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语文课堂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舞台

语文课堂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舞台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21

语文课堂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舞台

教改已进行多年,我感觉到语文课堂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舞台。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利用语文教学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一直潜心思考的问题。人的创新潜力在各种场合以多种形式向我们悄悄表明它的存在,但人们常常熟视无睹,不以为然,把它轻易忽略了。因此,我们对我们潜在的创新力知道得太少了。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所说,我们所知道的只是“我们头脑和身体资源中极小的一部分”。相反,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创造所必需的能力,并通过有意识的学习和锻炼来强化这种能力,必然会有利于更大限度地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生命的潜能。

一、优化创造环境

创新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将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同时,它也要受到心理,如情感、欲望的制约。进行创新教育,首先要创设一种良好的、宽松自如的心理环境。

1.激发兴趣。利用语文教学本身的特点,集知识性、趣味性、形象性、直观性于一体,在导入新课时用极短的时间,既明确了学习目标,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还设置思维的荒漠。诱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讲授《范进中举》时我设置了这样一段开场白:“同学们,上堂课中的《孔乙己》让我们认识了封建科举制度 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世态的炎凉和人情的冷漠,追求了一生的功名但最后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的孔乙己被无情的社会所吞没。十年寒窗苦,一朝功名就。一旦中举,世间又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让我们翻开《儒林外史》,去了解范进, 认识范进……”。学生阅读兴趣空前高涨,好奇心受到了激发。立刻投入到积极认真的阅读,课堂创造气氛浓烈。

2、放胆发言。要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首先是要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无所顾忌。在课堂教学中,改变灌输性的教育方式,随时诱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教师应宽宏大度,不能对不同意见横加指责,做到“不愤不启,不愤不发”。教育方式应体现启发性和多样性,可以讨论,可以辩论,可以教师谈,可以学生讲,给学生思考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为了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创新的观点,必须给其自由的环境,避免压抑幻想、强迫依从、冷嘲热讽和教育中的“家长制作风”。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发言应采用鼓励和肯定,课堂评定用语多用“不错,有主见!…很好,思维活跃!”等鼓励性话语,少用或干脆不用“错!”“牛头不对马嘴”之类的中伤学生积极性的否定性的话语。去年5月,我在优质课比赛中遇到这样一件事:我用多媒体进行《爱莲说》的课堂教学,在离下课还有几分钟时。我请听课的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学生回答非常踊跃,课堂气氛达到高潮。但当一个小男孩起身回答时,出现了意外。可能是怯场,他憋红了脸却一言不发,我耐心地引导:“没关系,慢慢想,告诉老师,你最喜爱文中的哪一句名言?”他的手在书上移动,但还是一声不坑。我及时换用了问语:“噢.老师知道了,你喜爱‘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对吗?”由于我的及时解围,小男孩抬起头点了点。我趁热打铁说到:“你希望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很好,老师和同学们祝你前程似锦!”公开课在小男孩的兴奋和同行的赞誉声中结束。人类的创造潜力宛如沉浮在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冰山,我们只看到了它露出水面的那隐隐约约的极小部分,而它的绝大部分却被我们忽视,被我们自卑的海水所淹没。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就会唤醒蛰伏中的创造意识,使学生对自己的创造智力充满信心。

3、求同存异。莎士比亚曾说:“一百个观众心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常言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性格不同,爱好也不同,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也不可能完全相同,这种差异是受多种主观因素影响的,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如果强求“同一”势必会阻塞创新思路。如《孔乙己》

课后练习中要求续写“孔乙己”的结局,学生们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有的按故事和作家的原意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的把自己的美好愿望寄予在主人公身上,希望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有的则寄希望于世外高人能帮主人公一把。教师应对忠于原著表示肯定,并允许保留不同意见。

二、强化创造训练

创造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经过独立的分析、综合、联想、想象、比较、抽象、概括,让已知和未知形成新联系,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一种能力。培养创造力,就是让学生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1.提高感性认识。感受愈深刻,接受能力和观察力则愈敏锐,对事物的注意力变得愈深刻。语文是一门百科全书,要博览群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博采众家之长。培养感性的方法很多,诸如阅读高水平的文学作品,听听古典音乐,欣赏芭蕾舞或世界名画等等。

2.进行比较阅读。如不同作家对同一题材的不同的写作风格,学习《沁园春.雪》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比较二者不同的思想感情;比较用不同体裁写作同一对象,如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均以桥作为写作对象;比较同一作家在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如李清照《如梦令》中对早年幸福生活的回忆和晚年的“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放。让学生在比较中融会贯通,培养思辩能力。

3.培养想象力。特别是在学生作文的评定上一定要容许其丰富的想象甚至是五花八门的幻想,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千万别让学生在老师善意的教导下被塑造成“千人一面”,扼杀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4.培养观察力。每天课前3分钟的“感悟生活”说话训练,其目的不仅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关注生活,积极思考,学会用心灵与人交流和沟通,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观点。

5.善于变换角度。要让学生养成变换角度的观察思考习惯,如逆向思维。我国古代有“曹冲称象”的故事,曹冲没有按通常思路去考虑如何直接称象,而是反过来考虑大象的等重量物.即一堆石头如何称,这就是一个很出色的发明创造。如对学生打电脑游戏应持何态度,可引导他们从“利”和“弊”两个角度来考虑,看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总之,人类的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提高的根本动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希望与各位同行携手并进,在语文教学这一块沃土上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故事
请你包容我
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战胜自己
小船
体验读书
我看传染病
真情——母爱
一件怪事
苦难童年的写照——读高尔基《童年》有感
擎起明天的太阳
老照片的故事
我最需要反省
我不是傻子
时间·丰富·生活
留下这颗子弹
第二章风雨欲来
咸蛋小子(短篇小说)
第十四章剿灭之战
第十二章宋金大战
第十章兀术南下
画钱容易画画难
北京爱情故事
朴实见“风华”真实绘“青春”
人人当骨干个个是标兵
第十一章宫廷政变
南方有个北方姑娘
第一章祖宗的遗憾
我的哥们曹操
第四章太原保卫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练习及答案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及答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课文全解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陋室铭、爱莲说》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课文研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亲爱的爸爸妈妈》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文教学研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你一定会听见的》课文教学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