦的生活展开情节的发展。小说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爱的和弦》主要讲述了尼克初到伦敦后的生活,以及他和牙买加裔公务员利奥的恋情。这个阶段也是尼克最快乐的时光。刚刚从牛津大学文学专业毕业的尼克,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外省来到大都市伦敦找到他的同学托比,并寄居在托比的父亲――保守党议员吉拉尔德・菲登的家中。菲登家位于伦敦诺丁山肯辛顿公园花园区48号,宅主吉拉尔德・菲登刚刚入选保守党议员,心仪着内务部长的职务;菲登夫人拉切尔有着银行世家的背景,全身洋溢着一种高贵而典雅的贵族气质和异国情调,是一位40多岁的上流社会的贵夫人;儿子托比继承了母亲秀气的鹅蛋型脸和父亲坚毅的大嘴巴;菲登家的千金小姐凯瑟琳相貌秀丽。初到菲登家的尼克因其腼腆的气质和单纯的个性,很快赢得了菲登一家人的青睐,大家都很喜欢他,同意他长期住下。在这座富丽堂皇应有尽有的白色豪宅里,尼克际遇了形形色色的上层人士和普通百姓,扩大了他的视野,丰富了他的人生,为他日后的生命历程增添了丰富多彩的一页。

第二部分《你的美丽属于谁》讲述了尼克进入伦敦中产阶级之后的生活。这个时期,尼克已经成功进入了伦敦的中产阶级社交圈,并对政客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而他的个人感情生活也不再是初到伦敦时那样的单纯,他在成为年轻的黎巴嫩裔富翁万尼的情人、门客和合作者的同时,还参与运作了一家商业公司,筹办了一份杂志。这时的尼克已经发现,伦敦并不是一个浪漫美好的地方。虽然他向往英国上层社会的美丽和奢华,热爱金钱和权力,并且成功地跻入了上流社会圈,但他的地位始终未站稳。实际上,尼克始终游离在所谓的“美丽世界”的边缘,并有着十分强烈的身份焦虑和认同危机。此外,他还有着一种方向感的迷失和自我定位的偏差,一种道德观的塌陷等,这些都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这章的标题其实也暗示了尼克将被利用抛弃的下场。

在小说的第三部分《大街的尽头》,尼克遭遇到了他人生的低谷,恋人万尼罹患艾滋病将不久于人世,曾经的朋友菲登一家因丑闻而迁怒于他,对他下了逐客令,而他的第三次不知结果的HIV的检测报告也如一团阴影笼罩着他……

艾滋病在《美丽曲线》书中是一个重要主题,作者霍林赫斯特对此曾说道:“这是一个急需处理的主题,当然有许多作家带着极大的紧迫感也已经描述过这一主题。但是在这种危机感下产生的文学作品真正所具有的唯一价值也就是作品中体现出的这种紧迫感。”在小说中,霍林赫斯特更多的时候是将艾滋病作为人生的事实来写作,而不是将它看作为死亡的事实。

实际上,通过对尼克在伦敦生活的冷峻描写,我们可以发现,霍林赫斯特对尼克的遭遇及最终陷入的困境,除了批评之外,更多隐含着同情。而随着尼克完成他的社会化和性成熟化,读者也如同主人公一样,感受到了上层社会中的虚伪、卑鄙和冷酷。

三 《美丽曲线》的人物形象塑造

同性恋文化是西方性别文化中较为特殊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同时空、不同的主流文化给予不同的价值定位,虽然压制多于宽容,但同性恋作为一种客观的历史存在贯穿整个人类的历史,并且涉及到人们对道德、人性以及社会规范等方面的深层次思考,西方知识界对它的研究著述不断,如今已经成为一个较独特的研究领域。在《美丽曲线》中,主人公尼克在牛津毕业那年,就公开了自己异于世俗的恋爱观和性取向。他对于同性恋的理解与帕拉图式的爱情有较大的区别。帕拉图式的爱情是一种美丽的哲学和一个爱的教育过程,若要掌握这爱情的秘仪,该候选人要按照规定的次序看到美的方方面面,使其欲望转向。尼克虽自命清高,但他单纯、唯美, 除了音乐、绘画、文学和建筑外,对实际生活一无所知。出于对恋情的美好期待,尼克在追求所爱的人过程中,还停留在具有美丽的外形上。虽然经历了沉沦与堕落,但他对美的追求与坚持最终使他对美的理解得到了升华,并促使了他的成长。 在小说《美丽曲线》中,除了塑造了尼克、万尼等众多男性角色外,作品中还出现了多个女性角色,她们对于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起了重要的烘托作用,成为故事发展中非常活跃的新角色,如小说中托尼的妹妹凯瑟琳。

在牛津大学上学期间,一天傍晚,托比信任地把妹妹凯瑟琳的情况讲给好友尼克。在托尼的眼里,妹妹神经兮兮,反复无常,情绪多变。到托比家寄住后,尼克充当了19岁的凯瑟琳的监护人和保护神。但让尼克意想不到的是,表面宛如大家闺秀的凯瑟琳,却是个相当难缠的女孩。在父母吉拉尔德夫妇到法国休假、哥哥托比也不在家的时候,凯瑟琳的表现让尼克头疼不已,她不但抽烟,还带些身份不明的陌生人回家,有年龄比她长一倍的出租车司机、流浪汉、公立学校的学生,甚至还有专业人士……这位被父亲昵称为猫咪的千金小姐,不但有着数不清的男友,性格也是尖酸刻薄,常常喜欢挖苦别人。总之,凯瑟琳并不是尼克和托尼想象中端庄、温柔的淑女。此外,在小说中,作者还对醉态中的撒切尔夫人做了非常胆大的描写,他借首相夫人烘托了尼克最辉煌的一刻,也让读者看到了众多喽谄媚的嘴脸。

在小说中,霍林赫斯特以其生动活泼的语言张力,将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各种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使稍显沉重的故事有了不同、轻松的感受。

四 《美丽曲线》的文化思考

作为西方文学的源泉,《圣经》对西方人的文化和价值观有着深刻的影响。《创世纪》中,讲述了上帝造人的过程:上帝在伊甸园造人时,先造男人亚当,后从他的身上取下一根肋骨造了夏娃,并使其成为亚当之妻,让二人合二为一。后来,因为在蛇的引诱下二人偷吃了禁果――智慧树上的果子,而被赶出了伊甸园。而在《圣经》的《哥林多前书》中,上帝亦警告说:不义的人不能承受上帝的国,无论是淫乱的、拜偶像的、作娈童的、亲男色的……虽然随着历史的车轮轰隆驶向21世纪,世界已经进入一个多种性取向同时并进的年代,但异于传统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仍然被西方主流文化所排斥。

小说《美丽曲线》的背景设在20世纪80年代,这也正值西方保守主义抬头的时期。当时的政治精英们开始提倡重新认识家庭和价值观,强调社会和其他方面对公众思维和行为的引导,包括上帝的指引,力图恢复原有的社会价值观念。小说主人公尼克作为一个性格单纯、有着背离传统爱情观的人,注定在人性异化的社会会被别人利用,情感会遭到欺骗和剥削,这在他和菲登一家的关系和他先后的恋爱事件中都得到证实。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遭受到挫折,但在小说的结尾,尼克仍然和过去一样热爱这个世界。正如小说译者石定乐所言:美也罢,丑也罢――是普世的,永恒的。作为简评者,笔者虽然为尼克的命运感到不公,为他的HIV检测结果感到担心,但也为他的执着感到欣慰。无论生活有多少艰险痛苦,无论人世有多少丑恶卑劣,但是如尼克者们,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叛逆者们,仍用他们的梦想温暖着读者,向我们证实人类之所以超越其他物种,不是因为人类聪明,而是因为我们拥有着永不更改的单纯!

有评论者认为,霍林赫斯特在《美丽曲线》中,已经将文学的力量扩展到更为广泛的领域,能够使人激起对于英国20世纪80年代的各种现象的反思与回忆。而本文认为,这部小说之所以能够打动英语读者的心,除了较全面地描述揭示了当时伦敦上层社会的方方面面,主人公背离传统的恋爱观和情感经历外,更多是因为它令人们回想起自己在完全社会化路程的一站站风景,重看主人公那一次次的重要转折,再将一段段心曲回放。风景之丑,人情冷暖,转折成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在品味小说主人公尼克的那种种感情经历时,已不再温暖细腻的心中感到了久违的温暖和丝丝钝痛。

五 结语

长篇小说《美丽曲线》不但展示了时代的变化,且集音乐和绘画,舒曼、贝多芬、斯特劳斯的交响乐,高更等大师的画作于一体,文学性、艺术性、美学哲学的完美融合,使这部小说成为近些年来难得的一部佳作。作者霍林赫斯特以其深刻的洞察力,独具匠心的写作技巧,尖锐的笔触,触到生活的最深处。小说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由于成长的烦恼,阅历的浅短,情感的脆弱,因此,在社会大变革时期,尤其是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如小说主人公尼克们一样受过良好教育的社会精英们,由于单纯,没有社会经验,注定要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融化,冶炼,剥离,他们经不住时代潮流的冲击而使人性异化、叛逆,而导致刻骨铭心的成长之痛。历史已翻过了一页,至少,它可以让后来者深思,历史的伤口无比的疼和痛。

用尼克或作者阿兰・霍林赫斯特的话来说,就是:“生活破碎了,好可怕。但属于他自我的仍有一部分非常坚实,也正是凭借这坚实的一部分自我,他又能不仅轻蔑冷眼还能冷静客观地对待正在身上发生的一切。”

人们常说growing pains and teething troubles,成长的痛苦和长牙的困境就是这个意思,人人都得经历苦痛和困难。成长之痛就是这样――当时痛不可说,过后仍痛不可说。

参考文献:

[2] 张楠:《〈美丽线条〉中的永恒与爱的决别》,《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第3期。

[3] 姜礼福:《游离于“美丽世界”的边缘的人》,《南京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4] 刘金娟:《〈美丽线条〉中美的秘仪》,《长城》,2012年第10期。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家中的新鲜事——老妈也在赶时代
昨天的太阳会在今天升起
我的理想
小河
感悟人生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回归集体
朝阳赞
我不哭
留在我心灵深处的一场雨
我最喜欢的一部文学名著
抓螃蟹
假如爸爸去世啦!
秋树
雨中的伞
浅谈年轻用语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我在玉门当知青
商贸活动中商务英语模糊语言翻译策略研究
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化对策研究
酒店情景英语教学之初体验
论油画艺术的设计感
简析商标名称的翻译
元曲《天净沙·秋思》与英译本对比浅析
《魔戒》两个中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翻译刍议
后进生心理特征及其改进措施
加强高校团支部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述评Gile的IDRC模式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对旅游文本英译的指导作用研究之我见
论文学翻译中的风格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同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文译注及赏析(初中全六册)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同步练习及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