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无边的忏悔,无力的救赎

无边的忏悔,无力的救赎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无边的忏悔,无力的救赎

推介信

这是一些爱好文学的青年本着对于文学的热爱而挥洒的纯真感悟,它们虽然稚嫩,但浸透着这些学生的热情和心血。本组评论的作者有大一的新生、也有大四和研一的老生。

在讲授《基础写作》和《文学写作》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文学写作技巧的认识,我每两周都会布置学生阅读一部当代作家的最新作品,并组织他们写读后感和课堂讨论。然后在这些读后感中发现一些有特色、有自己独特感悟的文章,这组文章就是从百多篇学生作业中挑选出来的精品。

这组文章就内容而言,涉及四个作家作品。胡雪与杨海燕、骆敏霞三位同学围绕莫言的长篇小说《蛙》进行探讨。胡雪文立足于从人性忏悔救赎的角度,剖析莫言《蛙》在引发人们对社会制度与人性自我救赎精神反思方面的意义。杨海燕文主要就《蛙》体现出来的重男轻女思想进行分析,从重男轻女思想与女性生育、男人内心观念等角度,探讨这种思想的传统文化根源以及对人们思想的影响。骆敏霞文重点剖析 “蝌蚪”这个形象所代表的意义,文章认为“蝌蚪”这个人物,既代表作者的反思与救赎,也代表身份地位的束缚与枷锁,还代表男性的霸道与强权,以此揭示这个形象存在的另一层含义。三篇文章从三个角度分析莫言小说《蛙》,体现出各自的思考,虽然稍显生涩,但对于加深这部小说的认识有些微的意义。周名瑞文以苏童新作《黄雀记》为研究对象,认为解读《黄雀记》的关键其实是在作者赋予保润的那条充溢着生动的灵性的绳索,“绳索”这个意象的创造不啻说是“香椿树街”系列的一个伟大的发明,这根绳索或明或暗地穿梭在保润、柳生和仙女三人的命运的间隙,游荡在井亭医院和香椿树街的上空,从而成为照亮整部小说的标志性意象。这一见解透露出作者对于作品熟悉的程度和理解的深度,体现出一个研究生应该具有的学术研究思路和学养。常明文重点讨论艾伟《风和日丽》这部长篇小说对于历史的反思以及这种反思在小说中的表现,进而探讨这种历史反思带来的价值和意义。作为大四的学生,其提出问题、分析文本和架构文章的能力较为突出。刘晓洁文则分别以李佩甫《城的灯》和《羊的门》中的主人公为研究对象,探讨两位农民的儿子在进入城市后不同命运的原因。

总之,这是一组浸润着学生们热爱文学、探寻文学的热情和勇气的文章,我把它们推荐出来,希望借贵刊的宝地展示一下,一方面给爱好文学的作者鼓鼓劲、打打气,另一方面也是让后来的学生有进一步努力的动力。

――周春英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

摘 要:《蛙》采用书信体和话剧巧妙结合的方式,讲述了新中国整整六十年的计划生育史,塑造了如姑姑、蝌蚪、陈眉等在计划生育长河中不得不承受生命之重的可怜人。《蛙》在对计划生育进行描写的同时,对人性的自我救赎精神也进行深度挖掘。在浩荡的计划生育高潮过去后,他们为自己主动或被动造成的罪孽忏悔,并开始漫长的自我救赎。姑姑和蝌蚪的忏悔引发了人们对社会制度与人性自我救赎精神的反思,然而其自身在自我救赎的道路上却收效甚微,永远也逃不过内心对自己的谴责。

关键词:忏悔 自我救赎 姑姑 蝌蚪 陈眉

《蛙》是莫言酝酿数十年,花四年时间潜心创作的反映了新中国六十年起伏跌宕的农村生育史的长篇小说,其对中国计划生育的历史场景还原是独一无二的。《蛙》以从事妇产科工作五十几年的姑姑人生经历为主线,展开了对计划生育环境下中国社会的人性剖析以及对制度困境背后的反思。在计划生育的政策下,可以说人人都有罪,却又人人都没有罪。所谓有罪的人们也在计划生育高潮之后对曾有的罪忏悔并努力做着自我救赎,而《蛙》塑造了太多这样为曾经的罪孽自我救赎的可怜人。故事主人公姑姑,国家鼓励生育政策下的“送子娘娘”,却在计划生育政策下结束了两千八百多还未出世的孩子的性命,被人们称为“夺命阎王”;故事叙述者“蝌蚪”,为了所谓的光明前途,放弃孩子的生命,可悲地成为害死妻子和孩子的帮凶;在浩浩荡荡的计划生育中幸运成活下来的陈眉,拥有最引以为傲的美貌,最后却落得个容貌尽毁,孩子被夺的疯癫人生。他们的人生路都在有意无意中和自己内心的夙愿越离越远,承载了太多太多的负担,在最后突然惊醒,以为可以自我救赎,到后来发现并没有真正的救赎,能做到的仅仅是无边的忏悔,直到死亡。

一、姑姑的忏悔与自我救赎

姑姑所代表的计划生育工作者大约都处在不得不遵从的制度与人性的善良之间的斗争中。正确的历史决定并不一定符合人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念,但是生命总是至高无上的,生的权利是不能够被剥夺的。所以制度和人性的矛盾困境造就了姑姑这样的人必须承受的罪孽和生命的沉重。姑姑必须忏悔,她没有不忏悔的理由。从人性来说,姑姑本身认为自己有罪,需要忏悔。从小说设置来说,姑姑只有忏悔,才能够引起人们对制度与生命意识的探究,才能够使人们意识到像姑姑这样一批人所处的困境。虽然当今计划生育政策有所放宽,但是穷人悄悄生,富人花钱生,明星出国生的超生情况不在少数。大众普遍都没有从根本性质上意识到计划生育的必要性,所以也无法理解计划生育工作者的工作性质,这对有效开展计划生育是极其不利的。

二、知识分子“蝌蚪”的忏悔与自我救赎

毫无疑问,蝌蚪为了自己的前途,将妻儿推向了死亡的手术台,他是名副其实的帮凶。蝌蚪向杉谷义人写信就是想用诉说的方式忏悔自己犯下的罪,剖析自己人生中最狼狈、最尴尬的境地,找到一种减轻罪过的方法。在得知陈眉怀了自己的孩子时,他一心想要陈眉流掉这个孩子,并且为这件事情忧虑重重,觉得自己和陈眉有一个孩子就像是乱伦。但是在被追打后看到数百张放大了的婴儿照片广告牌时,他放弃了,他选择心安理得地接受孩子的到来,因为他突然感受到了人类世界最庄严的感情,就是对生命的热爱。就是因为这种热爱,他认为疯癫的陈眉没能力照顾好孩子,并从陈眉那儿抢来孩子,把陈眉逼入癫狂的绝境。蝌蚪原本以为,写作可以成为一种赎罪的方式,但剧本完成后,心中的罪感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变得更加沉重。对妻子王仁美和她腹中的孩子之死,尽管他可以用种种理由为自己开脱,尽管他可以把责任推给姑姑、推给部队、推给袁腮,甚至推给王仁美自己,几十年他也一直是这样做的,但现在,他却比任何时候都明白地意识到,他是真正的罪魁祸首。{3}蝌蚪在整个写作过程中都流露出忏悔的情绪,但最终写作没让他有所轻松,反而是越来越沉重,这大抵是写作过程让他直视自己的罪孽,并且又全部重温一遍,也许有的细节都快遗忘在某个角落,却因为写作再度想起来,给其沉重的打击。

作为知识分子的蝌蚪想要通过写作赎罪,他不仅直面别人留给自己的伤痕,也直面自己留给别人的伤痕。这就是莫言所说的“他人有罪,我也有罪,反省历史之痛,呈现对生命的敬重和悲悯”。这继承了鲁迅先生“人人吃我,我也吃人”的反思角度,是对人性的剖析与反思。{4}这个观点发人深省,作家在“编故事”的时候要正视人类的恶行,并且还要正视自己的恶行,才能写出揭示人类灵魂深度的作品,才能真正做到人文关怀,才能做到对人性苦难的悲悯。

三、地下代孕者陈眉的自我救赎及其引起的反思

在严抓的计划生育中幸存下来的陈眉是高密县东北乡名副其实的第一美女,却因为一场大火毁去最引以为傲的容貌。从毁容的那一天起,陈眉就只剩一具空壳,这就好像作家没有笔,渔民没有网,士兵没有枪一样,失去了自身存在的意义。只能是过一日算一日,然而命运似乎不太照顾这个不幸运的女孩。陈鼻的医药费促使陈眉去做代孕生意,阴差阳错地成为蝌蚪孩子的母亲。陈眉在怀孕过程中逐渐找到了生存的意义,一个鲜活的小生命也让她再度活起来,陈眉用自己的骨肉救赎自己千疮百孔的身体,还有疲惫的心。孩子生下来的时候陈眉就仿佛被抽丝剥茧一般,整个人都空了。如果孩子能够停留在陈眉的身边,陈眉余生也可以安安稳稳地以孩子为寄托生活下去,然而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她非但失去了孩子,还被代孕中心克扣了该得的报酬,陈眉偶然开始的救赎之路也就被迫中断了,即使她去争取过,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陈眉不是没有争取过,她的争取意识比谁都强。孩子不见了她先去找警察,然而荒诞的是派出所所长说她是疯子在说疯话,女警官在旁边强调陈眉在分泌乳汁也无济于事。在之后巧合的高梦久判案中,由于姑姑、“我”以及小狮子的干涉,演了一场欺骗陈眉的戏,最终陈眉戏剧化地输了官司。这赤裸裸地反映了现实社会司法不公正的问题,司法本应该是公正公平地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却成了为某些人谋利的工具,最后吃亏的总是无权无势、无依无靠的平民老百姓。是什么让陈眉成为地下代孕的牺牲品呢?很值得我们去思考。

蝌蚪并不是没有尝试过揭发牛蛙公司,他将网页上有关于牛蛙公司代孕的内容打印下来,去市里向计生委举报。计生委的人留下材料,便没了下文。{5}去公安局报案,公安局的接待人员说这事不归他们管。打市长热线,接线员说一定向市长反映,然后也没了下文。对于牛蛙公司这样的违法代孕组织,政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官商勾结,不知道得到了多少好处,最终逼得蝌蚪这样的小角色不得不接受现实。

四、无边的忏悔,无力的救赎

姑姑和蝌蚪注定终其一生都会歉疚、悔恨、忏悔。即使采取了许多方式赎罪,也不过是自我安慰,何况姑姑忏悔的其中一个方式又剥夺了陈眉做母亲的权利,这又为姑姑和蝌蚪添了一宗罪。姑姑意识到赎罪期限会延伸到死亡,蝌蚪也发现写作无法减轻痛苦。其实姑姑和蝌蚪的自我救赎无非是自我安慰罢了,就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般,捐一根门槛,遭千人踩万人踏来赎罪。这些救赎方式仅仅是给虚空的精神一个依靠,让自己对生命抱着希望,不至于混混沌沌活着而已。

{4} 周明全:《批判・宽容・忏悔――从莫言的〈蛙〉反观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境界》,《南方文坛》2013年第4期。

参考文献:

[2] 左秀.制度困境下的生命追思――以莫言《蛙》为中心[D].西南大学,2013.

[3] 糜雪.《蛙》:残酷历史下的生命、信仰与救赎[J].名作欣赏,2014(6).

[4] 周新民.《蛙》:罪与赎罪[J].文学教育,2010(6).

[5] 储诚意.姑姑的忏悔――论莫言的《蛙》[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8).

[6] 周明全.批判・宽容・忏悔――从莫言的《蛙》反观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境界[J].南方文坛,2013(4).

[7] 张洁.浅析莫言《蛙》罪与救赎中的罪与救赎[J].作家,2013(7).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找春天
煲仔饭
未来的尺子
未来的小猫
小小的浮萍
我的妈妈
摘草莓
助人为乐的酒林倩
母亲节,写给妈妈的一封信
给猫打扮
妈妈,母亲节快乐
金鱼
有趣的一堂课
未来的铅笔
请珍惜资源
试论如何打造新形势下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
新时期创新工会工作的路径思考
乡土文化的现代化境遇及重建
新形势下做好国有企业保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生物制药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
创意文化环境下的图书馆创新
基于整体性治理视角探析信访矛盾协同的解决模式
落实政治要求 强化政治责任
用友u872总账系统常见问题解析
浅谈如何实现企业文化与基层建设的融合与统一
粤东LNG浮仓项目市场分析
浅谈省级电力公司标准化工作创新性做法
企业有效性培训需求的研究
如何提高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有效性
《春联》教学设计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设计二
《桂花雨》教学设计三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课堂实录
《田园诗情》教学设计二
《春联》教学设计二
《田园诗情》教学设计四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设计三
《珍珠鸟》教材解读二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9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设计四
《三袋麦子》教学实录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一
《桂花雨》教材解读
《桂花雨》教学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