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职场中的“行路人”

职场中的“行路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24

职场中的“行路人”

陈新东大学毕业后,在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被一家大型国企录用。初入职场,满心欢喜地想着终于成了自食其力的‘上班族”,他干劲十足。由于刻苦努力,陈新东多次受到老总的表扬,年底还被评为公司的“优秀员工”。第二年,陈新东继续拼命工作,因为他知道,经过了第一年的“打基础”阶段,第二年应该是自己“往上走”的时候。但事与愿违,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与陈新东一同进公司的两个同龄人都得到了提拔,而他却还滞留在原来的职位上。于是,陈新东的心渐渐不平衡起来,慢慢萌生了“跳槽”的想法。

一天,陈新东应邀参加一个同学聚会。他发现,经过两年职场打拼,很多人在职场上已经初露峥嵘,有了自己的一小片天地。更让他吃惊的是大学同宿舍的汪云亮,现在已经是一家IT企业的副主管,月收入是自己的三倍。“论学习、口才、能力……大学时汪云亮哪一条能比得上我呢?毕业后却不声不响地跑在了自己前头。”陈新东这样想着,心里酸溜溜的,一顿饭愣是没吃出什么滋味,而“跳槽”的念头却愈来愈强烈。离别时,陈新东把汪云亮悄悄拉到一旁,把“跳槽”的想法和盘托出,请他帮忙。汪云亮非常仗义地说:“那就来我们公司吧,你本来就比我有能力,理应受到重用。我回去后先和老总通通气……”

这样,陈新东有了第一次“跳槽”的经历。临走时,老总极力挽留他,说公司本打算让他在基层多干两年,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和人气后就提到一个较重要的岗位上。但此时的陈新东年轻气盛,老总挽留的话一句都没听到心上。

到新公司后,陈新东卖力工作,很快便受到老总的器重。一年后,他被提升为业务主管,副手便是大学时的同学汪云亮。这时的陈新东总算有了扬眉吐气的感觉。但好景不长,由于大批海外公司的涌人,IT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他所在的公司面临倒闭的窘境。这时的陈新东开始后悔起来,如果当时自己再坚持一两年,可能现在已经到了一个重要的岗位……

一咬牙,陈新东又把一纸辞职信放在了老总的桌上。老总不想就这样失掉一个优秀的人才,就把辞职信压了下来。汪云亮劝他说:“公司在危急关头,更要共渡难关,不应该这样一走了之。”但这时陈新东去意已定。做了多次思想工作后,老总发现再也无法挽留,便答应了他的辞职申请。怀着一丝愧疚,陈新东从老总办公室出来,却没发现老总眼里深深的失望……

再次辞职后,陈新东在职场上一直跌跌撞撞,不断跳来跳去。不是由于不堪忍受领导的不公而辞职,就是由于工资低、待遇差而选择离开……最后,陈新东靠关系在县城老家的一个政府部门落下了脚。从竞争激烈的职场上退下来,过上了每天喝喝茶水、看看报纸的悠闲日子,陈新东浑身难受。而且他很快发现,政府部门的人事提升靠的往往不是能力,而是资历和关系。本来就不擅长搞人际关系的他到现在还是办公室一名普普通通的小职员……

几年后,又是一次同学聚会。坐在一群志得意满、意气风发的同学中间,陈新东心里越来越不是滋味。在聚会上,他又看到了汪云亮,现在的汪云亮早已升为了副总。原来,他离开不久后,公司被国外一个大企业收购……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行路人,想要在一段不能回头的旅途中摘取最大最美的果实。一路上,他扔了很多果实,因为他总觉得最好的在后面。结果,他发现后面的果实越来越小。当跳槽成为一种习惯时,大部分职场跳槽人便成了故事中的浮躁“行路人”。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伴着“痛”的爱
关于老鼠先生之死
雪茄
思念如雨
生活
六月末
有这么一天
永恒的瞬间
桃源毁灭记
懵懂开始,懵懂中结束
从小事做起
空白的风吹
喜欢
神驹
浅谈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
刍议科研人员科技信用评价研究
改进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远程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论述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模式
大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电力调度运行管理常见问题及如何解决
关于工程造价资料积累探究
基于PLC与步进电机的气动手搬运机械手控制
营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
热应力分析计算云平台的建立
建筑工程项目预算探讨
使用TCP/IP协议实现网络设备的智能化管理
关于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范的探讨
浅谈如何提高油田基建工程管理水平
“木桶原理”与“半截真言”
教师在学生心中留下的永恒记忆
郑敏答安琪问:金黄的稻束
映潮评课之《夏》
〖研究〗30年代前后的语文教学法
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与形式
国外高中母语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上)
语文教学是否能提倡多元化——程红兵致李镇西的信
关于《金黄的稻束》评论
乐府旧题“自君之出矣”诗话
从复杂理论视角审视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对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反思
重视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作用重在教者
探寻语文教学课内外衔接的有效渠道
走向新课程:给教师的18条建议(五)
新课程评价的生本化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