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林丹自传《直到世界尽头》的叙事艺术分析

林丹自传《直到世界尽头》的叙事艺术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8

林丹自传《直到世界尽头》的叙事艺术分析

摘要 体育名人自传的创作会受到社会情境和文化发展的影响,通过体育名人自传,可以管窥到体育名人的成长历程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体育名人的影响。本文以《直到世界尽头》为例,从叙述视角、叙述结构、叙述事实、叙述语言等方面探讨当代体育名人林丹自传文学的叙事艺术。

关键词:体育名人自传 《直到世界尽头》 叙事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自传作为文学中的一种主要类别,其演变过程受到特定时期社会情境和文化发展状况的制约,不同时期的自传不仅能够体现出特定时期的社会印记,而且能够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表征意义。

一 叙述视角:内焦点叙事与第一人称

作品或者文本采取何种视角看待世界,就形成了叙述视角。内焦点叙事,也即限制视角,是法国结构主义批评家热拉尔・热奈特(Gérard Genette)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在作品叙述过程中,采用某个人物的角度去讲述事件,这样可以更加真实地呈现事件发展的历程。由叙述者直接引入故事,其叙述话语的可信性更强,亲切性也会更加突出。

在写作实践中,内焦点叙事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主人公视角,一种是见证人视角。前者又被称为第一人称视角,这也正是体育名人自传《直到世界尽头》所采用的叙述视角,可以使文本散发出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和无法替代的真实感。也正是通过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使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体育名人林丹的内心情感。如书中这样说:“这时候我发现,前一年我还觉得自己多么了不得,可怎么突然之间,我感觉自己正离国家队的大门越来越远”;“没去之前是期待,去了之后却是特别苦,想走,又不可能走得掉”等。以这种内焦点叙事与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写作体育名人传记,是一直以来体育名人自传较为青睐的一种手法,传主通过这种方法对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等层面的经历展开系统描述,可以“真、信、活”地呈现出体育名人个体的独特个性思维和情感。

二 叙事结构:否定之否定与故事化

羽球界体育名人林丹的自传《直到世界尽头》所采用的叙事结构模式是:否定之否定。体育名人自传是一位体育名人奋斗和成长的历程记录,他们的兴衰荣辱、喜怒哀乐都借由文字一一展现。在漫长的体育竞技经历中,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认识、突破自身的成绩,从而逐渐成为众口皆知的体育名人。这个过程,也正是体育名人否定之否定的成长历程。《直到世界尽头》中,林丹通过一个接着一个的心理层面的冲突描述,展现出一个积极向上的体育运动员的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如“不服输、好胜心强、求胜心切”的竞技心理,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成就了后来战绩显赫的他,也使他在职业生涯中多次遭遇危机,兵败雅典就是最好的例证。自那以后,林丹说,“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我都认真了许多,开始懂得什么叫真正的敬业。比赛不是你今天感觉不好,就可以随随便便输掉的”。从事专业的体育训练,让林丹完成了对自我的第一个否定,但是这个否定让其形成了一种“不服输、好胜心强、求胜心切”的性格,但之后经历的多次危机,又使林丹不断反省,并否定了自我性格中不好的方面,实现了否定之否定的自我发展,到最后才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敬业”。

与此同时,体育名人成长的不同阶段以及经历的不同境遇,将体育名人的成长切分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通过说故事、品故事,可以使体育名人自传的可读性更高,意义更强。如《直到世界尽头》中,林丹叙述自己因为和队友吴勇赌气吃辣椒,因为吃太多而引发了急性阑尾炎的事情。这种由多个故事组成的故事化很强的叙述形式,大大提升了体育名人自传的趣味性。故事化叙事是体育自传吸引读者的不二法门,但一部自传光有故事明显是不够的,必须拥有令读者饱受启发、回味深思的精神内涵。波兰哲学家和美学家罗曼・英加登(Roman Ingarden)曾说过,文学作品较为深层的结构往往具有一种“形而上”的品质,正是这种品质能够引导读者自觉思考并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直到世界尽头》中,林丹既通过写实让读者走进了他的生命中去体会他的喜怒哀乐,又颇多地阐释了自己的一些人生体悟,使整个自传传达出一种“形而上”的意义。如“人生的精彩不在于你站得有多高,而在于生命的宽度”;“……把站岗、操练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每天重复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也是一件伟大的事”。这些叙述所包含的意义都穿越了文字本身,增加了林丹这部体育名人自传的厚度。

三 叙述事实:三种事实的碰撞

事实是界定传记文学的一个关键词。小说、戏剧之所以被界定为虚构性作品,而历史、传记和报道被界定为虚构性作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事实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叙述策略。对于自传而言,最基础的部分就是自传事实,同样重要的是传记事实与历史事实,这三种事实互相融合,共同构成自传作品中所叙事实的三个要素。与此同时,撰写自传应当把自己放到自己所处的社会关系中,这样才可以从表象进入到深层。在叙述这三个事实的过程中,自传还有两个任务,一是侧重运用传记事实呈现我与别人的关系,二是侧重运用历史事实呈现我与时代的关系。只有做好这两点,才能最为客观地呈现自传的叙事真实性。

1 历史事实的叙述

从这些和历史事实有关的叙述中,可以看出作者和时代的紧密关系,其中也包含着作者所经历的时代考验和体育人对一个时代的个人奉献。

学者赵白生指出,写作历史事实可以“浓入”和“淡出”。歌德写作《诗与真》的时候,逢历史事实重于自传事实时,他就采用“浓入”法;逢历史事实轻于自传事实时,他就采用“淡出”法。前者关注历史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影响;后者关注历史背景的呈现,让人与时代的关系在背景烘托中得以自然流露。具体到体育名人自传,其叙事事实的时候,也可以用详略叙述的方式中和不同种类的事实的分量。在《直到世界尽头》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2 传记事实的叙述

《直到世界尽头》中描写的体育名人林丹所接触过的众多人物,都属于传记事实。按照他们和作者的亲疏远近,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人和作者没有接触,也无亲缘关系。如公社书记等。第二类人和作者或多或少接触,也没有亲缘关系。如陈伟华、陈兴东、王耀平、任春晖、鲍春来、邱波辉、谢鑫等体育界人士;第三类人和作者有较劲接触,也有亲缘关系。如林丹的父母等。

3 自传事实的叙述

根据体育名人的不同经历,其自传也叙述着不同样本的三个事实。通过历史事实和传记事实的叙述,我们可以感受到外力对体育名人的影响。透过自传事实,我们又深刻地体会到体育名人的一步步蜕变和一步步跨越。这三个事实并存的叙述方式,一定程度上既维护了体育名人自传的真实性,又提高了自传的阅读价值。

四 叙述语言:“林式诗意”与零度情感写作

要使体育名人传记能够吸引更多的阅读量和阅读深度,就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叙事手法,同时,还要多用生动活泼的细节带领读者走进体育名人的世界,而少用概括性或抽象性语言。

总体而言,《直到世界尽头》的叙述语言平实简单,在安静的叙述氛围中,林丹将自己的经历、情感和精神娓娓道来。但平静的表面下却潜伏着多元冲突,这多元冲突一方面体现在林丹人生经历的起伏跌宕,一方面则体现在林丹在文字间所蕴含的充沛情感,使读者随之抚腕唏嘘,沉思动容。我们可称之为“林式诗意”。这种语言特质所呈现出的文字美感不仅仅体现在平实含蓄的文字表达上,而且还体现在传主质朴的人格上。例如,“我的很多球迷都知道谢鑫,这个我认识快25年的发小。小时候,他还是我的‘克星’,比赛时我经常输给他。其实他还有个小名叫‘小胖’,很多人问是怎么来的,我说:‘就是因为小的时候挺胖的。谁知现在这么瘦,还很帅!’”。这种亲近自然、亲近本真的写法,自然会让读者体会到体育名人那种难能可贵的质朴。

上述“林式诗意”所呈现的语言叙述风格,还可称之为零度情感写作。即作者压抑着自己的情感,在自传中尽量避免主观情绪外化,同时,有关人情世故的是非评判不再提及,从而避免这种可能的片面评判伤害自传的整体审美性和客观性。零度情感写作虽然主张情感不完全流露,并不代表完全遮蔽情感,而是在适当的时候允许外露少量感情。如得意之余要战战兢兢,不满之余要有所保留。“林式诗意”与零度情感写作是林丹《直到世界尽头》这部体育名人自传的重要特色之一,反映出尽可能自然地呈现体育名人的事迹和心路的叙述方式,才能够让读者看到一个细腻且理性的体育名人的心灵世界。

五 结语

综上所述,从《直到世界尽头》我们可以感受到,也许体育名人的自传创作不能像文学大家那样尽善尽美,然而,作品通过文字所传达出的真情真意和个人精神,会使很多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体育名人的心灵历程,从而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体育名人光环与荣耀背后的辛苦、汗水与努力。

参考文献:

[1] 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2] 肖锋:《巴赫金“微型对话”和“大型对话”》,《俄罗斯文艺》,2002年第5期。

[3] 罗曼・英加登:《论文学作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 赵白生:《传记文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 赵白生:《自传就是别传吗?――论自传叙述中事实的三要素》,《国外文学》,2001年第4期。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家中的新鲜事——老妈也在赶时代
留在我心灵深处的一场雨
小河
我最喜欢的一部文学名著
假如爸爸去世啦!
我的理想
感悟人生
昨天的太阳会在今天升起
朝阳赞
抓螃蟹
雨中的伞
回归集体
秋树
我不哭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化对策研究
简析商标名称的翻译
论油画艺术的设计感
后进生心理特征及其改进措施
《魔戒》两个中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翻译刍议
商贸活动中商务英语模糊语言翻译策略研究
述评Gile的IDRC模式
我在玉门当知青
加强高校团支部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论文学翻译中的风格问题
浅谈年轻用语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酒店情景英语教学之初体验
元曲《天净沙·秋思》与英译本对比浅析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对旅游文本英译的指导作用研究之我见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同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文译注及赏析(初中全六册)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