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6
一个败军之将的殊荣
“你要在这里坚守”
乔纳森・温莱特1883年出生于一个军人世家。他的祖父、父亲以及叔父都曾在美军部队中服役,温莱特一家的军人历史已经有一百多年了。这位参加过一战的老兵,也在1940年被派往菲律宾,成为麦克阿瑟的得力干将,指挥菲律宾师。
此刻,两位西点人握着手,麦克阿瑟嘱咐道:“你要在这里坚守。”“只要我活着,我会一直坚守巴丹的。”温莱特发誓说。后来的日子里,他无数次想起这个承诺,一个他没能坚守的承诺。终于,麦克阿瑟登上鱼雷快艇,4天后,他安然无恙地抵达澳大利亚,并发表了著名的声明:“我冲出来了……而且……我一定会回来!”
留在菲律宾的,将成为烈士
不过,在与日军的第一次正面交锋中,麦克阿瑟就输得很惨。
麦克阿瑟眼下一无空军二无海军,仅有的美菲联军也是装备低劣、缺乏训练、供给有限,无奈之下他只得执行“橙色3号作战计划”:将部队撤退到巴丹半岛,司令部转移到科雷希多岛。巴丹半岛是一个50公里长、25公里宽的小半岛,科雷希多岛更是个弹丸小岛,面积仅有5平方公里,扼守着马尼拉湾入口。根据战略计划,部队必须在此固守马尼拉湾长达6个月,直至海军救援到来。麦克阿瑟和温莱特都已看出,这是一份令人沮丧的坐以待毙的计划。考虑到一旦麦克阿瑟成为日军俘虏或牺牲在菲律宾战场,都将会对美国公众及美军士气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罗斯福命令麦克阿瑟转赴澳大利亚,担任新成立的西南太平洋地区盟军司令部总司令。华盛顿还授予他最高军事奖章“荣誉勋章”,进一步塑造“英雄”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担任总统的杜鲁门曾说:“我不明白罗斯福究竟为什么没有命令温莱特回国而让麦克阿瑟成为烈士……如果我们起用温莱特,我们就会拥有一位真正的将军和战士,而不是一个像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这种戏子和大骗子。”然而,历史没有“如果”,有的只是残酷的事实:留在菲律宾的,将成为烈士。
“我们这些战斗在巴丹的人”
温莱特在指挥部竭尽全力地指挥留守的美菲联军。他不像麦克阿瑟只离开过一次科雷希多岛,而是经常到巴丹半岛去查看士兵的状况,甚至和他们并肩作战。他不止一次在炮火中死里逃生,就像他从前带领菲律宾师作战那样。在士兵们的眼中,他是独一无二的指挥官,也是“战斗到最后的将军”。
温莱特的下属爱德华・金少将,作为巴丹半岛上的美军最高指挥官,带领7万多人顽强地抵抗着。一名幸存下来的美军士兵汉密尔顿说:“日本的轰炸机对我们狂轰滥炸,那真是一场灾难。”此刻部队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粮食和弹药的极度缺乏,并且伴随着疟疾和痢疾等热带流行病的爆发,多重折磨使部队的战斗力枯竭。
这么大规模的缴械投降在美军史上绝对是第一次。但是投降后,更大的噩梦即将来临,等待他们的是一场“死亡行军”。战俘们被分成每300人一组,从巴丹半岛走到奥德内尔战俘营。在这段约100公里的路程中,美国和菲律宾士兵被死神推着前进,饿死、渴死、累死或是被日本人杀死。出发时的7万多人到最后只剩下约5万人。这就是与南京大屠杀、缅泰铁路事件被并称为二战远东战场的三大屠杀事件的巴丹“死亡行军”。
巴丹守军投降的消息令华盛顿大为震动。当天,罗斯福亲自给温莱特发布新的指令,考虑到弹尽粮绝的实际处境,撤销了之前“决不投降”的命令,授权温莱特可根据实际战况自行做出决定。
“再见了,总统先生”
巴丹陷落后,日军紧接着向美军的最后一道防线科雷希多岛发起最后攻势。超过400架飞机和重炮对小岛实施了狂轰滥炸,最终摧毁了美军的炮兵阵地,炸毁了供水设施,中断了用水供应。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一边是投降的巴丹守军在任人宰杀,另一边则是科雷希多的1.5万名美菲军弹尽粮绝,作战能力丧失殆尽。
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温莱特的内心都在挣扎着。他为英勇的士兵们感到骄傲,他们也热爱他、尊敬他、服从他。5月6日上午,他向部下宣布了最后的决定:“今天,我怀着破碎的心,悲伤地低下头,但不是出于羞愧,我必须安排投降事宜。”罗斯福总统随后收到了来自科雷希多的最后一封电报,内容是:“人的忍耐力是有极限的,这个极限早已过去,仍看不到救援的希望。对我的国家,对我英勇的部队,我认为有责任来结束无意义的流血和牺牲。带着深深的遗憾,以及对部队的骄傲,我将去见日军指挥官。再见了,总统先生。” 麦克阿瑟也收到了温莱特的电报:“从巴丹半岛到科雷希多岛,我已尽最大努力坚守战斗。再见了,将军。”麦克阿瑟感到愤怒和大失所望,他认为温莱特没有履行诺言,没有竭尽全力。
被剥夺的勋章
在3年多的囚禁日子里,温莱特的健康显然受到了严重的损害:金黄色的头发变成了灰白色;由于营养不良,患病得不到及时治疗,肌肉变得萎缩;得了大骨节病,弯曲的手指再也无法伸直。
最痛苦的还是来自精神的折磨,他无法忘记投降的耻辱。3年来,他一直盯着监狱的墙壁考虑着他该如何在军事法庭上为自己辩护,他自问能否在更长的监禁生活中幸存下来。他害怕回国的那一刻,他相信自己会因为投降被视为懦夫和叛徒。他是二战中军衔最高的美军战俘,也是最老的战俘之一。他不知道等待他的将是什么。
麦克阿瑟的礼物
麦克阿瑟走上前去拥抱了这个好像是从另一个世界归来的人。他后来回忆道:“温莱特面容憔悴而苍老,双眼深陷,身上穿的军服满是褶皱。他拄着拐杖,步履艰难。我拥抱他时,他尽力做出微笑的样子。但当他试图说话时,他的声音哽咽了。3年来,他一直为放弃科雷希多而羞愧。”
两天后就是日本投降仪式。9月2日上午9时,在《星条旗永不落》的乐声中,占领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从“密苏里”号的舰舱中走了出来。按照麦克阿瑟的性格,他会带着胜利者的姿态大步流星地走上签字桌,得意而傲慢地签上自己的名字。但出人意料的是,他面对所有的人庄严地说:“请温莱特将军和珀西瓦尔将军出列,陪同我签字。”在这样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时刻,温莱特和珀西瓦尔肩并肩地站在了麦克阿瑟身后。
麦克阿瑟坐到签字桌前,他拿起第一支钢笔,刚签上了“Doug”(道格),就停住了笔,然后,他转过身来,递给了乔纳森・温莱特将军。接着,他又掏出第二支笔,签上了“Las”(拉斯),送给了珀西瓦尔。
这就是麦克阿瑟送给“战斗到最后”的两位将军的特殊礼物。
这一次,没有人反对
9月10日,温莱特终于回家了。机场上,除了温莱特的夫人阿黛尔以外,马歇尔将军也在专程迎接他的到来。在温莱特传记《巴丹英雄》中有这样的记载:“1945年9月10日,星期一,天气炎热,气温高达89华氏度,人们提前三个小时聚集在广场上,等待温莱特回到美国。一位老妇人由于天气炎热,昏倒在纪念广场上,人们要把她送进救护车,她拒绝了,她说我只是想见他一面。美国人民给温莱特冠以民族英雄的称谓。”
就在同一天,他被晋升为上将。温莱特无论是在他的家乡还是在纽约、华盛顿,无一不受到数万人的英雄凯旋般的夹道欢迎。站在敞篷车上的温莱特感受到的除了鲜花、欢呼和掌声之外,更多的是人们对他的真情流露和发自内心的尊敬。温莱特被邀请在华盛顿纪念碑广场发表演讲,足有100多万人聆听他的演说,盛况空前。温莱特动情地说:“当我身陷囹圄的时候,我做梦都不会想到今天会享受到如此盛大的欢迎仪式,这证明了在我们失败后,你们从来没有放弃恪守你们的承诺,记住巴丹,记住科雷希多。”
接踵而至的殊荣让温莱特始料未及。更让温莱特没有想到的是,随后,他和妻子在华盛顿还受到了杜鲁门总统的亲切接见。杜鲁门对他说:“让我们到外面的玫瑰花园继续谈话。”当温莱特走进花园时,惊讶地发现园里已经站满军人、官员、新闻记者和观众,他们都在等候着他。总统走到麦克风前宣读了嘉奖令,并亲手把象征美国最高荣誉的国会勋章,挂在了他的脖子上。
也就在5天前,马歇尔将军重新提出了嘉奖建议,总统立刻就批准了。而且这一次,没有人反对。
当然,对投降以及战俘营经历的回忆让温莱特有些难以承受。他一直在自责投降这件事,就像梦魇在他心头挥之不去。后来的日子里,温莱特继续指挥着现役部队,先后被任命为美国东部防区司令和第四军军长,直到1947年退役。他于1953年去世,被葬在了阿灵顿国家公墓。他是少数几个要求让自己埋在环形纪念广场底部的人之一。
温莱特去世以后,美国国会修改了相关条例:在无法挽回败局、弹尽粮绝和伤亡率超过60%这三种情况下,任何一个美国士兵都有权向敌人“体面地投降”,因为个人的生命才是最值得珍惜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们班的书法大王
- 我的同学
- 我的爸爸
- 一件令我后悔的事
- 我的母亲
- 我的爸爸
- 我的母亲
- 我的爸爸
- 考试之后的我
- 同学之间
- 我的母亲
- 我的奶奶
- 我的外婆
- 我尊敬的一个人
- 我的好外公
- 业余联赛每年超500场
- 相约博物馆
- 浅析真人秀节目的文化影响力
- 论数学在折纸中的表现
- 以爱国主义为主线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研究
- 浅析高档茶叶包装的色彩心理
-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论审美期待视野下的微电影艺术
- 高校音乐专业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探析
- 真在本我 趣在天然
- 试论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新”发展
- 漫谈肖像漫画
- 新时期民族民间舞传承与发展的若干思考
- 基于音乐要素的演奏技巧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关于建筑摄影的视觉语言之我见
- 《雨巷》教学设计
- 西汉前期至中期的诗赋与散文
- 古诗鉴赏中形象鉴赏法初探
- 论司马迁《史记》的崇高美
- 烛之武的说辞艺术
- 如何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 如何推断文言虚词用法
- 钱谷融:谈周朴园
- 《死水》个性创新教案
- 是谁害死了晴雯
- 屈原的一生
- 窦桂梅:《村居》课堂实录
- 一年级活动课教学案例《给小动物一个家》
- 《春》的教学设计三则
- 我们应该了解的秦汉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