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2
范?戴克与趋近完美的权贵肖像画
安东尼・范・戴克(Sir Anthony van Dyck)是英国国王查理一世时期的宫廷首席画家,其一生创作了诸多皇族肖像,其轻松高贵的风格对英国肖像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肖像画中许多以范・戴克命名的样式,如范・戴克式的胡须,范・戴克式的骑士服,就连颜料也有范・戴克棕,可见其在绘画领域独具开创性。
一张头插红花、戴着华美珍珠耳坠的女子肖像,多少年来一直躺在幽暗的鲍维斯博物馆储藏室里,且日渐残破。该画一直被认为是范・戴克作品的临摹品,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市场价值都再普通不过。然而,前不久这幅作品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咸鱼翻身:BBC一档文化节目追踪了该画被清洗和修复的整个过程,去除了几个世纪以来的污垢和老漆渍之后,作品的原貌得以呈现,经过牛津大学阿什莫尔博物馆的总监克里斯托弗・布朗,及国际知名的范・戴克研究专家等多为专业人士的研究鉴定,确认该作品为范・戴克的原作,创作于17世纪。
存世的范・戴克作品中,绝大多数是贵族宫廷肖像。作为典型的巴洛克肖像艺术家,范・戴克一生服务于权贵,附和赞助者的口味,众多作品多无尚华美,浓郁的豪华优雅的贵族气派,不难看出以提香为代表的威尼斯画派的影响,同时也是鲁本斯巴洛克华丽风格的延续。
同时,范・戴克拥有极其“入世”灵活的创作眼光。正是在与伦敦上流社会的接触中,他有幸在阿兰德伯爵的藏品中见到提香的原作,提香运用色彩的方法和造型的细微使他大开眼界,更加丰富了他从鲁本斯那里学到的艺术语汇。作为鲁本斯盛赞的“我最好的学生”,师徒二人的确有太多相似之处:都是安特卫普人,都去意大利吸取文艺复兴的余韵,都服务过英国宫廷。鲁本斯作品中的华丽风格无疑给了他一定的影响,但他在绘画技法上谨慎而灵活,范・戴克非常注重对细腻色调的把控,他笔下的人物多沉静内敛,少粗狂豪迈。而且他很好地继承了老师取悦权贵的能力,鲁本斯虽然曾经为欧洲的几个王室绘制过肖像,但并不专属于某个宫廷,但范・戴克却是整个查理一世时代的宫廷首席御用画家。
成为宫廷画师之后,范・戴克更加发挥出色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种全新的肖像风格产生:王公贵族们开始以全身像的姿态出现在画面中,一改之前多半身像的传统;背景并非是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家居环境,而代以古典柱式和富丽堂皇的帷幔,以此彰显画面中贵族们的气质和品位,并强调画面主人与平民百姓由内而外的不同。或许从这些细节中,我们也可以读出范・戴克对意大利艺术的推崇。
同时他可以把庄严环境中的人物处理得颇有生气。在范・戴克的代表作《亨利・埃塔・玛利亚王后和她的侏儒》中,王后的手放在侏儒肩膀上正要准备移动的猴子身上,画家在构图上煞费苦心,对形状做了较为复杂的安排:柱子和金穗构成斜线,垂下的帷幔、扶在华丽衣裙褶皱上的手、挡在侏儒背后的墙等也在有意无意重复这种线性动势。
除却对画面构图的处理,范・戴克还是一位善于表现人性的画师,尤其是面对这些权贵模特时,既美化又不失真实,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玛利亚王后在范・戴克笔下雍容华贵,身材修长。画中如此优雅貌美的形象在有些人看来却不够属实: 1641年当汉诺威女选侯会见亨莉雅妲・玛利亚王后时写到:“范・戴克的精美画作让我认为英国女人都是如此美貌,王后在画中也是非常漂亮,但当我会见她时,惊奇地发现从椅子上站起一个矮小的妇人,两只长长的皮包骨头的胳膊,牙齿向外突出……”
范・戴克非常注重个人仪表和贵族的姿态,无论是生活中还是他创作的肖像,大多都留着干净的“范・戴克胡须”,服装多采用丝绸质地,布满刺绣,各式闪耀的贵金属饰品加上插满羽毛的帽子,为了突出主人身份,范・戴克绘画中经常会出现仆人形象,向贵族看齐注重礼仪服饰的生活方式也造就了他艺术创作上的个人偏好:尽可能地美化。面对他最大的主顾查理一世时,范・戴克善于把人物置于马上,高大的骏马,华美的帷幕创造了一种类似舞台布景的环境。精心安排的人物身姿与手势配上华服,彰显画中人物高贵文弱的气质和优雅有教养的风度。
以他给查理一世绘制的《查理一世和圣安东尼》为例,这幅画原定要装饰一整面墙壁,所以尺寸巨大。范・戴克想让整面墙看起来像是国王正骑着马从拱门穿过,凯旋归来。画中的查尔斯一世看起来庄严威猛,很难让观众相信他实际身高还不足1.6米。按照范・戴克原本的设计,这幅画不仅要考虑到如何掩盖国王的缺点,也要考虑到如何结合皇宫的室内陈设、覆盖一面窄墙,以营造出放大作品的效果。
查理一世当政期间,范・戴克为其创作了大量的肖像。除了盛装、室内的画面布景,还有一类是刻意将人物置于自然的室外,这种看似随意的高贵和刻意弱化的权威形象,带有田园风味的风景背景,创造出一种古典骑士的怀旧复古风范,藏在卢浮宫的查理一世肖像显示“虽然具有君主的气质,但故意做出不经意散步的样子,使人乍一看以为是一位乡村绅士,而不是英国国王。”有意为之的亲民形象,并不能改变被民众抛弃并最终被送上断头台的宿命。
有了这样了的背景,“范・戴克改变了肖像画绝对写实的惯例”这句评价,的确多了几分调侃。批评家指责他将英国真实描绘肖像的传统扼杀了。但不可否认的是,从范・戴克开始,从不被纳入到世界艺术发展主流的国家英国,开始进入到不得不被艺术史记录的新阶段。范・戴克的艺术对英国后来的雷诺兹、庚斯博罗、劳伦斯等著名艺术家影响巨大。由此就很容易理解为何英国人如此关注范・戴克和他作品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疯娘》读后感
- 读《母爱的硬度》有感
- 《疯娘》读后感
- 做一个有坚定信念的人——读《将军们的故事》有感
-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 读《淡淡的深情》有感
- 读《爱的教育》有感
- 读《第三只小板凳》
- 读《讲公德、守法纪》
- 读《伟大的革命文学家茅盾》
-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
- 读《争吵》有感
- 《疯娘》读后感
- 读《奇迹的名字叫父亲》有感
-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 云豆OneDoc:让知识流动起来
-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不刮一阵风 不搞一刀切
- 握奇可支付智能手表Sharkey首发
- “互联网+”的价值在于能力互联
- 应用云化还是云化应用?
- 微软云创新“互联网+”时代
- 从Uber看专车企业突破同质竞争红海
- PaaS的“大智慧”何在?
- 英特尔中国30年厚积薄发
- 面向智能应用的新服务+多平台
-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途径与是非观
- 浪潮抓住“中国制造2025”新机遇
- 开发者服务团队在华设立
- 甘肃农村垃圾治理思考与对策
- 构建上海特色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新机制
- 做人比学习更重要之系列活动经验交流
- 合理设置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 更新观念,促进发展——对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
- 合作学习对素质教育的启示
- 小学语文教学要倡导探究性阅读
- 星星火炬,代代相传——学习队情队史主题队会
- 综和专题:一份意外的喜悦
-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初探
- 让学生爱上写作
-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合作能力的研究》课题组小组合作个案研究报告
- 在课外阅读评价中的点滴尝试
- 钻研教材灵活处理教材
- 浅谈古诗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 浅谈低年级的说写教学
- 填补课文对话空白,抓住时机培养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