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12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摘 要: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思潮,呈现出多元争鸣趋势。这种与历史变革休戚相关的文化潮流通过大航海时代的东渡过程,渗透入中国本土的建筑文化中,在园林美学方面,尤以清代皇家园林建筑最为典型。本文以圆明园建筑群为例,通过对柱式、穹顶、雕刻装饰、门墙形式、部件比例等方面的简要分析,试图证明这一美学融合的文化现象,在“继承”和“吸收”的美学分析过程中,对我国古典园林美学的艺术语言表达作浅略论述。

关键词:园林美学 建筑文化 文艺复兴 圆明园

引 言

一、东渡――文艺复兴建筑思潮的传播

文艺复兴是欧洲近代一场思想艺术运动,于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当时的人文主义者欲使以古典文化为典范的人类文明得到再生。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化虽然来自古希腊文明,但它绝不是复制的文化,古希腊的文明对它只是一种启发,这是一个在时代的共性中显现个性的时代。① 该时期的建筑在建造过程中多采用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主题,由宗教走向人生,由寺院转向宫殿。整体的建筑风格追求秩序统一与和谐稳定,力求对称,在数学和透视学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美感效果。回归到古典传统追求后的建筑不再以“神”为尺度,而是以“人”为尺度来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百花齐放”的烙印。

工业革命前期,新航道的开辟迎来大航海时代,西方传教士为明清时期的中国带来西方哲学、科学和文化艺术,为中西文化的交融提供了可能性。

二、合流――对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文化的汲取

圆明园前身是明代一处私家园林,康熙48年,康熙皇帝将它赐给皇四子胤作为宅园,取“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之意,命名“圆明园”。此后历时150余年,建成“包括140余所宫殿楼阁、100多处秀丽景致,号称‘万园之园’”②。法国作家雨果曾赞叹:“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圆明三园平地造园,规模较大,受自然地形约束较少,更能直接地体现规划者的主观意图或理想模式、手法。下文将论证圆明园承续古典造园思想,吸取西方文艺复兴建筑思潮,形成中西合璧的艺术现象。

(一)柱式形式 文艺复兴时期对柱式理论进行了修饰与完善,自此至19世纪,柱式成为西方建筑理论的主流与精华所在。罗马时期的科林斯柱式柱头倒钟状,四周围绕有装饰性的锯齿状叶片,柱下径与柱高的比例为1/10,是细部最丰富、装饰最华丽和比例最轻巧的柱式③,在现有圆明园遗址图片资料中,可明显看到柱头中繁复绮丽的植物线条和卷曲的枝叶,柱头四周被雕刻的曲线状纹饰包围,与科林斯柱式相同。柱身方面,西方柱式竖直线条,只作凹凸效果。废墟上的柱身细部雕刻纤巧精微,有我国古代的建筑雕刻元素。(如图1所示)左上图为科林斯柱式的柱头,左下图为罗马时期家庭住宅中的壁柱花式,都是典型的文艺复兴时期所“复兴”的古典柱式要素;中图为北京天坛(1981年被列入《遗产名录》)祈年殿的柱式,柱身有华丽的雕花纹饰,是典型的中国古典柱式,可见西方柱式的柱头、纹饰和中国古代精雕细琢的柱式设计同时体现在圆明园柱式中。柱式的设计秉承了本土柱式设计惯例,也吸收了舶来的“古典美”。

(二)穹顶形式 穹顶作为欧洲古代建筑的重要标识之一,是最能代表欧洲古代建筑特征的一种建筑形式,也是古代欧洲人们最为欣赏的建筑形式之一。④文艺复兴初期,布鲁内莱斯基率先对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修建进行改革,在结构问题中采用尖拱形状(见图2左上),另有伯拉孟特的坦比哀多、圣彼得大教堂等典型的穹顶建造案例。而以天坛皇穹宇正殿(见图2左下)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建筑顶部造型则多以攒尖(《营造法式》关于攒尖亭的说明中,称其为“斗尖”)为主。

圆明园遗址的复原图中,出现有明显中西合璧特征的穹顶建筑,(见图2右图所示)。圆明园亭中的穹顶由六道肋拱支撑向外部呈现饱满的弧度,表现出典型的文艺复兴建筑特征,沿着拱肋末端下垂向外,形成一个正六边形,顶点向外是六个具有中国古典建筑特征的翼角。

(三)门墙形式 “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以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为代表。巴洛克建筑着重曲面、曲线、断折、疏密等手法,突出立面与空间的凹凸起伏和运动感,讲究视觉效果。从德国摄影师恩斯特・奥尔末在1873年拍摄的圆明园遗址照片中可见,远瀛观正门、花园门南侧的门墙设计有相对强烈的立体感和明暗度,雕刻纹饰明显表现着巴洛克建筑“离经叛道”

“自由奔放”的活泼性格。新古典主义有较为多元的建筑语言,但永恒、真实、自然的风格一直是建筑师们的共同理想,其建筑造型严谨,强调自然与理性。图3是一组正门入口图片,左图为新古典主义典型建筑维尔纽斯主教堂(局部),右图为圆明园线法亭复原图。入口处设计均采用了等边三角形和长方形的轮廓造型,可见圆明园建筑部分地借鉴吸取了古典主义简约严谨的风格,轮廓清晰鲜明,表现出严峻的历史厚重感。

(四)各部件比例 西方人将数和比例奉为美的最高境界,强调“美就是和谐,和谐有它的内部结构,这就是对称、均衡、秩序,是可以用简单的数和几何关系来确定的”⑤。人体的比例被当做对音律和谐的视觉体现,它们被简化为通用的代数或几何原则(黄金分割比例约0.618)。人们认为人体比例的理论既是艺术创作的前提,又是对预先决定了的微观与宏观之间一种和谐性的表现,它更被看做“美”的理性基础。可以说,文艺复兴融合了希腊化与中世纪时期流行的对于比例理论的宇宙学解释,以及关于把“对称”作为“完美”的美学理论根本的古典概念。⑥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大树
妈妈,我爱你
大地
听听,秋的声音
母亲
特别的日子——忆
小树苗
爱是什么
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
金华夜景
时间
段考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爱什么颜色
Web2.0对政府行为的影响和效果分析
试论用“5S”管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投资行业竞争模式问题研究
浅析将就业导向引入生化教学的尝试
试论中专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浅议农村信用社重新定位的必要性
浅谈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德育新模式
浅谈园林模式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影响
基于就业战略建设跨企业教育培训中心
关于学生体育伤害中学校和教师的民事责任研究
论厦门市建设生态经济市的意义与对策
珠三角与长三角经济实力与软环境比较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缺陷及对策分析
关于强化就业导向理念打造就业指导平台
中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探析
永不伏枥的老马──叶文玲印象
《我的“长生果”》分段及段意
《我的“长生果”》主要内容
《我的“长生果”》词语解释与应用
《我的“长生果”》形近字比较
《我的“长生果”》好词好句好段
叶文玲印象
《我的“长生果”》课文解读
《我的“长生果”》近义词对比记忆
《我的“长生果”》写作方法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一
《我的“长生果”》中心思想
《我的“长生果”》重难点导析
《我的“长生果”》学习要点
《我的“长生果”》反义词联系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