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3
第三波次改革只有利益的阻力
目前关于中国改革的流行说法是,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阻力越来越大,改革越来越难。
只有利益阻力,没有观念阻力
当代中国的改革事业可分为三个波次:邓小平在上世纪80年代的以“开放”为主导的改革是第一波次,上世纪90年代的旨在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诸多改革是第二波次,目前阶段算是改革的第三波次。
在第一波次的改革中,阻力不但来自由计划经济体制所固化的强大的利益矩阵,还有观念上的阻碍,即当时众所周知的“辛辛苦苦3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在利益和观念的双重阻力下,邓小平依然“突围”成功。
在第二波次改革中,动的是“真刀真枪”,碰的都是大利益大格局,如关系到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开放互联网和WTO谈判问题,关系到地方根本利益的分税制,关系到军队利益的军队与商业脱钩问题。不仅有这些利益阻力,当时还面临着许多意识形态上的担忧和指责。
与前两波次改革的阻力相比,目前第三波次改革只有利益阻力而没有观念阻力,因为大家在观念上和事实上都已形成改革再出发的共识。如果说前两波次改革面对的是两方面阻力,即利益和观念,而第三波次改革的阻力事实上只有一个,即利益。因此,当人们不假思索地说改革越来越难的时候,应该想清楚:到底是利益阻力越来越大,还是改革的力道不到位而给人改革更难的印象?
放慢改革步伐,矛盾就会激化
过去几十年的政治实践告诉我们,很多社会问题只能用改革的办法加以解决,放慢改革的步伐或遇到矛盾绕道走,矛盾就会激化,甚至危及社会稳定。
比如,在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的中国,依然存在那么多计划经济时期按行业和产品而设置的政府主管部门,它们自然会利用公权力谋取部门利益,增加进入市场的门槛,导致微观经济主体的不平等地位,管理不好市场秩序而出现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等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再如,市场的巨大利益诱惑面对的却是固有的权力体制,必然会形成官商联盟而侵害百姓的利益,因而“群体性事件”有增无减,“维稳”也就成为不得已之策,并进而威胁进一步改革的进程。
所有这些,都使得上下、官民重新想起邓小平在20年前的警告: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因此,要更好地回应社会的改革诉求,要想再次启动改革而释放新能量,在做事有力的体制保障下,需要的仅仅是推动改革的政治决断力。而且,失去了观念阻力的第三波次改革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秋
- 秋
- 爸爸我想对你说
- 记事作文:我清清楚楚地记得
- 春
- 春雨
- 秋叶遐想
- 我永远也忘不了的那一天
- 冬逝春
- 我清清楚楚地记得
- 悲伤的冬天
- 农季
- 夜月
- 凝固了的雨
- 飞雪
- 摘一片云赠与君
- 香江一帜壮诗坛
- 生新奇丽话构思
- 我与田园诗词的渊源
- 纪念杜甫诞辰千三百年赋并序
- 东坡焕发才女群
- 读林峰先生《赋》
- 梅玉荣 李俊杰 安位 刘祖阡 陆建明 张兆仁 黄健 黄美玲
- 胡风古体诗词的情感世界
- 青荷一叶馨香脆
- 蓄养“四气”壮诗魂
- 遗爱湖公园赋
- 程菊仙《喝火令·山妹》点评
- 起句如何生花
- 中秋赠红其拉甫边防哨所官兵
-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题方法归类
- 2010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语音
- 2010年中考作文高分指导:过渡
- 2010年中考作文高分指导:结尾
- 201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8)
- 2010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专题探究考查
- 2010年中考作文高分指导:照应,前后呼应波澜生
- 2010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语言表述
- 2010年中考作文高分指导:主题文章的灵魂
- 2010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名著导读
-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基本篇目复习重点(1)
- 2010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语段综合考察
-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 2010年中考文言文训练:《唐雎不辱使命》
- 2010年中考作文高分指导:开头,落笔有神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