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李益诗歌及其意象

浅谈李益诗歌及其意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18

浅谈李益诗歌及其意象

摘 要:中唐时期政治走向衰落,相应地在诗坛上表现为淡泊冷落的情怀的抒发,史称“大历诗风”,而与大历诗人群体齐名的李益在诗歌创作上显示出了不同的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李益诗歌分为边塞诗、送别诗、抒情诗三类,分别从意象选取的角度探讨其诗歌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边塞诗;乐声意象;送别诗;女性意象;雄豪清秀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转衰。大历前后,诗人多抒发淡泊隐逸的情怀和冷落寂寞的心境,与此同时,李益雄豪清秀的风格在诗坛独树一帜,艺术成就突出。

李益,字君虞,陇西狄道人。大历四年进士及第,贞元前后多次入幕,五在兵间。从创作题材上看,李益的诗歌大体可以分为边塞诗、交往诗、抒情诗,因此对于意象选取的分析也应依此展开。

边塞诗在李益的诗歌创作中占据了主要地位,他的艺术成就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雄浑意境的渲染和开拓。

十余年辗转入幕的戎马生涯极大地丰富了李益边塞诗的意象。他在诗中描写了一系列独特的边塞景观:

烽火高飞百尺台,黄昏遥自碛西来。(《暮过回乐烽》)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沙云古战场。(《回军行》)

统汉峰西降户营,黄河战骨拥长城。(《统汉峰下》)

李益的边塞诗多从大处入手,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标志性风物,不同于盛唐高岑诗的慷慨奇伟之美和昂扬进取的精神,取景雄浑之余又带有大历时期特有的感伤悲凉。

中唐时期王朝已有衰落之象,建功立业的豪情不再,连年战乱、久居边关更加重了将士们思乡厌战之情。为此,李益反复选用了秋风、关月、归雁等具有象征意味的事物,极力渲染感伤凄凉的情思:

行行上陇头,陇月暗悠悠。(《观回军三韵》)

鸿雁新从北地来,闻声一半却飞回。

(《夜上西城听梁州曲》)

李益边塞诗的另一显著特点便是乐声的使用。边塞诗中闻笛乐起乡愁的佳句并不少见,如李白“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高适“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李益将这种手法发挥到了极致,他的诗中不仅多次出现对胡笳芦笛之音的描写: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夜上受降城闻笛》)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春夜闻笛》)

桂满天西月,芦吹塞北笳。(《送客归振武》)

其中《夜》诗历来最为人称道。诗中前两句写夜登西受降城远望回乐峰,月光倾泻在茫茫沙漠之中,所见皆是萧瑟清冷,加之远处传来的呜咽笛声,思乡之情到达顶峰,表现了久戍将士盼归不得的心境。

李益边塞诗中也有人物类意象,他们身上体现出的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成为诗人的精神动力,显示了盛唐昂扬进取的余韵:

偶与匈奴逢,曾擒射雕者。(《城傍少年》)

年发已从书剑老,戎衣更逐霍将军。(《上黄堆烽》)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塞下曲》)

无论是思乡厌战情绪还是建功立业豪情,李益都能将其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意象的选择。秋风关月鸿雁笳笛的有机组合,情与景的交融,形成了李益边塞诗雄浑豪放、苍凉悲壮的独特风格。

同时李益的交往赠答诗描写细致,感情真挚,在意象的设置上多为杨柳、江月、秋景:

君见隋朝更何事,杨柳南渡水悠悠。(《杨柳南渡》)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喜见外弟又言别》)

微风惊暮坐,临ㄋ加圃铡?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大历时期的诗人多善于从细微之处落笔,描绘明净清雅的意境。就艺术表现来看,大历十才子过于注重诗句的雕琢,诗境流于浅近,难成大器;李益取景虽近,但大多是由一点出发铺展开来,景物之间以时空顺序串连起来,所表达的感情也寓于景物之中。以《竹》诗为例,由“微风”起情思,其间对青竹、露水的描写也都是因风而起,尾联重扣诗题。诗中明写微风虽只一句,然所状之景句句含风,诗人对好友的思念也如风一般舒展开来,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此外,李益还有一部分诗歌抒写的是人物内心的细腻情思,与同时期的大历诗人相似,流露出感伤悲凉的情调,主要表现在女性意象的塑造: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宫怨》)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江南曲》)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写情》)

受主流儒家思想的影响,李益的诗歌中流露出对人生命运的关照。他将目光转向社会底层中的女性,她们始终是男性的附属品,是封建礼教压迫下可怜可悲的产物。李益对女性主人公的复杂心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一方面写其对爱情的执着,另一方面叙述她们婚姻的不幸,情真意切,凄婉动人。

李益晚年仕途顺畅,因而此时的诗歌创作多反映其台阁生活的安逸闲适,艺术水平较低。值得一提的是他晚期创作了若干“揽镜自怜诗”,意象走向虚空。例如“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唯将满鬓雪,明月对秋风”(《立秋前一日揽镜》),回顾一生浮沉,以真实的态度审视自己的心灵,含蓄婉约,耐人寻味。

结语

李益的诗歌在大历贞元年间寂寞清冷的诗风中脱颖而出,其边塞诗雄浑豪放,不失盛唐情怀,堪称“中唐边塞诗之冠”;抒情诗明婉清秀,笔致细腻,意蕴丰富悠长。同时,李益也是一个善用诗体的高手,古体诗、律诗、绝句皆有建树。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评价李益七绝部分诗篇“皆可与太白、龙标竞爽,非中唐所得有也。”陆时雍在《诗境总论》中也称赞“李益五古,得太白之深。”

纵观诗坛,李益的边塞诗和雄豪清秀的风格不仅对当时,更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称得上大历诗坛乃至整个中唐时期的顶尖诗人。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是未来的一颗星
童年——永远的快乐
成长的伙伴------月亮
门前,那棵大树
童趣
皓月,请您听我说
雨后
我读书,我快乐
我的爸爸
生命的价值
秋天的落叶
我爱我校
水乡小城的一天
简析大学教学管理中的几对关系
浅谈关于高职教育学生自主学习状况的调查及分析
浅析大学语文教材建设中的浮华倾向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析基础与动力
关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政府与高校关系的法治化
试论做好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几点认识和建议
试论“90后”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
试析高校大学生就业非本专业化现状的调研
试论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新生工作的探索
试析伯顿.克拉克大学学术权力配置模式研究
关于校园体育文化对高校人才培养作用的研究
关于高校青年教师如何走出教研课题申报误区
关于大学生创业能力开发与培养的路径探析
试论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信念和学生学习期待的关系
关于新媒体语境下宁夏高校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