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第十三章岳飞与秦桧

第十三章岳飞与秦桧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第十三章岳飞与秦桧

岳家军的成长

吴d的吴家军在川陕前线慢慢地成长起来,岳飞的岳家军也在慢慢的发展。之前岳飞尾随兀术的军队到杭州,后来又屯驻在宜兴,在宜兴岳飞尽量地笼络军心民心,吃饭睡觉都是和士兵在一起,首先卸掉将军的架子,然后不许士兵欺压百姓,这一招在乱世的时候很是管用。因为在当时不欺负老百姓的官军少之又少,因此岳飞的士兵就与其他的官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什么事情就怕对比,因为对比之后一定会分出一个好劣,甚至在这个时候就有人叫岳飞为岳爷爷,因为军队纪律严明,所以得民心,老百姓愿意送子其军中,慢慢地岳飞的实力就在宜兴发展起来。(岳飞也因为这么好的声望击败了韩世忠、张俊、刘光世等老将被评为当年军界的MVP)

势力发展起来之后就要在乱世之中显现出来,然后得到朝廷的承认,从朝廷那里拿军饷,得到真正地正规军的待遇。

岳飞从小熟读春秋左传,加之喜好兵书,所以对于战场之上的一些技巧也都能够把握。岳飞找准时机,当初兀术从江南撤退的时候,岳飞就好好地弄了兀术一下。

兀术从南方回到建康城的时候,岳飞就在建康城外的牛头山等着,来了个以逸待劳,等到夜晚兀术军队的人都睡着的时候,岳飞命人扮作黑衣人进去,厮杀几个,弄得金营大乱,因为夜晚,这种惊慌很容易造成,一片混战之后,等到金人打得有点不知所措的时候,岳飞再带兵进去,砍杀一阵,看准时机离开,弄得兀术晕头转向,所以兀术会想着快速离开北归,这样才不小心被韩世忠困在了黄天荡。

岳飞成了地方的一个大统领,军队数量已经超过万人,而且属下现在有了一批猛将,傅庆、王贵(后来出卖岳飞的人之一),张宪、姚政等人,这些都是后来岳家军的统制,算是岳家军的元老级人物,(当然,傅庆不包括在其中,因为在岳家军最终形成规模壮大的时候,傅庆已经不在了,被岳飞无情地杀掉了。)

岳飞在外面拼死拼活的时候,军队得胜驻扎在溧阳的时候,远在宜兴的家小却出现了问题。当年驻扎在宜兴的军队并不止岳飞一军,还有刘经的部队,岳飞的势力强大后就出外“抢占地盘”去了,而刘经还留在宜兴,顺便担当保护岳飞家小的责任。

可是刘经看着原来和自己平级的岳飞,渐渐地在外面发展得越来越好,而且不断地得到朝廷的奖励,这个时候刘经就开始眼红了。

世界上就有这么一类人,他们不愿意奋斗,总想每天都过着无忧无虑的好日子,在他们羡慕别人成功的时候,他们从来不会去想,别人的这种成功是经过多少年的打拼才得到的,也没有想过别人成功背后的那段辛酸,那段苦衷。他们只是单纯地羡慕最后的结果,有时候这种心态就会演变成嫉妒。

现在刘经完完全全地陷入到疯狂的嫉妒之中,所以他想要兼并岳飞在宜兴的兵马。或许在他的眼中,现在岳飞在外面发展得这么好,宜兴的那点部队应该不会放在心上,怎么说自己和岳飞都还有一点交情,给自己两千兵马也不为过。

可是,岳飞并不这么想,现在他正在创业时期,所以每一笔资本对于他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刘经的这种举动明显就是背叛的行为。所以,岳飞不仅不会把自己的闲散资本给刘经,反而会把刘经的这些未进行投资的资本全都吸收过来。

怎么吸收,向刘经要,他自然不会给,最直接的一个办法就是把刘经做掉,谁让你刘经曾经起心杀我家小,夺我人马。

当岳飞召刘经议事的时候,刘经并没有怀疑过什么,至少在宜兴,目前他是老大,他的部队都在宜兴,而岳飞的大部队都在溧阳,所以他不相信岳飞敢在宜兴对他怎么样。

可是,他错了,永远不要低估你的敌人会对你做的事,永远都不要低估潜在敌人的能力,因为这种低估往往会付出血的代价,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我们以为是不可能的,但最终都变成了可能之事。

刘经才刚刚走入到岳飞和他约定好的议事地点,本来以为至少会有一顿酒肉招待,想不到才刚刚进去,就被人做掉。

做掉刘经之后,刘经在宜兴的人马会服吗?会!因为岳飞也是一个相当好的演说家,况且现在岳飞的名声早已经打了出去,是个人都知道跟着岳飞的前途要比跟着刘经好。既然刘经死了,就没有必要为了死了的刘经来抵抗岳飞,况且这种抵抗是没有意义的。

吞并刘经的兵马之后,岳飞的部队又再次开进了宜兴,同时他也得到了朝廷的第一个正式的露脸面的任命,那就是被任命为通泰州镇抚使兼知泰州,同时让他前去救援楚州。

那时楚州城正受着金人中东两路大军的围攻,守将赵立多次向朝廷请求增援,但几大帅却拥兵自重,赵构在签枢密院院事赵鼎的建议下,准备派遣张俊前去增援楚州,然后岳飞归张俊节制。可是张俊多番推辞,声明现在楚州城早已经是围城,金人十几万的兵马,锋芒不可挡,要是这个时候派兵过去增援,无疑是送羊入虎口。无论朝廷怎样的下令催张俊进兵,张俊就是不肯动。

张俊不动,那该怎么办?只能寄希望于刘光世,刘光世是南宋中兴第一将,他应该不会置楚州不管吧!令赵构和赵鼎没有想到的是,刘光世也是百般的推辞,虽然不敢向张俊那样推辞朝廷的任命,但是接受任命之后的刘光世与张俊没有二样,还是不愿渡江增援。

最后朝廷多方催促,刘光世才勉强派属下的统制官王德渡江,王德虽然也在江北打了一些胜战,但是还是不敢与金人的大部队正面交锋,所谓的胜战不过是打赢了金人大部队周边的一些小部队而已,楚州城不久沦陷。

齐 国

金人再次南下,河北的土地基本上全部沦为金人手中,这时还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刘豫被金人册为大齐皇帝。

这刘豫与张邦昌一样,算是一个胆小的人,在金人南下的时候,偏偏赵构派遣这样一个胆小的人去济南上班,这不是要了他的老命吗?本来躲都还躲不及,现在朝廷竟然把自己派到那么危险的地方去。可是上头的命令,没有办法推辞,他又不是张俊和刘光世,他没有推辞的资本,最后只能忐忑不安地去济南府上班。

上班没几天金军也就打来了,怎么办?投降呗!毕竟自己的命最重要。投降之后,金人对他的待遇倒也还好,继续让他掌管济南府。等到金人完全北归之后,刘豫就嗅到了一股气息,一股芬香的气息,那就是他听说金人想要在中原地区立一个跟张邦昌一样的皇帝出来。 这样一个消息对刘豫来说是振奋的,因为现在都已经投降了,在宋人的眼中,他已经是一个叛臣了,那不如再来得更狠一点,能做一个皇帝是很多人的愿望,即使只是一个傀儡皇帝。

做了这个皇帝之后,可以掌握几十万的军马,而且在河南河北地区自己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刘豫开始行动了,他必须拿到这个皇帝的名号,当然拿到这个名号之后他就可以有实权了。以后他就可以领导一批叛臣,他就是这批叛臣中的老大了。

刘豫估摸着不错,当时在这些宋朝的叛臣之中,能够有资格做这个傀儡皇帝的,实在找不出一个比刘豫更好的人选。

再加上刘豫拿上一些珍贵的东西贿赂东路军统帅^j,^j再在粘罕面前一说,粘罕起初不同意,但是经过身边的宠臣高庆裔分析一下,粘罕顿时大悟,立刘豫对他粘罕来说有利无弊,为什么不立呢?

实际上粘罕现在是金国的掌权派,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还在位的时候,粘罕的权势就已经让这位皇帝制不住了,现在又经过了两次的伐宋并灭掉了宋朝的事件,粘罕的权势已经大得让人窒息。所以,完颜吴乞买往往也要敬他三分。有粘罕支持刘豫的称帝,那自然就是十拿九稳之事。

建炎四年(1130)9月,刘豫被顺利地立为傀儡皇帝,中原的大齐皇帝,金国的儿皇帝。

他能统治的版图也不算小,河南、山东、陕西等地都是他的地盘,新政权建立之后,官僚机构全部仿照宋朝的建构。张孝纯(当初那个死守太原的知府,当初那个宁死不屈的知府,现在终于支撑不住,跟了刘豫,成为刘豫的第一宰相。)为丞相,李孝扬为左丞相,张东为右丞相,郑亿年为工部侍郎,王琼为汴京留守。

刘豫政权建立之后为防止宋政权的袭击自然要建立起来一支军队,这样刘豫的儿子,齐国的皇太子刘U就在河南、山东等地开始召集兵马,短短时间之内就召集了十万人,称为“皇太子府军”这支军队也成为齐国的主力军。

只不过齐国的军队实力远不止于此,因为,随着时间的发展,之后相继有南方的军队投降过来,齐国的军事实力也在一天一天增长。

岳飞的崛起!

这个时候还有一件事值得纪念,那就是秦桧从金国回来了,在钦宗朝的时候秦桧以御史中丞的身份反对金人立张邦昌为皇帝,被金国的两大帅就把秦桧抓到北方去了。

到金国之后,秦桧一直和^j在一起,有事没事为^j写个文书什么的,就这样过过日子。在金国呆了两三年,时机来了,也不知道怎么的,^j突然想要把秦桧放回来了,用意自然很是明显。

秦桧回到朝廷之后说是跟着金人东路大军南下,然后趁着金人不注意逃了出来,朝廷之上的人也就这么相信了,赵构也相信了,因为两人是知己嘛!知己一见便是永久。

秦桧回来了,那岳飞呢?这两个对头现在应该来说都还是在创业阶段,秦桧首要的目标就是快些在朝廷之中站稳脚跟,而岳飞的目标就是在军界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像张俊、刘光世、韩世忠那样,有自己固定的地盘。

岳飞开始在军中树立自己的威信了,在刚刚创业的时期,必须树立自己的领导地位,而这种领导地位,他绝对不许有人来动摇,即使这人曾经与自己的关系有多么的好。

岳飞与傅庆可以说是多年的朋友,岳飞的一切成就都是他们两人一起打回来的。所以,傅庆一直认为岳飞能够有今天的成就,与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在岳飞的心里,他是老大,不管你傅庆和我关系再怎么好,我怎么说都是你的上司,在公共场合还是要注意一点。

可是傅庆没有怎么想到这一点,一直还是把岳飞当作自己的平级看待,等到岳飞被朝廷派到泰州的时候,岳飞就想着要想真正地做一个威严的老大,绝对不能让傅庆再这么对自己称呼,不能让傅庆再把自己不当上司看,别拿朋友不当上司。

可是,傅庆没有明白岳飞的心思,虽然岳飞想尽办法来暗示傅庆,但是在傅庆的眼中,看到的就是岳飞开始对自己越来越不重视。

既然岳飞对自己不重视,那怎么办?离开岳飞找一个新的买家,可以买自己性命的人。这个时候有一个机会在帮他,那就是王德被刘光世派到江北来救援楚州城,正好王德需要岳飞的配合,岳飞就顺理成章地派傅庆前去。

傅庆去了之后就和王德商量这件改行的事,说是在这边不受老大重视,就算是有心搞个什么科研项目,老大也不舍得给自己投资。就算一直在那里混下去,最后还是混不出什么成绩来,只会把自己的一身本领都给浪费了。

听说刘光世大帅很重视人才,也很支持手下的人搞科研项目,因为搞的科研项目越多,最后越能够得到中央的厚爱。所以,傅庆表示要跟着刘光世混。

王德也不是一个傻子,你这样过去跟刘光世混,要是有一天混得比我王德好,那怎么办?我还等着接替老刘的位置呢?你这样过来,我不是无意中多了一个竞争对手吗?虽然在这个年代竞争是好事,有竞争就会有动力,搞科研也更加卖力。但是,我王德并不是老大,并没有必要这么卖力吧!谁不想多休息一会。

自然,王德就把傅庆想要改行的这一消息告诉了岳飞,岳飞一听这还了得。怎么的,这是?难道我岳飞支持你的科研力度还不够吗?国家派发什么项目,我都是让你傅庆带头,有什么奖励也都是首先给你,这样你都还不满足,看来我岳飞军中是容不下你这种人了。

但是,岳飞还是没有明摆着和傅庆闹翻脸,只是在某些公共场合故意让傅庆难堪。在一次将领之间的射箭比赛之中,傅庆独领风骚,岳飞手下的其他将领与傅庆根本没法比。但是,岳飞出其不意地将皇帝赐给自己的战袍和金腰带亲自送给了王贵。

这下子就把傅庆给惹毛了,你岳飞这是什么意思,王贵是个什么东西,他能和我比吗?你岳飞不是奖罚分明的吗?我傅庆第一个不服。你不是明摆着不给我面子嘛?好不好,大家都是出来混的,你是老大,我也是老大,混这口饭不容易,你不给我台阶下,必须给我一个解释。

当天晚上傅庆就喝了一些酒,借着酒劲就去向岳飞发牢骚。岳飞早就不想你傅庆在军中再去挑战他老大的地位,这样借着酒劲闹事,自然就给了岳飞说法。岳飞当即向手下道:‘不杀傅庆,不足以定军心’,当即就命人把傅庆给做了。 杀傅庆是岳飞军中的事,所以朝廷不会管这档子事,朝廷现在管的就是怎样不再让金人渡江南下,所以只要你岳飞能杀金人,军中的人你爱怎么杀就怎么杀。

经过这一两年的南征北战,岳飞的名气也渐渐大了起来,上头又没有一个固定的上司,所以能够自由发展,往往是岳飞说往哪里打就往哪里打,除非是朝廷的命令,就算是朝廷有命令,也可以阳奉阴违,这在混乱的时候是很正常的事。

1131年,赵构刚刚改元绍兴,就将岳飞拨归张俊管制,其实也不应该说是管制,只不过这一次是朝廷派出的硬任务,张俊和岳飞两个人一起去执行而已,只不过在执行的过程之中张俊是大,岳飞是小,张俊说的话相对程度上来说要有分量一点。

这个硬任务就是前去讨伐李成, 两宋之交,金人为乱,人民流离失所,所以很多人都落草为寇,李成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李成之所以引起朝廷的重视,急忙派遣张俊过来围剿,是因为李成的实力发展得太过强大,两淮之间的十几个州都被李成的乱军占领,再这样下去,就威胁到了临安。朝廷怎么可能会容得下这样一个人,所以无论花多大的代价,首先都要把这个人解决掉。

攻李成首先就是要把李成手下的最得力将领马进做掉,而马进驻扎在洪州,所以张俊与岳飞带着大军奔洪州。

可是马进临水布阵,官军根本就过不去,张俊之前和李成也小干了几战,不过都没有占到什么便宜。所以,这一次张俊又想把这个任务阳奉阴违,在洪州城外呆上一阵子,班师回去也就算了。

可是岳飞似乎并不想这么干,当然班师回去也是到了没办法了才干的,要是能够把李成消灭掉,自然是最好的事情,所以张俊只能向岳飞讨教法子。

岳飞似乎早已经做好了准备,替别人办事就得什么事情首先想好,免得等到上司来问自己的时候,自己什么事情都不知道。要是提前做好了准备,能够解决上司心头之患,给上司豁然开朗的感觉,那么就会给人很深的印象,以后有个什么好处,也会少不了你的份。

岳飞这个时候就做得很好,三月份来到洪州之后基本上就把洪州周围研究透了,虽然马进临河布阵,但是在上游马进根本就没有安排人马守卫,只要遣轻骑几千人从上游过去,从上游进军,然后这边渡河攻击,双面夹击,不相信马进不败。

这样好的计划,张俊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马上就敲定进军。岳飞带着自己的亲信部队几千人从上游涉水进军,从上游杀过去的时候,马进的部队还没有反应过来,行军在于神速,而用兵在于出奇。这两样岳飞都做到了,所以,当岳飞的兵马从上游杀过去之后,马进的人马立时大乱。

张俊看准时机命人渡河攻击,两面夹击,马进的军队一触即溃,有溃就有追,这才是打战。

也算是上天帮助马进,岳飞的追兵经过马进刚刚奔过的木桥之时,木桥突然断裂,跟随岳飞渡过桥的人只有百十人,而马进这个时候有几千人马。

怎么办?现在有机会将追兵歼灭,可是要是停留下来激战,有可能会遇到支援的大部队。面对这个两难的困境,马进作出了一个英勇的抉择,掉转马头前来和岳飞的军队决一死战,溃散的人马士气是最低落之时,所以战斗力也最差,选择在这个时候硬碰,马进只是看到了有利可图。

没有想到的是,岳飞弯弓一箭就射穿了马进手下一员大将的咽喉。这一下士气又再次低落,全军又开始溃散。

被岳飞这一打,马进原来的部下,一部分被官军杀掉,一部分投降,分别归于张俊和岳飞。马进只能带着少数的人前来依靠李成。此时李成军屯建昌,岳飞料到马进失败后会去依靠李成,所以岳飞带着手下人星夜狂奔,赶在马进之前来到建昌旁边的朱家山,马进进建昌的必经之地。

等到马进的部队赶过来的时候,岳飞的人马从树林里面出来,拦路抢劫。李成知道事态的严重性,赶忙带着人马过来救援,却没有想到还有更大的陷阱等着他。

李成这一战被岳飞打得大败,只能带着部下到处逃奔,可是岳飞就是一直紧追不舍,最后李成迫于无奈,带着属下人马投奔刘豫而去。

对于岳飞的这种武略,张俊不说佩服得五体投地,至少也是相当地欣赏。因此,在向皇帝奏功的时候,将岳飞的功劳列为第一。朝廷在奖励的时候,岳飞的部队就完完全全地成为了正规军,列入朝廷之上,列入神武副军之中。岳飞也顺理成章地成了神武副军的一员统制。

仇人!

岳飞渐渐地在军界取得了名声,也慢慢地站稳了脚跟。秦桧呢?秦桧发展势头也不容小觑,他也在朝廷之上站稳了脚跟,渐渐地也混到了右仆射的官位。

范宗尹退位之后,秦桧就接替了他的位置,实际上当时在朝廷之中勾心斗角也并不简单,朝廷的两位丞相赵鼎和范宗尹之间你争我斗,战火甚烈。为了在这场争斗之中取得胜利,赵鼎起用了秦桧。所以范宗尹离去之后,秦桧顺理成章地取代他的地位。

秦桧上任之后就发布了一条很有名的名言,那就是“南人归南,北人归北!”这实际上也是针对当时赵构心理的芥蒂而提出来的。

当时在宋王朝境内,这些匪寇什么的,基本上都是从河北、山东而来,因为那两个地方早已经沦为金人之手,北方人大量的南迁。但是在南方并不能很好地生活下去,这样相继起事的北人越来越多,针对这样的情况,赵构想着必须把这些人赶到北方去才痛快,让自己境内安安逸逸。

所以,秦桧的这个建议提出得很是时候,赵构也越来越喜欢这个刚刚从北方回来的中年汉子。

可是秦桧的这个建议并不能很好地实行下去,因为北方是战火之地,没有北人愿意心甘情愿地回去,当前最主要的方式还是只能剿。

在这样的情况下,岳飞又拿到了朝廷的一个项目,那就是去湖南招抚曹成。当时在宋王朝境内匪寇多得简直数不清,几大帅这个时期都忙着剿匪。

湖南一直是一个比较平安的地方,但是越平安的地方在战时就是越富的地方,只要是富的地方,有哪一个匪寇会不喜欢,所以曹成就将目标瞄准在了湖南。

当时盘踞在湖南的匪寇主要有四支,这四支分别是曹成、马友、李宏和刘忠,以曹成的实力最为强大。曹成兼并中越来越强大,中央感觉到了曹成的威胁,所以就委派李纲为荆湖、广南路宣抚使,到潭州(长沙)去上任。李纲只是一个文人,并不是带兵打战的将领,手下也没有什么兵。考虑到这一层,朝廷又将韩世忠手下的一名统制任士安3000人划归李纲来管理。 岳飞一军完全上升为神武副军的都统制,与张俊、刘光世、韩世忠基本上也能够站到了同一台面。不过在军事实力之上,岳飞还与他们三人有很大的差距。

但是对付曹成岳飞似乎胸有成竹,曹成知道朝廷已经派遣岳飞前来剿杀自己,所以也不敢在湖南久留,兵马一路南下,攻占广西的贺州和桂州。

岳飞率军一路追击到贺州,岳飞才刚刚到达贺州城外,曹成就已经布好阵,只等官军跳进来。岳飞自然不会和曹成这样硬拼,敌人以逸待劳,硬拼占不到什么便宜。

那就用计,岳飞这个时候用了最简单的一计,岳飞手下正好抓住了曹成的一个间谍,两军交战之时,间谍是必不可少的东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怎样知彼?就是靠间谍这种方式。

岳飞故意把间谍安排在帐中坐着,然后在另一层帐里面,听手下人报告军中的情况,外面的间谍听得一清二楚。

只听岳飞手下人禀告:“我们现在的粮草迟迟跟不上来,军中的粮草已经不济,再这样坚持下去定然会被曹成看出破绽。”

岳飞自然道:“既然这样,为了能全师而退,我们明天就返回就粮。”军中的机密就这样泄露给了曹成的间谍。

然后岳飞出来的时候当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对曹成的间谍随便审问了一番,最后说:“实在对不起,我手下人疑心太重,把良民都当成了间谍,不好意思,你可以回去了。”好好地把间谍打发了一番。

情报就算是这么卖出去了,只不过曹成得到的是假情报。间谍自然会在曹成面前说自己是怎样经过千辛万苦,流了多少血汗才得到这一条价值连城的消息的,自然只是为了增加消息的可信度。

曹成得到这一条消息那是一夜睡不着,当即命人下令,明天天一亮就追击岳飞的军队,打溃散的军队,对于这些打战的人来说是最有意思不过了,简单、轻松。

可是令曹成没有想到的是,岳飞当天晚上就行动了,间谍?岳飞这边自然有间谍,曹成作出了怎样地部署,岳飞自然也会有所耳闻。当天晚上就向手下人马发布命令,好好吃一顿饱饭,开始发起攻击。三下五除二就拿下了贺州临近的一个小地方,这样出其不意的行军,自然会是一帆风顺。

第二天曹成自然就知道被岳飞耍了,TNN的,跟我玩这一招,曹成当即就发飙了,属下三万人全都派出去,追击岳飞的军队。在贺州城外二十里,两军相遇。

当然战争的结果很明显,还是岳飞赢了,这似乎成了没有丝毫悬念的结局了。但是,在这一战中,岳飞的弟弟岳翻被曹成的部下杨再兴杀死,曹成也顺利地带着剩余人马退保桂岭。

但是在桂岭之上,曹成还是不安全的,因为曹成军中人心不稳,已经被岳飞的军队打怕了,行军打战最忌讳的就是士气低落。岳飞正好看准了时机,一鼓作气又拿下了桂岭。曹成自然还是只能继续跑,可是岳飞就是这样一个人,把你打败了就不会放过你,非要把你完全做掉不可,绝对不会放虎归山。

实际上在岳飞南下广西开始剿杀曹成的时候,赵构已经把韩世忠派到了长江南岸的江西、湖南地区。曹成被岳飞打败之后一直往北逃,正好遇着了韩世忠的部队,走投无路的曹成只能带着几万人马投降了韩世忠。

韩世忠带着自己的大部队开始在长江南岸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剿匪行动,之前朝廷划归给岳飞管制的马友和李宏部队这个时候也都开始行动了。

李宏把马友袭杀,然后占据潭州,但是脚跟还没有站稳,韩世忠就带着人过来了,打不过的李宏投降韩世忠。

湖南地区的四路兵马,现在就只剩下刘忠一路,刘忠可谓是一个老顽固,这四支人马之中,唯一曾经没有受过朝廷招安的部队就是刘忠的部队。

刘忠盘踞在岳州(岳阳),根据地很是坚固,但是孤城无援,所以经不起韩世忠大部队的猛烈攻击,刘忠打不过韩世忠,又不愿意投降朝廷,所以带着人马北上投降了刘豫。

湖南、江西两个地区的匪寇基本上被消灭,但是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因为害怕,北上投降了刘豫,这个人就是孔彦舟。孔彦舟亦正亦邪,即是官军又是匪寇,这在当时其实是很正常的事,可是孔彦舟出身不好,成分不够,所以他自己都认为不可能最终在朝廷之上名正言顺地与朝廷的这些将领站在同一条线上。

韩世忠既然把湖南江西地区的匪寇都已经剿灭,那么下一个很有可能就会是自己,在这样的担心之下,孔彦舟投降了。后来,孔彦舟也成了齐国南下攻占宋朝的得力将领。

在这一次的剿匪行动之中,岳飞又出色地完全了任务,所以官职又再往上升了一层,并让岳飞的部队屯在江州。

赵构的儿子赵这个时候早已经不在,在明受政变之后,赵构复位,对这个3岁的儿子,赵构心理突然升起了厌恶。想不到老子好好地皇位坐着,竟然有人用你小子顶替老子。赵构的心中早就因之前的政变积了一肚子的火,这个时候正好发泄出来。所以就对赵发了脾气,可是这个时候赵正有病在身,一个3岁的孩子又能够知道什么事情,他做皇帝也不过是在孟太后的怀中。

可是,赵构心理就是不顺,这样一发脾气,少不了动过手什么的,动手当然不是打赵,只是在皇宫之内拼命地摔东西,这一摔就摔出了问题。 病中的赵被赵构的举动吓着了,赵构摔东西之时,如雷般的惊响,更是把赵的魂魄惊到了九霄云外,不久之后也就夭折。

赵构开始也并没有太在意,小孩子夭折也不是很稀奇的事,况且在皇宫之中一般会有几十个皇子,如同自己的兄弟们一样,父亲一不小心就给自己弄出了几十个兄弟姐妹。所以,赵构并不担心小孩子的问题。

可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赵死去之后,无论自己怎么临幸宫女,就是不见皇宫之中,不见这么多的妃子宫女之中有一个人怀孕。

赵构这个时候才开始后悔,当初自己的脾气怎么就这么暴呢?我可怜的孩子啊!是老爸不好啊!赵构只能悔恨。

但是,国不可一日无储,皇太子赵都已经死去两年了,还不见皇宫之中有任何龙种的消息。所以,朝廷之上开始闹了,说是这样下去不行,现在国家正处于艰难时期,但是皇储绝对不能少。

赵构原本想等自己生个娃出来再说,可是自己的身子骨就是不争气,又说不过群臣,只能去民间访求太祖子孙。

当然如果还有太宗子孙的话那当然是更好的了,毕竟关系更亲一点,可是,在上次的靖康之难之中,京城之中所有的皇亲国戚都被金人抓走。上至行走不便的老人,下至刚刚出生的小孩。金人一个都没有留下,金人的目的就是灭赵氏的种。还好,赵构庆幸自己把这个种带了出来,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因为自己的一个失误,把这并不旺盛的火种还是给浇灭了。

终于访求到了太祖的七世孙赵伯C,先给他一个什么王的身份,等到自己生娃之后,再把这个家伙从皇宫之中弄出去。赵构自然还是不会对自己的生育能力死心,想想老爸那么强,自己不可能连个儿子都生不出来。

岳飞的官职在一路飞升的时候,秦桧在创业的路上却遇到了挫折,早些天确定的项目,连资金国家都给自己拨了,可是在这个时候国家突然要停止研发。说是这样研发下去有危险性,要马上停止。

也难怪,秦桧为了能够使自己的科研项目顺利地进行,拿到足够多的科研资金,尽量地扩充自己的科研团队,把朝中的很多人都得罪了。

秦桧忘记了,他是一个刚刚从北方跑回来的人,之所以能够在中央站稳脚跟,都是因为赵鼎。可是,事情就出在这里了,秦桧站稳脚跟之后,搞出了自己的科研课题,而且很受赵构的赏识。赵鼎就纳闷了,之前秦桧和自己走得那么近,现在,竟然连这么大的一个科研项目都没有告诉自己。而且在很多方面还与自己抬杠,这样的人赵鼎自然不会让他继续搞科研下去。

要想停止一项已经开发了的科研,就需要有足够多的人去阻止,怎么说赵鼎在朝中也混了不少的日子,加之吕颐浩和秦桧也交恶了。

秦桧这家伙一上来就把所有的人都不放在眼里,会有谁喜欢他?所以吕颐浩、赵鼎两位宰相,开始动员自己的人事关系,说什么都要阻止秦桧的科研项目,虽然最高层很支持这个项目。

关于秦桧的一条一条的罪状相继送到赵构的身前,就算是赵构再怎么喜欢秦桧,这事也不能再办下去了。

对于秦桧,赵构是出于心底的舍不得,要知道秦桧上来之后与赵构聊天谈心的时候,谈了一些国际问题,该怎么与金人相处,秦桧与赵构分析得头头是道。秦桧还当面向赵构保证,只要赵构支持他的科研项目,支持他的决定,与金人议和,保证赵构能够做一个安安稳稳的皇帝。

对于这样一个承诺,赵构自然是喜出望外,因为举目朝廷内外,能够真正明白他心事的人,有谁?有谁知道,他只是想好好地做自己的皇上,即使自己管理的地方只是淮河以南的土地。无所谓,有什么关系吗?有这么大的地盘,自己的国家照样也能活下去,要这么多的地方干什么。况且现在北方战乱不已,到处都是乱民,那些地方不要也罢。

可是朝廷内外就是没有人同意他的想法,就是没有人理解他的心思,做个皇帝也不容易啊!同志们就不能让我享享清福吗?

几大帅都驻扎在长江南北岸,谁愿意把自己的地盘让给别人,不嚷嚷着打回北方去,把两位皇帝迎回来,赵构就该庆幸了。朝中呢?赵鼎、张浚、吕颐浩这些相继为相的人也都是主战派,都想着把金人赶到北方去。

这些能够说话的人,这些说话有分量的人都不想与金人议和,自己的思想简直是孤立无援。好不容易有一个秦桧与自己走近,让自己思想的园地开满鲜花,给自己干涸的愿望带来了雨露。可是,就是这样的人,朝廷之上的这些人开始反对他,赵构能舍得吗?心里能好受吗?

可是,秦桧不走,朝廷之上的这些人都不会甘心,不甘心也就不会卖命,不卖命工作,以后就不会再出新的科研项目,没有新的科研项目,政府工作就有可能陷入瘫痪之中,在国家不稳的情况下,这样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秦桧一个人的科研项目救不了整个国家,没有办法,赵构只能忍痛把秦桧赶走,可是赶走总得说些什么吧!所以,赵构说:“秦桧之前说过,要使南方人归南方,北方人归北方,朕是北方人,难道秦桧也要把朕送到北方去不可?”

绍兴二年到绍兴三年末,宋金两军之间基本上还是平静的,因之金人已经在北方立了一个傀儡政权,有征伐之事,自然首先让傀儡政权的军马先上。可是刘豫政权刚刚建立,国内还需要时间整顿,所以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南下。赵构自然是不打最好,所以更加不会主动打回去。

从军这么久以来,岳飞还没有见过赵构,在赵构建立政权的头一年,岳飞也曾经上书一封分析朝廷形式,顺便指责了一下赵构,当时就被削了官职。现在赵构终于给面子,可以让自己一睹天颜,这是何等荣耀之事。

到临安行在见过赵构,赵构对岳飞也夸奖有加,赵构见到岳飞之后,首先一句问候:“飞哥,你终于来了!等了你好久了!”因为岳飞要比赵构大上四岁,所以从年纪上来说,完全是赵构的哥哥。

“俄的神呀!这么叫不得,这会让我折寿的。”岳飞没有想到,赵构真的让他折寿了,39岁的他就被赵构弄死了。

“不碍事”赵构还微笑着对岳飞说,“看我为你准备了什么礼物?”赵构神秘兮兮地笑着,

吴贵妃也在这个时候出来了,后面还跟着一名宫女,手中拿着一样东西,看样子像是一面旗子,吴贵妃将那面旗子交到赵构的手中。

赵构又把旗子交到岳飞的手中,“飞哥,打开看看,看你喜不喜欢!”

岳飞惶恐地打开,只见旗子上面写着“精忠报国”四个字,这又让岳飞想起了多年前的一个夜晚,老母亲拿着针在自己的背上刻上这几个字的情景。想起这些画面,岳飞的眼眶不禁湿润,想不到这么多年的愿望,这么多年的拼搏,如今终于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喜欢,喜欢,非常喜欢!”岳飞马上就跪下来行礼,

“哎!你我兄弟之间这么客气干嘛?快起来、快起来!”赵构赶忙扶起岳飞,

“飞哥,你可要好好感谢朕的爱妃,这四个字虽然是朕亲自写的,但是,却是爱妃一针一线地绣在旗子上面的。”

“臣真不知道该怎么报答皇上和吴贵妃的知遇之恩?”岳飞又声音哽咽着跪了下来。

怎么回报?以后要好好打战,更好地报答皇上的知遇之恩。可别,赵构就是怕你这样,帮他扫平境内的匪寇就行了,在外面与金人打战不要这么猛,不要他们过长江就行了。可是,岳飞不明白这些,所以,注定了他不会招赵构的喜欢。

去行在见赵构的事情就算是这么结束了,绍兴三年似乎过得很是平淡,秦桧在家中总结经验,想着怎么个自己就失败了呢?那个科研项目也很好啊!之前小皇帝也是很赞同的啊!到底失败在哪里呢?秦桧就这样在家中苦思冥想着做官之道。

只可惜手稿没有传世,估计在这段时间之内,悟出了一个什么真理,做官的真理,或者说是秦桧悟出了做官真正的潜规则,百战不败的潜规则,所以后来秦桧再次出山之后才会一帆风顺,稳稳当当地做了几十年的宰相,一直到死。

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潜规则呢?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爱臭美
我的冤家同桌
没心没肺的我
和爸爸比赛
五年级:轮椅上的海迪
我心中的好老师
表哥变了
可爱的小女孩
我的同学
他感动了我们
自我介绍
我家的“奥斯卡”
妈妈
小书虫表姐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人事管理中人事档案的信息运用
从经济增长看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浅析高职俄语“报刊阅读”选材的原则
高职生职业基本素质培养的思路与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现代企业业绩评价问题研究
浅谈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分析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完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上好高职实务课的关键环节
浅谈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
基于数据分析的高校学生学业预警机制研究
建筑工程施工中总造价预决算的控制及管理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之一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之一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之二
《鸿门宴》教学设计之三
《鸿门宴》教学设计之六
《鸿门宴》教学设计之二
《鸿门宴》教学案例
《召公谏厉王弭谤》教学设计之一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之三
《鸿门宴》原文和译文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之二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之五
《鸿门宴》教学设计之四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之四
《鸿门宴》教学设计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