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9
主持人语 2013年23期
主持人语:
对于霍艳来说,写作上的转型,首先意味着视野的扩大。在《最低温》《失败者之歌》《管制》等新作中,青春期那种不断向内挖掘、个人自伤的成分明显降低了,广阔的生活世界本身成了叙事的中心。本期刊发的《最低温》便选择了以高校内知识分子的生活作为书写的对象。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体制对知识人的塑造和压抑,还有知识人自身所遭遇的精神溃败,是何等的令人触目惊心。
为了更好地对她的写作进行梳理,本期我们特意邀请了岳雯、董外平两位青年批评家来写作评论。他们也都是“80后”,最近几年一直在关注同代人的写作,熟悉文学现场里正在发生的种种。岳雯的《“兔八七”长大了――霍艳论》一文,首先引人注目的是她那种活泼、率性的文风。她用自己的话语方式重构了霍艳的写作之路。对青春写作的特点和可能存在的困境,她也给出了自己的理解:“鉴赏青春写作,也是在鉴赏那些天马行空、羚羊挂角的想象力。这大概是可以理解的。年轻时候的创作往往无法也不屑于依赖既有的日常生活经验。在年轻的写作者看来,日常生活是苍白的平淡的,无法进入审美领域。想象中的天空自有其璀璨之处。所以,他们宁可在空想中徘徊不去,也不愿意进入现实的世界。这也导致了青春写作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即碎片化倾向。由于历史地看待事物的能力还较为匮乏,他们往往选择以碎片化的方式处理小说场景。”
董外平的《青春告别式中的霍艳》一文(拟发我刊12月号下半月刊),尝试以霍艳的创作为个案,来梳理作家的自我和外部世界、作家主体性的重建等问题,兼具作家论和文论的意味。文中提出的不少观念都值得重视。比如在他看来,“作家必须直面外部世界,让‘自我’与外部世界产生正面的交锋与对抗,真正的文学是一场困兽的争斗,作家必须穿越‘自我’的囚牢,打通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通道,唯有这样才能最终发现‘自我’与社会的全部秘密。”作家的“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关联,则有两种运动形式:“一种是由内向外,一种是由外向内。‘由内向外’就是一个不断向外部世界敞开的过程,作家内在的情感积郁不断地跳出心壁往外喷射,并与外部力量发生直接的冲突,他一方面希望得到外部世界的回应,借助外部力量消耗自己的情感,一方面又试图利用内部力量穿透外部世界,重新建构外部世界的秩序。这种创作姿态能让作家获得极为开阔的文学视野,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他辐射世界的野心,他会越写越宽阔,越写越感觉到‘自我’存在的力量。”
上述这些分析,不只对霍艳是有效的,也值得其他作家和读者重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校园伴着我成长
- 万众一心——再造北仑辉煌
- 难忘蝴蝶兰
- 与萍小聚
- 2008年更美好
- 看大海
- 养蚕的故事
- 禁不住的泪
- 老师的评语
- 我终于明白了
- 家庭模拟考试
- 美丽
- 难忘的校运会
- 雨夜赏菊
- Nice to meet you.
- 一条领带的梦想
- 一个使脑海扬帆的预言
- 邱华栋:没有精神深度的文学没有价值
- 乌兰哈达的诗
- 木棉岛的感伤与希望
- 秋·轻芭蕾(组诗)
- 浪漫被滴水穿石(外一首)
- 都市里的乡村(组诗)
- 在小城安静地生活
- 灯下独酌(外一首)
- 乾陵边的土庄子
- 花间诗(组诗)
- 做杂家导演,拍纯粹电影
- 假期(剧本)
- 持剑者总在高处行走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复习:第五单元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复习:第二单元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同步练习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大自然的语言》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核舟记》同步练习
-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甜甜的泥土》学案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说屏》同步练习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同步检测题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复习:第四单元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同步练习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基础识记单元复习:第三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