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20
《补玉山居》:破解时代的寓言
严歌苓的小说,带有很强的寓言气息。因为她总是坚持全能视角的叙事方式,对故事脉络勾勒得过于清晰,语言上也以白描为主。
这样淡到无味、很传统的写法,目的在于擦亮主题。然而,真要说清严歌苓小说的主题,却又不是件容易事,作者似乎有所暗示,但又似乎没有,她究竟想说什么呢?
这样的纠结,与生活其实是同构的。反省我们自己的一生,每个不同的阶段,目标似乎都是清晰的,从这个阶段到下个阶段,每次转折都有着不可动摇的合理性,可整合在一起时,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竟活得无比模糊。
很少有人想到长大后的自己竟然是这样,也很少有人愿意接受,40岁后的自己竟然与20岁时的设想有这么大的距离。
人,本来就活在有目的与无目的、合理与不合理之间,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求一部小说完全清晰合理呢?欲说还休、半遮半掩、辗转反侧,这才是小说的真实。如果说,一个人的成长有难以跨越的荒诞与痛苦,那么,一个时代也如此。这本《补玉山居》,展示的就是其中的暧昧与吊诡:
上世纪90年代,漂亮精明的老板娘补玉因为穷怕了,在离北京城区几小时路程的小乡村里,率先开了一家乡村客栈。正是这座小小的客栈,仿佛捅了时代的马蜂窝。
无数捞世界的人来来往往,他们在这里盘算大生意,以此为隐身所,或者仅仅是疗治内心的伤痕,小圈子的静谧,让外面的大世界显得异常喧嚣与奇诡。凡真实的人生,都在别处,当每个人都是失败者时,他们躲入小小的山居中,竟然表演得如此投入、如此认真。
一切荒乱的时代都一样,人们无法建立起强大的内心来应对,他们必须随手去抓住救命稻草,于是,虚无缥缈的情走进了太多生命的核心。不论是毒枭,还是亿万富翁,还是疯人院中的出逃者,他们都在异性的拥抱中寻求着安慰,宁可被毁灭,也绝不回头。
从文化习惯上看,中国作家大体不擅长忏悔式的写作,不愿直面灵魂的厚度,更愿意关照现实的丰富。所以我们少有卡夫卡式的荒诞、米兰・昆德拉式的呻吟,但我们却有多彩而个性鲜明的人物,以及他们那被命运所左右的、终将破碎的人生。
应该说,不论是东方作家,还是西方作家,面对生命都有本能的敬畏,都有一种被悲悯养大的悲剧意识,但西方小说更愿意写内心之狂,东方小说更愿意写世界之乱。乱了,心也就无可寄托了,生命也就有了一份独特的孤单与悲苦。
伟大的时代与渺小的我,还有什么会比这个反差更凄凉呢?还有什么,让百年虚度,更伤害我们的不朽呢?
或者,这就是严歌苓写作的价值,她不回避不装饰不麻木,文学永远属于被侮辱与被伤害的人们,严歌苓坚持和他们站在一起,和他们一起大唱大闹、唏嘘不已,于是,她的小说充溢着莫大的真实。
作为小说,审美的品位可改变,但对生活的直面,将与人类精神的历史相始终,只要还有心灵,我们就会被感动,就会从严歌苓的笔下,读出一个受伤的过去。
永不回避内心的颤抖,永不因外在的灿烂,忘却这次人生的孤单。或者,严歌苓并不想写寓言吧,但沿着东方美学的传统,每一根新生的枝条,都充满着寓言的寒气。读古诗词与读《补玉山居》又有什么区别呢?彼此内里的气质,其实仿佛是一个轮回。
我们都将死去,我们都将告别这个华丽的时代,我们的人生都将成为后人们眼中的展品,当你想明白了这背后的无奈,那么,这本小书将成为你灵魂的慰藉。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记忆中的老王
- 老师,您真好
- 我们这群女孩
- 我的妈妈
- 我的好朋友
- 记一位三轮车夫
- 当班长的滋味
- 永远的大树
- 我的好朋友
- 难忘的老师
- 我的父亲
- 我的好朋友
- 我的弟弟——张小凯
- 八只手
- 会“变脸”的爸爸
-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相约博物馆
- 浅析高档茶叶包装的色彩心理
- 基于音乐要素的演奏技巧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试论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新”发展
- 漫谈肖像漫画
- 关于建筑摄影的视觉语言之我见
- 业余联赛每年超500场
- 论审美期待视野下的微电影艺术
- 高校音乐专业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探析
- 新时期民族民间舞传承与发展的若干思考
- 以爱国主义为主线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研究
- 论数学在折纸中的表现
- 浅析真人秀节目的文化影响力
- 真在本我 趣在天然
- 西汉前期至中期的诗赋与散文
- 古诗鉴赏中形象鉴赏法初探
- 《雨巷》教学设计
- 论司马迁《史记》的崇高美
- 烛之武的说辞艺术
- 是谁害死了晴雯
- 我们应该了解的秦汉文学
- 如何推断文言虚词用法
- 窦桂梅:《村居》课堂实录
- 《死水》个性创新教案
- 《春》的教学设计三则
- 钱谷融:谈周朴园
- 屈原的一生
- 一年级活动课教学案例《给小动物一个家》
- 如何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