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4
古人穿鞋为何不分左右脚?
西晋时期鸳鸯鞋穿出“黑白两道”
鞋子分左右脚,这是现在大家都知道的常识。但如果时光能回到100年前,鞋子分左右脚,还是颇为另类的现象。分左右的鞋子,古代称为 “运脚鞋”,古人是不穿的,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古人穿鞋始终不分左右。
左右不分的鞋子是不是很难穿?非也!古代制鞋的材料大多非常柔软,如草鞋、麻鞋,即使用动物皮也处理得很柔软。而且,古人穿的鞋子做得相对宽松,尺码比较大,不会有穿不上或是磨脚的现象。有意思的是,古代鞋子不讲尺码,只说鞋号,称“脚第几”。
虽然鞋子不分左右,但古人买鞋还是讲左右的。试鞋时,一般会先伸左脚,只要左脚能穿下,右脚就不用试了。这是因为,人的左脚一般比右脚稍长一些,这与手刚好相反。在古代,还有人也因左脚畸长而出名,如楚国的宰相孙叔敖,《荀子・非相篇》中便记其“长左”。
因为鞋子不分左右,古代制鞋用的鞋楦只有一只。其实,鞋子不分左右国外亦然,西方鞋子分左右距今也不到200年的时间,出现于1818年的美国。中国第一双分左右的皮鞋,诞生于1876年,由上海浦东人沈炳根试制成功,可见穿鞋分左右的历史很短。
不分左右的鞋子又叫“正脚鞋”,也叫“直脚鞋”。古人的鞋子为何不分左右?可能与古代人忌讳穿颜色、款式不一的“鸳鸯鞋”有关。在古人眼里,两只鞋必须一模一样,两只不一样的“鸳鸯鞋”则被视为不洁,只有贱民才穿,这与现代前卫一族有意穿之,以显时尚,完全不同。
与官匪都有勾结之人在民间俗称为“黑白两道”,其来历便与“鸳鸯鞋”有关。古代鞋履等级区分严格,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连所穿鞋子的颜色都有严格规定。
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影响极深的北魏孝文帝曾在“服制改革”中即规定,鞋履的颜色“士卒百工无过绿、青、白;奴婢侍从无过红、青,犯者问斩”。而对做买卖的生意人,西晋朝廷则规定,凡市侩必须一脚穿白鞋,一脚穿黑鞋,这种鞋就是“鸳鸯鞋”。
这种一双鞋分黑白两只的现象,古人称之为“黑白两道”。由于商人多A,喜官商勾结,关系复杂,进而衍生出了现代含义的“黑白两道”。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户外运动
- 想做爸爸的儿子
- 争执
- 小猫学本领
- “蜕皮”的雕塑
- 难忘的体育课
- 都是“野味”惹的祸
- 啊,春姑娘来了
- 道歉
- 漳州一中参观记
- 动物开会
- 我和雷锋比童年
- 难忘的早晨
- 美丽的兔公主
- 非典病毒自述
- 关于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 关于中职实行弹性学习制度保障条件分析
- 论高校公共体育课实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研究
-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探析
- 浅论职业培训体系的保障条件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护理技术中的应用
- 试论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探究
- 地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 论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弹性学习制度保障条件分析
- 试述中等职业学校应如何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 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职业教育新型师生关系
- 简析加强职校实践教学力度
- 浅谈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见
- 浅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法制的完善
- 关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内涵及保障条件
- 丰子恺耐得住细碎
- 《竹影》中心思想
- 《竹影》难句解析
- 《竹影》写作特点
- 丰子恺故居
- 丰子恺的人品与画品
- 《竹影》写作特色
- 《竹影》教学杂谈
- 《竹影》课文品析
- 《竹影》结构分析
- 丰子恺先生“道歉”
- 名人与竹
- 《竹影》背景知识
- 丰子恺与小动物
- 跋子恺画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