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6
是非,还是是非?
题目取得有些怪怪的,“是非,还是是非?”这算个啥子问题嘛!然而,在现代汉语中,“是非”确实有两个义项,这两个义项虽有内在的联系,但所指又相去甚远,以致人们在面临选择时,颇伤脑筋颇费周折。
“是非”的本义是“对的和错的”,抑或说“正确和谬误”,生活的丰富多彩与错综复杂决定了我们所面对的事情,既有对的又有错的,也就是既有正确又有谬误。那么怎么办呢?不言而喻,当然要选择对的,摒弃错的,选择正确,摒弃谬误。因此,才有“明辨是非”一说,才把那些是非不分的人称作是糊涂虫,说他们连黑白都分不清。然而,这些是非不清的人,是真糊涂么?恐怕未必。“是非”的另一个义项是“纠纷”,或曰“口舌”,如庄子所言“摇唇鼓舌,擅生是非”。这里的“是非”指的则是一种麻烦、事端,乃至祸患,避之唯恐不及,遑论明辨?“小人”惯于搬弄“是非”,而“君子”则往往不愿招惹“是非”,于是为了避免“是非”,人们也就往往不愿去明辨“是非”。说来说去听起来有些像绕口令,不过在口语中“是非”的第二义,往往会读作轻声。
既然说“明辨是非”,那就说明对于“是非”需要有一个“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去判断孰是孰非,尤其是辨明是非之后,能否去主张所是反对所非,这都不能不说是一个问题。国人一向是讲究实用的,其思维方式亦可称作“实用主义思维”,即面对客体考虑问题时,不是去寻找其真相、分析其事实、追究其成因、判断其是非,而是一味地掂量其是否实用,得失若何,对自己有什么好处,是否会给自己带来什么麻烦,甚而会造成什么不良后果等等。同时,自古以来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人情社会,为人处世往往首先要考虑到的是人际关系,是人情和脸面,总不能为了辨明是非而得罪亲戚朋友以及上司同仁吧?那样一来,就难免会因赞成“是”反对“非”,而给自己招来“是非”。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是经常可以遇到的,面对一件事情,哪怕孰是孰非已清清楚楚地摆在眼前,却根本不敢站在“是”的一面。或一言不发,避而远之;或隔岸观火,幸灾乐祸;甚而站到了“非”的一面,为虎作伥――这就不仅仅是不愿招惹是非,纯粹是为私利驱动而投机钻营了。
由此可见,“是非,还是是非?”的确是个问题。国人似乎习惯了“少管闲事”,习惯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习惯了“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试问,这些犬儒主义的信条,与汉娜・阿伦特所批判的“平庸的恶”又有多大的区别呢?主张“是”也就是在伸张正义,攻击“非”也就是在制止邪恶;是非不分所导致的只能是善恶不分,那么,我们的社会还有公平与正义可言么?不愿或者害怕招惹是非,可别忘了世上还就有这么一批人,专爱搬弄是非,让你避之唯恐不及,你就甘愿整天躲来躲去?所以,与其谨小慎微地怕惹是非,不如堂堂正正地如鲁迅先生所言,“热烈地主张着所是,热烈地攻击着所非”!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Nice to meet you.
- 雨夜赏菊
- 看大海
- 万众一心——再造北仑辉煌
- 难忘的校运会
- 禁不住的泪
- 美丽
- 难忘蝴蝶兰
- 养蚕的故事
- 老师的评语
- 家庭模拟考试
- 我终于明白了
- 校园伴着我成长
- 2008年更美好
- 与萍小聚
- 灯下独酌(外一首)
- 一个使脑海扬帆的预言
- 在小城安静地生活
- 浪漫被滴水穿石(外一首)
- 乾陵边的土庄子
- 假期(剧本)
- 秋·轻芭蕾(组诗)
- 邱华栋:没有精神深度的文学没有价值
- 做杂家导演,拍纯粹电影
- 都市里的乡村(组诗)
- 一条领带的梦想
- 持剑者总在高处行走
- 乌兰哈达的诗
- 花间诗(组诗)
- 木棉岛的感伤与希望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同步检测题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基础识记单元复习:第三单元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核舟记》同步练习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
-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甜甜的泥土》学案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大自然的语言》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说屏》同步练习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复习:第二单元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同步练习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复习:第五单元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复习:第四单元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