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阅读指导,“从心所欲不逾矩”

阅读指导,“从心所欲不逾矩”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19

阅读指导,“从心所欲不逾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回顾十年的课程改革,阅读教学取得了不小的进步。老师们在理解、把握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上逐渐趋于准确、理性和科学。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可否认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认识层面的,有的是操作层面的。下面我将从注重阅读方法指导、培养语文素养方面对如何改进阅读教学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初读课文,读中善思

所谓“初读”,顾名思义就是指对一篇课文的通读,其要求是使学生通过课文的文字表达,获得关于阅读文本的形式和内容的初步印象。其目的是为了稍后的精读课文,研究赏析,体会作品的情感等打下基础。这一环节,要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各自去读,要求读时不添字,不减字,不颠倒重复字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从整体入手,启发学生通览全文。然而,这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初读时应培养学生掌握自读课文的一些好方法,如动笔圈画出那些似懂非懂的地方或者不理解的地方,用符号标出来,以便与同桌讨论与交流或请教老师。还要培养学生读中善思、读中善疑,为精读赏析做好铺垫。如《将相和》这篇课文:文中的“将”和“相”分别指的是谁?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中有什么联系?你喜欢哪一位?如《秋天的怀念》,怀念的究竟是什么?要带着上述问题认真读书,学生在整个朗读过程中,思维始终在活动,这是真正阅读的开始,也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一环。

二、精读课文,赏析领悟

精读是指为了达到对文章的深入理解,熟练掌握的程度,而对文章进行反复钻研细心领会的一种阅读方法.主要是词句的理解,文章的把握,要点的概括,内容的探究,作品的感受等方面。因此,在初读感知,读中善思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初读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赏析领悟。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学习和教师必要引导、点拨,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在读书中的发现,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以说促读,让学生思维碰撞激发表现欲,促使创新思维的发展,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如上面提到的《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我是这样抓住课文的创新点和发展点进行指导学生精读赏析的(视屏播放):

(师:这个梦一直伴随了我33年,我只好在梦里念着她,在文字中写着她,在一个又一个秋天里,让妹妹陪着我,到北海去,读――“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到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师:回过头来看课题。这《秋天的怀念》,怀念的究竟是什么?

生1:不尽的怀念,这深深的怀念,这刻骨铭心的怀念――秋天两个字化作了母亲。

生2:我认为史铁生怀念的秋天的菊花,就是他母亲啊。

生3:我觉得史铁生怀念的是母亲和他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怀念的就是母亲给他的――“好好儿活”啊。

师:是啊,母亲的“好好儿活”化作了我的血液,陪伴了我的一生,成就了我一生。是这句话让史铁生在无法弥补的身体缺陷中,找到了另一种生命的延展!请再读课题。)

这时学生对课题的理解又更进一层。把“怀念”和“好好儿活”联系起来,把主题和课题联系起来。

接着是读出思考:“好好儿活”这句话沉淀在你心中的思考是什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体会母亲希望孩子也像她一样勇敢地面对现实,顽强地生存下去。在理解感悟后,把学生“送进去”再读一读,让学生把自己的看法与文本朗读很好的结合起来,读出思考,读出文章的韵味,读出自己的韵味。 这样的过程,让学生成为了语言品味的主人,意象创造的主人,文学欣赏的主人,真正地成为了学习的创造者。

三、美读课文,熏陶升华

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是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既是“读”的训练方法,又是“读”的理想境界,要让学生在美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可采用配音诵读,比动作诵读等形式,以达到课标所说的“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巨人的花园》一课,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和配音诵读,让学生感受到了巨人的花园的美,有了情感的铺垫,再来朗读那这段文字,学生就能有感而发,又如指导学生读巨人训斥孩子的三句话时,我引导学生想像巨人在说这些话时会有怎样的语气、神态和动作,然后再让学生比动作读,孩子们一下子就把一个凶狠、自私的巨人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四、巧读课文,学法迁移

语文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多广阔,语文教育的天地也应有多广阔。因此,语文教学要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在教学中可给学生指明广阔的课外阅读空间。如学了《生命生命》后,让学生课外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了解奥斯特洛夫斯基,做一做读书笔记;学习古典文学《景阳冈》、《草船借箭》那一个单元,可让学生阅读少儿版的四大名著等。也可在适当的时候,向学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网址,鼓励学生上网阅读。

总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只要坚持“以读为主”,“以方法为抓手”,让学生在读中学法,读中用法,就能较好地实现教会学生自能读书的最终目标;只要让学生认真与文本对话,体验作品的神韵,领略作品的美感,就能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只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不哭
小河
留在我心灵深处的一场雨
雨中的伞
昨天的太阳会在今天升起
家中的新鲜事——老妈也在赶时代
我的理想
我最喜欢的一部文学名著
朝阳赞
假如爸爸去世啦!
抓螃蟹
回归集体
感悟人生
秋树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对旅游文本英译的指导作用研究之我见
简析商标名称的翻译
论油画艺术的设计感
商贸活动中商务英语模糊语言翻译策略研究
我在玉门当知青
浅谈年轻用语
后进生心理特征及其改进措施
论文学翻译中的风格问题
酒店情景英语教学之初体验
加强高校团支部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元曲《天净沙·秋思》与英译本对比浅析
述评Gile的IDRC模式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魔戒》两个中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翻译刍议
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化对策研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练习题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同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同步练习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文译注及赏析(初中全六册)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同步练习及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