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广彩瓷器:悠远而美丽的传奇

广彩瓷器:悠远而美丽的传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22

广彩瓷器:悠远而美丽的传奇

广彩即广州织金彩瓷的简称,是融会了五彩、粉彩和西方油画、铜版画的技法,经彩绘、烘烧制成的釉上彩瓷。这一品种出现于康熙、雍正之间,盛于乾隆、嘉庆之际,发展于清晚期,并流传至今。

广彩的出现与陶瓷外销分不开。明初永乐、宣德年间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之后,中国的航海事业几乎停滞。而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和荷兰人却活跃起来,成为16-17世纪的海上霸主。从这时起,他们就大量从中国输出瓷器,而其中有一些正是定制的产品。不过,明末定制出口的瓷器大多生产于景德镇,广州只是出口港口。

广彩瓷器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而广彩之所以选择了广州,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明初实行海禁政策和“时禁时开,以禁为主”的朝贡贸易政策。明中期,广州港成为全国唯一合法的外贸港口,并在北宋以后重新成为中国海外贸易的第一大港。清康熙八年(1669年),由于海禁政策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沿海民众的利益,逐步部分解除海禁,后来又在广州等四处设置海关。但由于外商违禁之事日多,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外商只许在广州收泊贸易。

景德镇不是直接的通商口岸,其外销瓷器在咸丰八年(1858年)九江开关以前,只能走两条道:一是走水路入福建再出口;二是从陆路翻过大庾岭进入广东后,再走水路到广州出口。这样就因运输成本高、损坏率高而加大了成本。而且,碰上洋商嫌贵不要货,或洋商验货时认为不合格而退货,又或陶工绘制来样订货的瓷器图案出错而被淘汰,成本就更高了。因此,精明的广州行商采取异地加彩的办法,从景德镇运来白瓷坯,在广州加彩再烧,然后直接在广州装船出口,以最低的成本去赚取最大的利润。

广彩瓷器从出现到今天,已走过了300多年历史。在其鼎盛的清代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同时也反映出各个历史阶段中国陶瓷外销的历史变化。

应运而生,华丽初现

康熙中晚期至雍正时期,是广彩的初创阶段,国内流传下来的这一时期的实物很少。此时无论是师傅、颜料、素瓷胎都是来自景德镇,大多依照景德镇彩瓷纹样绘制,仍带有较多的景德镇彩瓷的痕迹,色彩的对比度不像后来的那么强烈,来样加工的器物较少。定制的餐具和茶具、咖啡具以单件或零星几件的为多,成套定制的极少(在当时欧洲贵族阶层中,仍以使用全套的银制器具为主,定制的单件餐具或茶具、咖啡具,是与他们原有的银制器具混合使用)。定制的纹章瓷数量也不多。此时广彩自身的特色还不太明显。器形主要有瓶、盘、碗等。用彩主要有西红、干大红、法蓝、茄紫、大绿、二绿、麻色、金彩、黑彩等。纹饰有风景、花卉、纹章、人物等。人物有明装人物和 “满大人”。绘画人物的技法此时还是以“设色人物”为主,即先勾勒出边线再填彩。花卉纹以传统中国花卉为主,题材以牡丹、菊花、海棠等中国常见花卉为主,画法是借鉴中国画中的没骨法,但已引入西洋画的技法,在彩料的渲染中初步体现出明暗关系和立体感。风景多为中国风景。西洋人物、西洋花卉、西洋风景此时较少出现。

式多奇巧,岁无定样

在18世纪至19世纪早期(乾隆、嘉庆时期),广彩瓷已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广窑仿洋瓷烧者,甚绚彩华丽”的基本特征已有记载。所谓“欧土重华瓷”,此时的广彩瓷器多销往欧洲。

色料方面,与前期差不多,鹤春、粉绿等过渡色使用自如,使画面更加多姿多彩,色彩的对比较前期强烈。开始少量使用黄彩。在绘画技法上除了延续中国传统画法外,也引入西洋绘画技法,尤其是深受西方油画的影响,用彩厚重。

欧洲定制的纹章瓷在此期最为大量。人物、花卉、庭院风景等纹饰既有西式的,也有中式的。中式人物以“满大人”的图案更为多见。人物绘画技法除了前期的“设色人物”外,开始出现“长行人物”,两者并用。

花卉纹饰在这一时期除了原有的中式花卉,还出现了大量的西式花卉。此时的花卉纹饰有的是淡雅的折枝花卉,有的是繁花缠绕,但总体风格还是比较雅致,不像道光以后的花、蝶、虫、果绘于一体般热闹。中式花卉通常绘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月季、芙蓉、海棠、菊花等。西洋花卉则用工笔画出,用细致的线条表现出花卉的明暗效果和立体感,清新淡雅。

在这一时期,西洋花卉、西洋人物、西式风景(包括山水和庭院)等纹饰都前所未有地大量出现,其中绝大部分应该是西方来样稿定制的产品。

这一时期的广彩风格多样,除了纹饰上有或中或西、或中西合璧的多种形式外,纹饰布局也是有的繁密、有的疏朗。此时整套定制的餐具、茶具、咖啡具增多,还出现了3个盖罐(或盖瓶)加2个瓶或觚5件一套的组合器物,用于摆放在壁炉上陈设装饰。瓶的形式除圆形外,还流行花瓣形扁瓶,也有方形瓶。瓶的造型也丰富多样,有长颈瓶、观音瓶、双耳瓶(龙耳、螭耳、鱼耳等)、小天球瓶等。

这一时期也是广彩瓷器出口极为兴盛的时期。“美国旅行者William Hickey于1786年参观广州珠江南岸的广彩加工工场后描述说:‘在一间长厅里,约二百人正忙着描绘瓷器上的图案,并润饰各种装饰,有老年人,也有六、七岁的童工。’这种工场当时竟有一百多个,这也说明外销瓷数量之大。”

绚彩瑰丽,金碧耀眼

1710年,德国梅森瓷厂成功生产出优质瓷器以后,欧洲自产的瓷器逐步开始与中国竞争市场,导致自18世纪后期开始中国瓷器对欧洲的外销渐减。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中国皇后号”的首航成功,标志着广州―北美洲航线的成功开通。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美国商人又开通了美国至广州的太平洋航线。广州至北美的航线开通后,广彩的销售市场主要转向美国。与欧洲以社会上层为主要消费对象不同,广彩瓷器在美国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美利坚民族热情奔放的性格,以及当时美国广为流行的金色调装饰风尚,引发了广彩瓷器向浓烈的大红、大绿、大金为装饰的风格转变,尤其是金彩的使用空前突出。这种装饰风格构图丰满、色彩绚丽、繁花似锦,成为广彩的典型特色。广彩的“式多奇巧,岁无定样”成为过去,逐步代之以程式化的风貌。在经历道光时期短暂的过渡之后,到同治、光绪时期,广彩已完全进入程式化的阶段。 在用彩方面,这一时期主要使用西红、干大红、绿彩、金彩、蓝彩、麻色等。金彩的使用更为大量;蓝彩是粉蓝的颜色,掺入了较多的玻璃白,与前期的法蓝(水青)有所不同;茄紫色已基本不见;麻色仍然是单用和与其他颜色搭配使用的都有。

在纹饰方面,纹章图案较前期大为减少,其中主要是美国定制的纹章瓷。人物纹、花鸟纹、山水风景纹仍是这时的主要纹饰题材。但西洋花卉、西洋人物、西洋风景等纹样已逐步消失,基本上以中国特色纹样为主。说明除了少量的纹章瓷是来样定制的以外,其他来样定制的瓷器较之前期数量大为减少。绘画水平明显较前期逊色。

人物纹饰方面,已不见“满大人”的纹样。而乾隆、嘉庆时期欧洲人来定制西洋人物纹样瓷器的兴盛阶段也已过去,因此西洋人的纹饰也极为少见。此时基本上都是绘明装人物,流行人物众多、场面喜庆的家庭生活或庭院生活图案。清晚期出现了少量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纹饰,其他的主要还是反映没有具体故事或典故的、轻松愉快的家庭或家族聚会的生活情景。此时人物的画法是“折色人物”和“长行人物”兼用。

花鸟纹广彩行话称“散花雀”,包括有花有鸟、有花无鸟等形式,并且以花果和昆虫融为一体最具时代特色。此时花卉画法基本上是“挞花头”的传统手法,西式花卉的纹样和画法已消失。风景纹在道光时期仍有一定数量,但在同治、光绪时期则较少。

晚清时期虽然广彩在纹饰上比不上前期丰富多彩、并且显现出程式化的单调和僵硬,但在器形上却有进一步的发展。除了之前的瓶、罐等陈设器,以及成套的餐具、茶具、咖啡具等实用器继续生产外,一些盥洗室用器,如盖盒(粉盒、肥皂或香皂盒)、盖瓶(用于盛水)等也被大量定制外销。还有烛台等,有西式造型和中式造型,形式多样。陈设用的瓶子大多体型较大,多在颈部附双耳(龙、凤、象、鹤、虺形等),以及在肩部附双螭龙,均涂金彩。瓶的高度多超过50厘米,有的超过100厘米。

广彩因是外销瓷,因而它一方面因中国元素而吸引追逐中国趣味的西方人,另一方面又融入西洋元素来迎合西方品位。一方面它的纹饰图案有着一定的传统模式,另一方面又因不同的外销订单和外销市场而式多奇巧、岁无定样。它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又因特定的历史环境而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和魅力。广彩瓷器可以说从一开始就融入了岭南文化的海洋特质―以其兼容性、开拓性、进取性见长,在发展中不断吸收新的养分,适时进取,以独具一格的文化体验,赢得了自己的生存空间,成为兼容东西文化内涵的瓷苑奇葩。

广彩帆船纹叶形(咸菜)碟

清乾隆 高3.5cm,长20cm 广东省博物馆藏

碟为树叶形,中心绘帆船图案,简洁明快。这是西餐中用于盛装咸菜的小碟子,一般四个一套,使用时放于餐桌的四个角。

广彩龙凤花蝶纹双象耳瓶

清道光

高43cm,口径12cm,底径15cm

广东省博物馆藏

瓶撇口,束颈,胆形腹,圈足稍外撇。肩部两侧装描金双象衔环耳。纹饰共由九层构成,分别绘花果蝴蝶、如意云、云龙、金凤衔灵芝等图案。纹饰繁密,画工精细,造型美观大方。

广彩人物纹章酱汁盖盆连托碟

清嘉庆 托碟:高2cm,口径19×15cm,底径13×8.5cm

盖盆:通高14.5cm,口径13.8×9.5cm,底径10.7×7.5cm

广东省博物馆藏

此套餐具上绘纹章,包含冠饰、箴言和“Sandilands”的首字母“S”。本套餐具的主人是前东印度公司贸易船船长James Sandilands,他1806年结婚,此套餐具可能是为了这个场合定制的。

广彩开光人物纹六角盖瓶(一对)

清乾隆 高54.5cm,口径15.5cm,底径15.5cm

广东省博物馆藏

瓶为六方形,配六角狮钮盖。彩绘以干大红、麻色、墨彩等为主。腹部主题纹饰绘开光中国山水人物图。肩部绘开光西洋风景人物图。

广彩人物纹大盆

清同治

广东省博物馆藏

盆板沿,深腹,平底。外侧绘三组折枝花卉。内侧满绘人物图。此为盥洗用品。

广彩山水人物盘

清雍正

高4.4cm,口径38.8cm

广东省博物馆藏

盘板沿,浅平底,卧足。口沿饰麻色卷草纹,板沿为玻璃白堆绘缠枝花卉,盘内心主题纹饰为广州珠江风景图。

广彩描金贵妃醉酒盘

清乾隆

高2.5cm,口径23cm,底径13cm

广东省博物馆藏

盘板沿,平底。以金彩绘缠枝花卉和“d”字锦纹作地。板沿八个开光内分别用西红和墨彩绘山水与花鸟纹。盘心卷蔓式开光内绘主题纹饰贵妃醉酒图。画工精细,画面富丽而雅致。

广彩绿白菜图果碟

民国

高1cm,口径11×14cm

广东省博物馆藏

这是用于盛干果或果脯等食物的组合碟子。主题纹饰绘白菜蝴蝶图案,边饰绘花果及开光花卉图案。全套由九个小碟组成。底印“Made in china”红彩款。

广彩纹章纹镂空双耳高足盖罐

清乾隆

广东省博物馆藏

罐做镂空设计,花形盖钮,喇叭形高足。盖与足作菊瓣纹装饰,与镂空处融为一体、互相呼应。这是西方人用于盛装板栗与干果的容器,因此需要镂空透气的设计。

此盖罐绘有Nassau和Prussia联姻的纹章。该套餐具于1791年被献给Prussia公主及其驸马奥兰治的威廉五世。威廉五世是英格兰安妮公主之子、乔治二世之孙。整套餐具共一千余件,精美而华丽。

广彩人物故事图奶杯

清乾隆 高16cm,口径13cm,底径8cm 广东省博物馆藏

杯敞口、深长腹、宽流、喇叭形高足,树枝形柄。锦地开光内绘庭园人物图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太阳从地平线升起
生活
离开
校园拒绝邪教
母爱
青春岁月
单纯
你的委屈
有书相伴的日子
一场战争
老师给我的鉴定
我需要空间
中秋
盛饭
非典
们为什么爱迟到
从小就开始走你追求的道路
浅论电视栏目的色彩包装
一切都在印象里成全
浅析媒介传播的社会性
浅析日语中区分汉语与外来语的必要性
无处不在的催眠
新闻采访中质疑性提问语用策略分析
如何“逍遥法外”?
试析魏晋士人的一网深“情”
解读龚自珍及其诗集《己亥杂诗》
让梦想拐个弯实现
毛阿敏的后现代生活
拨开模糊的雾霭
浅谈李益诗歌及其意象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竹林深处人家》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星星变奏曲》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傅雷家书》两则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唐雎不辱使命》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水平测试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国诗两首》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隆中对》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心声》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树林和草原》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陈涉世家》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叔叔于勒》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词五首》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