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12
在古代,翻译是个高危职业
对于“谁是世界上第一个翻译”这种问题目前并没有相关文献和史料能够确切回答,但是,只要对目前公开的部分资料加以分析,一个笼统的结论并不难得出:最早的翻译家,也许是巫师,或说是神婆。
在最早的原始部落,巫师这个职业,出现时间远早于翻译。即使出现了翻译,那么最适合担当此职的人,还是巫师。巫师的翻译对象,通常是“神谕”。当然不能指望天上的神和山野草民使用同一种语言,所以就靠巫师把神说的话翻译出来,说给周围的人听。虽然这听起来很不靠谱,但当时的人是相信的,最早的巫师也是祭司,负责传达神旨和预测吉凶。有时,他们也负责做幽灵的客服工作。
希腊有一个地方叫德尔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了世界遗产,那里是古希腊祭祀太阳神阿波罗的地方。各地国王或将军若有了什么迷惑,就可以跋山涉水到那里找到女祭司。她们通常会坐在一个三脚架上,聆听阿波罗的神言,并将指示从自己的口中传达下来。
语言和语言如何第一次亲密接触
古代不同的部落需要交流,第一步只能直译。当然,这里的交流未必存着什么文化交融共同进步的念头,最有可能是因为战争。
最初步的翻译是口译。有文字以后,双方都用它来记录发音以及这个词表达的意义。
首先要弄清的是指示性语言,举个例子:一个只会说英文的英国人遇到一个只会说中文的中国人,初译开始了。英国人要指着对方,说you;指着自己,说me;指着苹果,说apple;指着树,说tree……这是最直接的方法。
这样的指示性语言一点点堆砌,加上熟悉了对方的表述方式,就可以进行最基本的交流。
后来,再从判断句衍生出各种各样解释,从而构成更加复杂的内容。
当然,从第二步到第三步,远比从第一步到第二步来得艰难,所以需要越来越多做这样工作的人。不同母语的人交流得多了,加上对彼此文化背景愈加了解,翻译这项事业终于从采集文明进入到了农耕文明,不仅出现了正规的词典,还有专业的翻译官大人。
做翻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古代,翻译官们存在着很严重的语言能力欠缺问题,外语能力过四级的凤毛麟角。
我国有文献记载的翻译活动,可以追溯到周公居摄六年,大概是公元前1000多年。
周文王、周武王死后,成王年少,由周公摄理朝政。交趾(今越南北部)南面有一个越裳国,为了表示友好,派出了三位翻译官向周公献珍禽白雉。
如此大礼,跟尊重我天朝上国倒没有太大关系。因为路太远了,没有人既懂汉语又懂越裳国的语言,所以要先派一个翻译官将越裳国语言翻译成其他的语言,反反复复辗转,才能译成汉语。
据《尚书》大传记载:“周成王时,越裳氏重九译而贡白雉。”三个心累的翻译官辗转了九次,经历了一个类似“越裳语-广东话-湖南话-湖北话-河南话……周朝官话”的过程,才翻译成功。
此外,在古代,胡乱翻译则是一件很可能要命的事。早在汉代的法律中,就有对翻译人员的处罚条文。《张家山汉墓竹简》为研究西汉前期的法律制度提供了最原始的资料。其中有载,汉简《具律》规定:“译讯人为非(诈)伪,以出入罪人,死罪,黥为城旦舂;它各以其所出入罪反罪之。”
若翻译者乱翻译,导致对他人的定罪量刑有出入,如果他人因此被错判死罪,那么翻译者则会相应地被处以黥城旦的刑罚,这是最重的一种劳役刑。如他人被判其他罪的,就要实行反坐。
由此可见,翻译这个如今还算体面的工作,在过去还真是一个高危职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位置
- 无“观”风月
- 追求便是成功
- 生活中有多少真实
- 再试一次又何妨?
- 保护环境不容轻视
- 名字的由来
- 成功来自于勤奋
- 胜利≠成功
- 色彩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 列车人生
- 珍惜拥有的一切
- 皇帝
- 慢慢长大的我
- 生命
- 阿根廷:别样的南美浪漫
- 做个职场“魔力弹”
- 竹林深处有高士
- 失劫的免死金牌
- 精致的瑞士人
- 英国的天鹅官
- 当一切既成事实
- “财神爷”相助
- 园林中的竹情结
- 吕蒙正中状元
-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 农民工对落户城镇持观望态度
- “四个全面”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
- 徘徊在古老与现代中的法罗
- 2015年部委干什么
- 九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 七年级上册语文《紫藤萝瀑布》教案1
- 最经典五十首唐诗
- 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马说》
- 最经典五十首宋词
- 七年级上册语文《生命生命》教案B
- 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五柳先生传》
- 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终南山》
- 七年级上册语文《生命生命》教案(A)
-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醉翁亭记》
- 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秋登万山寄张五》
- 中考现代文阅读训练:“文意把握”
- 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与朱元思书》
- 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满井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