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27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摘 要: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实施的关键环节之一是问题设计,好的问题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促进教学的双边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问题设计方法类型
作者简介:
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学位:文学学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的教学法。启发式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当代世界各国教学改革无一不是围绕着启发式或和启发式相联系。
一、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
1.问题设计要新颖,这样才能带动学生自觉地去思考。
比如《孔乙己》一文中有一句话:“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对于这句话,学生很可能一掠而过,不去领会其内在深意。对此可以提问学生: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根据何在?“大约”和“的确”是否矛盾?学生经过琢磨,讨论,就能进一步明白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问题设计力求发散学生的思维,不要局限于一个方面,启发学生穷根究底,培养创新意识。
《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一个问题是这样提的:灵魂有颜色吗?众所周知,灵魂不是物质范畴的词,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怎么能问它有没有颜色呢,这就要求学生从深层次去理解“颜色”,展开联想,发散学生的思维。
3.问题设计要让学生形成互问氛围,让学生多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要拘泥于课本。《孔雀东南飞》中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刘兰芝既温柔贤慧,又聪明漂亮,为什么还会被婆婆遣归?”老师先不要回答让学生自己研究,以“刘兰芝被弃之谜”为讨论题目,课堂上学生的讨论异常热烈,得出了种种不同结论:有学生认为刘兰芝不能生育而被遣归,理由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兰芝结婚三年没有生育孩子,焦母不见香火,能容忍只开花而不结果的兰芝吗?有学生认为是性压抑(焦母早年丧夫)和更年期综合症双管作用于焦母,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忌妒心,非遣归兰芝不可。有的学生认为是恋子情结造成的,焦母独自一人把仲卿兄妹俩拉扯大,所有感情都寄托在子女身上,但自从兰芝到焦家后,因夫妻俩的恩爱感情而疏远了母子感情,焦母越想越不是滋味,到了不遣归兰芝不痛快的地步。还有学生坚持课本上的看法。
问题设计要有研究性,从课文中某些看似矛盾处提问,不仅能使学生对课文能容烂熟于心,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去探讨故事是不是可以有多个结局。
5.创设探究新知情境。好奇是青年学生的天性,教师在问题设计中要多提出含有未知因素的问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探究新知的欲望,促使他们保持活跃的思维。《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一句时,如果只理解其字面意思,就显然没有达到教学要求。那么,鲁迅先生的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正是学生的未知因素。教师可通过这样的问题:这里的“黑洞洞”真的指夜晚吗?这里的“碰壁”是真的指撞到墙壁上吗?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问题设计的方法
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优化课堂提问,应该注意避免课堂问题设计的误区,遵循课堂问题设计的原则,掌握课堂问题设计的技巧。
常见的误区有问题过于简单、问题空乏、问题雷同、问题不分主次轻重,教学实践证明:课堂问题设计不科学,向学生提问不得法,不仅耗费时间,毫无教学效果.这样的课堂提问除了蹉跎岁月、误人子弟外,毫无意义。
课堂提问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
1.类比分析法
例如:《最后一片叶子》中,学生能理解为什么贝尔门看上去是这么一个古怪的老头儿:外表丑陋、事业无成、生活窘迫,脾气暴躁又酗酒等等。然而却不能理解,就因为贝尔门用生命画出了一幅杰作,“善良真诚、不求回报”才是他的主导性格。事实上他之所以酗酒是他内心苦闷的表现,他之所以瞧不起别人的温情正是他敏感的表现,不希望被人同情。于是可以设计问题:有过激行为的人是不是都一定是精神失常或者说是精神病患者呢?有哪些原因可能导致过激行为呢?
2.情境体验法
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对作者感情的体会要在学生能够融入作品的基础上才可能达到的,也就是说当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时,那么学生才能获得比较准确的认知和理解,才能获得美的享受。
3.假设反推法
例如《祝福》一文中,提到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学生并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只是很熟悉罢了。提到祥林嫂之死,尽管学生也明白是她确实活不下去了,但由于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要让她们知道是因为社会的根源,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每一个人的毒害,祥林嫂才被逼着一步步走向死亡,是需要技巧的。设计问题:一、祥林嫂第一个丈夫死了以后,她能不能不改嫁?二、祥林嫂第二个丈夫和儿子死了以后,又有一家很好的人家她能不能再改嫁?三、她能不能不去捐门槛?四、如果告诉她世上没有鬼神,她可不可能不会那么快就死了?五、古代女子的地位知多少?学生总会无意识地拿现在的女子与古代女子、或祥林嫂去作对比,慢慢就发现了二者之间真正的质的区别,那么也就明白了在当时那个社会很多人的可怜、可悲,无可奈何等等,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根源。
结语:
爱因斯坦提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李政道也说:“最重要的是要提出问题,否则将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比较好的问题设计可以使得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活动更主动、更深入地 理解分析当前的问题,通过积极的分析促进学生再产生新的理解、新的假设,使他们的学习活动真正融入自己的认知世界中。
参考文献:
2、何鹏.语文课堂问题设计之浅见.《教育理论研究》2009年第3期
3、朱宏林,严奕.掌握提问艺术优化阅读教学.教学研究,上海教育2000年第5期
4、朱绍禹,傅永安,刘淼.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秋叶遐想
- 夜月
- 秋
- 凝固了的雨
- 悲伤的冬天
- 飞雪
- 我永远也忘不了的那一天
- 爸爸我想对你说
- 春雨
- 农季
- 我清清楚楚地记得
- 秋
- 冬逝春
- 春
- 记事作文:我清清楚楚地记得
- 读林峰先生《赋》
- 胡风古体诗词的情感世界
- 起句如何生花
- 中秋赠红其拉甫边防哨所官兵
- 程菊仙《喝火令·山妹》点评
- 摘一片云赠与君
- 蓄养“四气”壮诗魂
- 青荷一叶馨香脆
- 香江一帜壮诗坛
- 梅玉荣 李俊杰 安位 刘祖阡 陆建明 张兆仁 黄健 黄美玲
- 我与田园诗词的渊源
- 纪念杜甫诞辰千三百年赋并序
- 东坡焕发才女群
- 遗爱湖公园赋
- 生新奇丽话构思
- 2010年中考文言文训练:《唐雎不辱使命》
- 2010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专题探究考查
- 2010年中考作文高分指导:结尾
- 2010年中考作文高分指导:过渡
- 2010年中考作文高分指导:照应,前后呼应波澜生
- 2010年中考作文高分指导:主题文章的灵魂
-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 2010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语音
- 2010年中考作文高分指导:开头,落笔有神引人入胜
- 2010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语段综合考察
- 2010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语言表述
- 2010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名著导读
-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基本篇目复习重点(1)
-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题方法归类
- 201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