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中国传统绘画美学

浅析中国传统绘画美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28

浅析中国传统绘画美学

摘 要:气韵是中国传统绘画最为重要的法则之一,也是绘画创作追求的最高目标与最高境界。它由魏晋时期著名绘画理论家谢赫首先提出,气韵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基础,同时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延伸与完善。

关键词:传神说;神韵;人格修养;意趣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气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最为古老和最为重要的概念,指画家在作画时将对象的精神气质表现出来,同时还要体现出画家本身的一种内在精神,使主客观相融统一于画面中。气韵的产生在我国绘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作为品评绘画鉴赏标准一直以来被人们所推崇。“气韵”一词最早见于东晋时期著名绘画理论家谢赫的《古画品录》一文:

虽画有六法,罕能该尽。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六法者何?一曰气韵生动是也。二曰骨法用笔是也。三曰应物象形是也。四曰随类傅彩是也。五曰经营位置是也。六曰传移模写是也。

“气韵”绘画理论思想首次是在魏晋提出,然而对于“气韵说”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后人在谢赫的“气韵说”基础上将其进一步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气韵说”又被赋予着一些新的内容与涵义。

1.魏晋时期“气韵”为人物画技法与品评之最高标准

魏晋时期,气韵作为绘画中最为重要的法则之一,它在题材范围上主要被用于人物画中,用作人物画技法以及品评人物画的最高标准。在中国古代画论中就曾有过这样的描述:“至于台阁树石,车舆器物,无生动之可拟,无气韵之可俟。”又如谢赫在《古画品录》中以气韵作为品评人物画的一个高低标准。其中品评陆探微:“穷理尽性,事绝言性。包前孕后,古今独立。非复激扬所能称赞,但价重之极乎,上上品之外,无他寄言,故屈标第一等。”由以上实例可以看到谢赫以气韵作为品评人物画的最高标准并以此把绘画作品分为不同的等级。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魏晋时期,气韵主要用于人物画的品评中并把它作为品评绘画高低的一个标准。

2.隋唐时期“气韵”为文人雅士的天赋之质

隋唐这一时期,由于在绘画中“逸品”的出现,“气韵”由此被赋予新的含义。它在这一时期不仅作为品评人物画的最高标准,还被进一步解释为文人雅士的天赋之质,虽没有明确提出气韵作为画家自身人格的体现,但在一些画论中已经略见行迹,它是在这之后气韵衍义的起点。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有云:“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振妙一时,传芳千祀,非闾阎鄙贱之所能也。”他将顾恺之、陆探微等人列为“衣冠贵胄,逸士高人。”认为只有如顾恺之、陆探微这样品格高尚地位显赫的高人逸士创作的画才能传芳千祀,而视闾阎鄙贱这样普通画工的画为“错乱而无旨,众工之迹。”而这些阐述却对后来“气韵”人格限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

3.五代“气韵”的延伸与转化

五代荆浩在所著《笔法记》中提出山水画中“六要”及“图真”绘画理论思想,这是最早将气韵正式应用到以山水画为主的一部重要论著,在题材方面首次明确提出了将气韵起初作为品评人物画的一项重要标准扩大到山水画中,成为历代画家品评山水画品格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其中关于“图真”,荆浩说道:“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其中“图真”就是要表现出事物的本质、本性,体现事物内在的气韵。

可见,气韵是从人物画的传神中衍义而来,是将对象的精神气质表现出来,而对于对象内在神韵的把握,必须要有画家自身的精神在其中,以得到主客观相融。正是由于在画中能体现画家的人格和内在精神气质,所以画家要有高尚的品格,要有一种不同于普通画工超凡脱俗的内在品质,同时也是一个画家成就高低的重要因素。例如吴昌硕画牡丹,虽然题材平凡,却能用异常鲜艳的颜色给人以审美感受,这样的画并不是普通画工所能达到的,他的《绿梅图》其中笔墨精到,意趣盎然,流露出了他清雅高尚的精神情感,别具风格。正如人们所说的“品格高古,气质法备”。[1]

所以,一幅绘画作品应该是画家的气韵、所画对象的气韵与画面上气韵三者的统一,只有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一幅优秀作品。

4.元、明、清至现当代“气韵”为评定“书画同法”重要法则之一

唐宋时期气韵虽已成为衡量“诗、书、画、文” 高低的一个重要品评标准,但真正被明确详细阐述并被广泛使用是从元代始起,所以从元代开始起气韵被进一步解释为“书画同法”,并从这一时期广泛兴盛起来。元代赵孟在《秀石疏林图》中描绘的是与山石交错掩映、古木丛生、笔墨苍劲、简率飘逸的这样一幅画面,在画面中不拘泥于形似,而是将画家高尚的精神表达在作品中,卷后自题诗:“石如飞自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出画家以书法入画,以飞白法画石的纹理结构,以篆法画树干,将书法中的八法融于写竹当中,从而使画面笔精墨妙,形神具备。

至此,“气韵”从元代开始起无论是在题材还是在体裁方面都已经扩展了它的所指范围,它从先前所指的人物、山水进而到了元代之后又体现在“书画同法”中,使气韵的含义在转化与延伸中丰富与完善。

通过以上论述可知,在我国传统绘画中,“气韵”在其产生与发展过程中经历着复杂的变化发展过程,它在不同历史时期体现着不同的特点。气韵不仅作为人物鉴赏与品评绘画的最高标准,它又是画家自身人格的体现,它在发展过程中被不断赋予新的内容与含义,为中国绘画不论是在绘画技法还是在绘画理论上都产生着重要影响和深远意义,同时又是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在主导思想与审美价值取向中的差异之所在,也是之所以中国传统绘画能够长久存在且继续发展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1] 刘会彬 《中国国画名作100讲》 百花文艺出版社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断章
内心的声音
高三进行曲
对于时间的感想
吮泪蝴蝶
逝于无人心疼的春
回忆
我们是孩子
物是人非
主宰
拾起纯真
天鹅
选择
《内经》感悟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实践
急性阑尾炎合并妊娠18例临床分析
手法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体会
宫内节育器异位3例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
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比较
樟脑与克霉唑软膏联合治疗股癣和足癣的临床疗效
人间四月天 最美是河鲜
后腹腔镜肾脏低温保护下部分切除术临床分析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与过敏问题临床探讨
房颤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1例
麻醉术前检查和术前访视对提高麻醉质量控制的作用
神经症者的心理模式
怀旧只会令人撞树
医院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的管理及利用
当精油遇上星座
《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案教学设计
自主·探究·实际——《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想 教案教学设计
《献给老师的歌》活动课设计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汉语拼音 a o e》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3册教案——识字1 教案教学设计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以游戏为主线 活化课堂教学 --《ai ei ui》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以人为本 构建多维互动课堂 ——d t n l教学设计谈 教案教学设计
《丑小鸭》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教学片段实录及教学反思 教案教学设计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狼和小羊》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