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极貌写物与物我合一

极貌写物与物我合一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极貌写物与物我合一

摘 要:谢灵运作为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被尊称为“山水诗鼻祖”。他善于用富艳精工的语言记叙游赏经历、描绘自然景物,多有形象鲜明、意境优美的佳句,其诗充满道法自然的精神,贯穿着一种清新、自然、恬静之韵味,一改魏晋以来晦涩的玄言诗之风。盛唐诗人王维集画家、音乐家、书法家于一身,以画理来创造诗歌,所写的山水诗诗情浓郁,画意鲜明,是山水诗的集大成者。他们以各自的努力开时代风气之先,丰富了山水诗的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使山水诗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奇葩异卉。两人虽都以山水诗著称,却由于他们所生活的时代不同,生活遭遇不同,受前人文化传统影响不同,因而诗歌的艺术风格也不同,谢诗主张极貌以写物,王诗更注重物我合一。

关键词:谢灵运 王维 山水诗 极貌写物 物我合一

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诗成为独立的审美意象。他的创作不仅把诗歌从“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了出来,而且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也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王维既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两人虽都以山水诗著称,却由于所生活的时代不同,生活遭遇不同,受前人文化传统影响不同,因而诗歌的艺术风格也不同,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异。

一、出身与追求的差异

谢灵运出身于士族大地主家庭,才学出众,很早就受到族叔谢混的赏识,与从兄谢瞻、谢晦等皆为谢氏家族一时之秀。他本来在政治上很有抱负,但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正是晋宋易代、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宋初刘裕采取压抑士族的政策,谢灵运也由公族降为侯爵,在政治上一直不得意,这自然使他心怀愤恨。《宋书》本传说他“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愤愤”,“少帝即位,权在大臣,灵运构叙异同,非毁执政”。故自出任永嘉太守之后,无论是在任还是隐居,他总是纵情山水,肆意遨游,且“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一方面,以此举对抗当政,发泄不满,同时也在山水清音之中得到心灵的慰藉。王维生活在开元年间,社会安定,经济富庶,他追求以隐求仕的时尚,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虽然也有挫折失望,但更多的是隐逸山林的闲适自得。

二、宗教影响下的诗风差异

两人诗歌都受宗教影响。谢灵运小时候被送到道教徒那里寄养,从小受道教熏陶。长大后与当时名僧慧远有密切的交往,并有师事慧远的愿望,他的思想也深受慧远的影响,他在《辨宗论》里就主张“去物累而顿悟”,其《游名山志序》说:“夫衣食,生之所资;山水,性之所适。今滞所资之累,拥其所适之性耳……岂以名利之场,贤于清旷之域耶!”只有徜徉于山水之间才能体道悟性,舍却世俗之物累。王维的母亲是个忠实的佛教徒,而他所生活的社会也正是“六祖革命”的时代,自小受到家庭社会的影响。不过,由于他们所生活的时代不同,生活遭遇不同,受前人文化传统影响不同,两人山水诗所表现的精神风貌也不相同。谢灵运处于晋宋易代之际,玄学之风盛行,尚清谈,重名理。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说:“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山水诗的产生,与当时盛行的玄学和玄言诗有着密切关系,当时的玄学把儒家提倡的“名教”与老庄提倡的“自然”结合在一起,引导士大夫从山水中寻求人生的哲理与趣味。但是蕴于诗歌中的理一看便知,景与理是分开的,谢只是引用一些庄、老、《易》上的话抒发其个人情志,景只是引起说理的发端,并没有达到情景融为一体。在谢灵运的主观思想中,山水往往是悟道的手段,所以他的山水诗经常是前半写景,后半谈玄,拖着一条玄言的尾巴。王维的诗歌情景交融,物我合一,且景中恰如其分地蕴含着“理”,正如沈德潜所说:“不用禅语,时得禅理”,其禅境常通过诗境来表明,如《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水穷尽处,自然也就是深山空静无人处,人无意而至此,云无心以出岫,可谓思与境偕,神会于物。诗人着重写无心,写偶然,写坐看时无思无虑的直觉印象,那无心淡泊、自然闲适的“云”是诗人心态的形象写照。对境观心而道契玄微,静极生动,动极归静,动静不二的禅意,自然而然地渗入到山情水态之中,化作天光云影,空灵而自然。王维的诗歌并不是将佛理生硬地植入诗中,而是将宗教体系与审美感受融为一体,有着“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体悟和感觉,形成了自己闲淡的风格和特色。同时,王维的禅悟是别的诗人难以企及的,这与坐禅时的体验相关。王维多写独坐时的感悟,将禅的静默观照同山水审美体验结合起来,在对山水的描绘中,折射出清幽的禅趣、禅意,从而寄托诗人的幽独情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秋夜独坐》)“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枯寂,松风直似秋。”(《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可以说,王维的许多诗具有禅趣、禅悦、禅味,言有尽而意无穷,传达出了禅的意蕴。

三、创作技巧和表现手法上的差异

“极貌以写物”(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和“尚巧似”(钟嵘《诗品》上)成为谢灵运主要的艺术追求,山恣水态在他的诗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他尽量捕捉山水景物的客观美,不肯放过寓目的每一个细节,并不遗余力地勾勒描绘,力图把它们真实地一一再现出来,表现出其原始情境下的本真状态。如其《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

朝旦发阳崖,景落憩阴峰。舍舟眺迥渚,停策倚茂松。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俯视乔木杪,仰聆大壑淙。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抚化心无厌,览物眷弥重。不惜去人远,但恨莫与同。孤游非情叹,赏废理谁通?

开阔的洲渚,茂密的松林,蜿蜒的蹊径,潺潺的流水,嫩绿的初篁,鲜紫的新蒲,自娱的群鸟,像是把景物分割成一个又一个镜头,这首诗向读者展示了眼前的一切。诗中所描绘的景物是鲜丽清新的,对景物的刻画描摹是经过精心锤炼和苦心琢磨的。“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石壁精舍还湖中作》)“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这些诗把外物自然描述得清新可爱,秀丽宜人,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作者的“内心之美”,以及对自然美的自觉追求。相对于王维的“情景交融”“物我合一”来说,谢诗更注重对山水景物的刻画描摹,他笔下的物象更多的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他写风就是风,写月就是月,写山就要描尽山恣,写水就要绘尽水态,正是这种刻意的追求,他也无奈地发出了“空翠难强名”的感慨,而且这些山水景物又常常是独立于诗人的性情之外的,很难达到王维的“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境界。在创作模式上,谢灵运的山水诗常常是先写出游,次写途中见闻,最后谈玄或发出感慨,如同一篇旅游日记,而又常常拖着玄言的尾巴,其著名的《登池上楼》正是其典型模式和风格的具体体现。 王维既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王维之诗并不仅仅局限于描绘大自然的自然形态,还突出地表现其内在生命力,在形似基础上追求神似,讲求物我合一,情景交融。如《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山水中,作者感受到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精神升华到了空明无滞碍的境界,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辏泊的纯美诗境。

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也是王维山水诗的一大亮点。因为心境空明,他对自然的观察极为细致,感受非常敏锐,像画家一样,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为丰富的色彩层次感。“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终南山》)从这些诗句可以看出,王维以他画家的眼睛和诗人的情怀,写物态人趣,色彩丰富,层次分明,宁静优美而神韵飘渺。

总之,谢灵运的山水诗我们看到的是形式美,是对景物的细致描摹,领略到“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稚气,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近新”的风尚。王维则深入景物的内在精神,融入诗人主体情感,写出了山水的神韵,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境界。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的创始人,王维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开拓创新,创下了冠绝千古的山水诗,两人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参考文献:

[1] 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4] 宫红英.诗出三家语皆奇――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山水田园诗之比较[J].邯郸学院学报,2005(12).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春天的第一朵鲜花
泪水洒落的季节
永远的樱花,永远的泪
四季爱变
寂寞的樱花
古桥断情
晚霞
蓝色天空
水的灵动,山的沉稳
恋夜
雨后的校园
换一个角度看春游
回忆
这时的季节
东汉画像石中伏羲女娲形象研究
浅谈电视编导的能力与素质
浅谈审美感受与审美客体及审美主体的经历相关
铜管乐器中号嘴的运用探讨
战争背后的爱情憾事
白居易闲适诗《问刘十九》的传播及文化效应
舞蹈艺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城市环境雕塑的寓意之美
美剧《生活大爆炸》热映的理论思考
诗意的变换,桃源的变形
群众文化活动中舞蹈的编排
牵我心灵入秋水
影视动画中虚拟与现实影像的融合研究
论八大山人对中国画的影响及现实意义
浅谈波德莱尔与闻一多诗中死亡意识的相似性
2010年中考语文成语改错200题精选
2010年中考作文备考训练:全命题作文
2010年中考作文备考训练:材料作文
安徽省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点评
2010年中考作文备考训练:话题作文
2010年绍兴中考语文试卷难度点评
2010年中考复习指导:材料作文写作
河北省近五年中考试题综合分析
广州市2010年中考语文命题特点
中考满分作文:万能开头30例
中考冲刺复习:河北省近五年中考语文试卷回放
08年-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学科说明对照
2010年上海世博会综合实践专题演练
08年-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学科说明对照
2010年中考作文备考训练:半命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