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替罪羊”一词的真正内涵

“替罪羊”一词的真正内涵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21

“替罪羊”一词的真正内涵

羊年快要到了,“羊”又成了热点。人们对羊的感情,其实是复杂的。有一种观点认为,羊是软弱、胆小、受欺的代名词,最常说的是“替罪羊”。

“替罪羊”一说是怎么来的?据《孟子・梁惠王上》所记,有这么一种说法,有一次,梁惠王坐在大堂上,有人牵牛从堂前过去。梁惠王看见了,便问牵这牛做什么,被告知“将以衅钟”。

所谓“衅钟”,是新钟铸成,宰杀牲畜,取血涂钟的一种带有巫术性质的仪式。梁惠王听后便让人放了牛,说是不忍心看到牛可怜的样子,让无罪的牛去死。身边人说,那就废了“衅钟”仪式。梁惠王反问为什么要废除呢?指示“以羊易之”。

替罪羊产生的源头,应该始于上古时期的献祭仪式。献祭时使用的祭品称为“牺牲”,有“三牲”“五牲”的区别。三牲指猪、羊、牛三种家畜。羊是小牲口,用之祭祀为“少牢”,牛是大牲口,举行重要仪式才使用,称为“太牢”。

虽然羊是小牲口,但也不能随便使用,《礼制・王制》中称“大夫无故不杀羊”。只有必要时才杀羊献祭,让羊给人类“替罪”,但这仍不应是替罪羊的最早由来。

在殷商时期,有用奴隶献祭的恶俗,即所谓“人祭”,这在河南安阳殷墟考古中有大量发现。当年,特别是殷人的敌人――以羊为图腾的羌人,被殷人大量捕获用于杀祭。后来随着文明的进步、羌人的反抗,人祭被严格控制使用,便用羌人的图腾羊来替代,这也许才是“替罪羊”的真正开始。

先秦时,人们很喜欢用羊作祭。《诗经・周颂・我将》称,“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意思是将这肥羊肥牛献给上天,上天会保佑我们吉祥幸福。在上古周代,周王举行祭祀之礼并宴饮宾客的舞曲贵族们身穿洁白的祭服,头戴不同级别的礼冠。周王则从明亮的庙堂到祭祀的大门仔细检查排列的羊牛等祭品,巡视盛满精美食物的青铜炊器、酒器。这首诗既是对羊、牛等丰盛祭品的炫耀,又显示出祭祀的庄严、神圣。

除贵族以羊、牛祭祀外,周时耕田之人春秋两季也要以羊牛行祭,“社之日莅卜来岁之稼”。《诗经・豳风・七月》称:“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 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可见,羊是承载人民福祉的。

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殷商时期,羊是被使用最多的牺牲,确实是可怜的“替罪羊”。如在殷墟一座宫殿的置础仪式上,一次就埋了101只羊。而从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上看,用羊来祭祀的记载特别多,几乎是祭必用羊。需要补充的是,用羊献替罪并非中国独有,如古代犹太教祭礼上,便常用羊来替人承担罪过。

替罪羊现在看是一个贬义词汇,是羊的一种悲剧,实际当初并无此义,替人担罪的羊是神圣的。替罪羊是“代人受过”“代人赴死”,这种“奉献精神”是羊身上的又一闪光之处。或许正缘于此,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执贽》中对羊在临死时的表现才大加赞叹:“执之不鸣,杀之不谛,类死义者。”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爱在细微处
上学路上
心还在,梦就在
掌声响起来
我从课外书中学到语文
计算器事件
阅读的体验
圆明园之泪
永远的校园
在天水相接的地方呼唤
这就是幸福
在阳光的沐浴下
老照片的故事
五年后的我
幸福是什么?
Three Idiots
桃裙女孩与旋转木马
敲碎坚硬的壳
上帝想要个巧克力工厂
加拿大有座北极熊监狱
郭书瑶:做个有志气的女艺人
精彩微博6则
听党话,跟党走
彼得·蒂尔反对的每一件事都正在中国发生
硅谷巨头争霸星际
康辉:“央视黄昏”有夸大成分
你责怪一个人审美是没有意义的
水晶球里的雪镇
多少人为新年红包摇到手抖
2014年12月运势
初一语文《看云识天气》课后练习及答案
冀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两则复习要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山市》复习要点
冀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羚羊木雕》课后练习及答案
冀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自主检测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复习要点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文知识点梳理(语文版)
初一语文《绿色蝈蝈》课后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复习要点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优秀教案
初中语文《孟子见梁惠王》原文和译文
冀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自主检测题及答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