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文学发展研究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文学发展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文学发展研究

摘 要:文学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能从本体层面、现象层面甚至本质层面去多角度理解一件事物,即“文学是什么?”、“文学怎样呈现?”、“文学的内涵是什么?”。文学是一样既古老又现代的事物,在不同的时代它所凸出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随着现代语境和文学艺术氛围的改变,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文学已经从从前那个特殊的文化现象,逐渐演变成如今市场经济大潮中的一抹秀色,真正的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立足点。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网络文学;媒介传播;多元化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网络文学能够立足于人们心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愈发繁荣的文学事业来说,网络文学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能起到推动和发展现代社会的积极作用,也可能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制造舆论。所以如何看待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网络文学发展,我们就要从各个角度,以不同的专业层面来剖析它的利与弊,看清它的发展方向。

一、新媒体时代网络文学的强势发展

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无异于互联网。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方式,增加了信息的开放性和效率,因为信息的传播已经开始向着非线性、互动性和多元性的方向发展。传媒学家威尔伯・施拉姆就在他的《传播学概论》中指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信息时代”。的确,在新媒体时代到来之后,传统文化产业格局所受到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网络文化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文学的发展路径,在时代环境的驱使下,网络与文学走到了一起,它们融合了网络媒体的自由、快捷广泛的传播理念,打破了传统文学审查制度对文学传播的制约,颠覆了传统的纸质传播载体,以精英化的姿态逐渐走向大众文化,成为新媒体时代的新文学形态――网络

文学。

二、网络文学的发展优势

(一)创作性与自由性的任意展示

网络文学对文化的传播是一种能够整合社会发展资源的无形力量。作为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新结合方式,互联网的传播打破了以个人为中心的单方面传播模式,而是很好的实现了线性到交互式的传播双向交流理念。网络文学的基本核心理念就是想创造这样一个开放自由的互动平台,通过先进的网络媒体技术与对文学的利用,让每个人都可能在网络中展现文学才华,发表自己的看法,解除了人们心目中对文学那种高冷与遥不可及的传统思想。同时,这种自由化的网络写作方式,也是传统文学中心态的一种根本性的进化与转变,以及对传统文学中道德教化的审美意象消解。例如网络小说《飘来飘去》,许多网友在看了该小说的网络版后,都表示无法释怀,甚至为书中的主角小米落泪。所以说在包容性这个层面,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是相互交融且相互容纳的,它们都能找到各自的一个切入点,却可能展现出不同的风景。

(二)思想与精神的人文解放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白烨曾说过:“网络文学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将是巨大深远且具有革命性的”。这是因为社会的发展与人类文明在从历史的严谨态度中不断走向自由,曾经旨在宣传功德教化的文学思想,如今已经能够随心所欲、突发奇想的跃然纸上,这正是今天网络文学在思想与精神上的一种人文主义的解放。有人说,网络文学是通向自由与民主理想境界的一种艺术形式。的确,自由诠释了审美的本质,而对于现代网络文学,自由也成为了文学的本质。

三、对网络文学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理性精神

如今的网络文学已经明确了其文学思想性的主体风格和地位,定位于广泛的网络人群,也正在试图努力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艺术性。所以,网络作家在创作时应该将文学作品的艺术性放在首位。网络文学的艺术性不仅仅局限于文字之上,还要体现它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融合而展现出的科技魅力,例如图文、声音与影像已经渐渐的展示在如今网络文学的作品之中,让文学中的文字更加鲜活化,人物角色更加真实。但这只是我们凭感性而发出的一面之词。如今网络文学还存在许多创作乱象,以及无法与艺术和思想相匹配的文学亵物,这也是网络文学自从诞生其长久以来遭到质疑的地方。所以笔者认为,合理有效的规范化网络文学格式、提高网络作家的文学艺术修养,加强网络中文学作品的质量管控是极为必要的做法。另外,如今许多网络文学过于煽情,用卖弄感情的方式来获取公众对其的怜悯,反反复复越来越多的人以这样的方式博得同情,如此一来网络文学必将因为庸俗而被人们抛弃,所以我们不能以纯粹的感性心态去看待网络文学带给我们的思想境界体验,而是要更多的通过理性精神去思考,站在现实的角度来对比网络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差距,通过理性的思考,从根本上解决网络文学在文学表现形式和表现心态上所存在的问题。

总结:尽管我们能够建立对于网络文学的审美标准与思想价值观,但是未来的网络文学依然会充满着各种变数,这主要来自于它之于文学创作的自由性与主观性,因为网络文学的前路可能掌握在每一个网络创作者的手中,也因为人的思想是捉摸不定的。诚如德国作家卡尔雅斯贝斯所言:“我们正在一片未经标测的海洋上航行,却始终无法达到一个能让我们获得清晰视野的港口。”探寻这样一个港口,也正是中国网络文学所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2]汤蕙.传播学视野下的网络文学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08.

[3]刘少波.新媒体时代下中国文学存在方式的转型[D].华中师范大学,2010.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日落以后忘记我
生活需要奔跑
生活因拼搏而精彩
执着的热爱生活
等待的人生,坚持的信念
喜欢而又害怕的长大
有时请停下脚步
苦难,成长中最好的催化剂
聆听
我深深感受到了家庭的温馨
走进初三
我读书,我富有!
彩色的童年梦
扫除心灵的污垢
中学的世界,失落的红色
微课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良好效应
CLIL理念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有效合作学习在小学美术课的实践与思考
破解初中美术欣赏课尴尬境地的方法
在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九年级历史教科书插图的作用
在高效课堂下实施教学管理创新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统一工具性和人文性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微视频让《收发电子邮件》的课堂活力无限
网络环境下的生物 教学反思
巧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情境图
校企合作新模式刍议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农村医学专业《遗传病与优生》教学方法的探索
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紫藤萝瀑布》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说课稿
高中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口语练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活动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