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中法文学“狐狸”意象之浅谈

中法文学“狐狸”意象之浅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中法文学“狐狸”意象之浅谈

摘 要:意象是一种符号,是一种蕴含了个人审美情趣和文化倾向的表现符号,与文学主题紧密相连,动物、植物等可见物都可以成为意象。“狐狸”作为一种文化意象,反映了中法两个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的文化沉淀、审美倾向与艺术表现。

关键词:狐狸;意象学;中国文学;法国文学

“狐狸”在文学中,更多人认为它是一种象征。但是,它也可以成为意象。《文化的释义》序言中,格尔茨指出:“人类是由自己编制的意思的网眼所职称的动物。”文化便是这样的网眼。[1]文学是文化的物质反映。太阳、海洋、龙、凤等,都代表着特定意义。意象是特定时期文化的集中反映,狐狸在中西方文学作品出现的历史也是其所凝聚的文化意识形态的发展史。

在元明清之前,狐狸在中国文学中一直是一种被敬畏的形象,还称不上是意象,如《山海经・南山经》中:“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这不蛊。”这种源于原始社会人们对自然的畏惧与崇拜、以及到了宋朝时理学的束缚。直到清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狐狸意象逐渐清晰。

法国真正将狐狸人性化、意象化的作品,是到了法国中世纪中叶的《列那狐的故事》,它是该时期市民文学的两颗明珠之一(另一部为《巴特林笑剧》)。后来,又有一部文学作品《小王子》,也成为狐狸意象的奠基者。

中法文学史中“狐狸”审美意象发展迅速的原因,是大致相同的。它们都是文学世俗化、经济商品化、市民阶级兴起的产物。

中国从元代以后,城镇崛起,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中国古典世情文学走向世俗化,狐狸意象也走向民间,从图腾走向人形,再从人形上升为意象,人们用狐狸表达了民间文人对善恶是非的判断,讽刺现实黑暗,褒扬正义。

法国中世纪中叶,城市建立发展,市民阶级壮大,与统治阶级的矛盾日益加剧,《列那狐的故事》应运而生,它将狐狸人性化,假托动物世界,映射人类社会,揭露上层阶级腐败,表达市民阶级的情绪。

两个民族文学树立的狐狸形象对两个民族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创造了两种不同的意象。

一、从狐狸到女性。

狐狸的刻画虽在蒲松龄那里达到顶峰并有所转折,但是并非他所发明。中国传统文化语符中,狐狸是作为女性中“恶”的象征物存在:妖冶艳丽的容貌,狐媚男人,宣淫无度,包藏祸心,阴险狡猾,是“女性恶”的代表。[2]狐狸的女性倾向,使之带有了性别符号。提到女性为何选中狐狸?只能揣测,狐狸的体型与面部轮廓,符合中国古代男子对异性的审美要求。

许慎《说文解字》对“狐”的解释是:“狐,妖兽,鬼所乘也,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大居,死则丘首,从犬瓜声”骆宾王的诗句中云:“峨嵋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以至千百年来,狐狸在中国世人心中是阴险狡诈、“害人精”的代名词。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有了狐狸二字,都会有一种进入了诡异令人生疑的气氛中。这充分表现了中国古代传统封建社会中,男权话语占据主要地位、男性对美貌女性既向往、渴慕又出于礼教束缚而排斥、歧视的心理。

《聊斋志异》的出现,是为狐狸审美意象的一大转折,但是仍以女性为主。《聊斋》里的狐精,虽也有个别害人和阴险狡诈的个性,但是大多的狐精已经被塑造成为坚韧、美丽、痴情、善良、闪耀着浪漫和理想光辉的新女性形象。由于时代的发展,经济的崛起,文化的开放,女性地位的提高,和民间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和对假丑恶的反击,如人格完美的阿绣、娇艳的青凤、勇敢的鸦头等等,针砭时弊、反应爱情与对封建礼教的反抗是其刻画狐狸形象的主要目的。比如在《聊斋》的《莲香》中,狐女非但没有成为罪恶的象征,反而将自称为传统贤良的人类女性比了下去,穷书生因她而事业家庭双收。自此,狐狸又有了新的文化意象,人们提到狐狸,同样会联想到爱情、忠贞与付出。

二、从狐狸到狐狸。

与中国文学不同的,法国文学中的狐狸,大多是只有人性,没有人形。

法国文学作品中的狐狸,大多会让人感觉到两个词汇:较量与智慧。在《列那狐的故事》中,列那狐最先作为聪慧机敏的男爵出现,不同动物代表了人类社会不同阶级人群,其中,列那狐与力大无穷、贪婪的伊桑格兰狼的较量占用很多篇幅,列那狐表面温和,内心聪明无比,将它耍得团团转。当伊桑格兰狼到狮子国王面前控诉列那狐时,列那狐仍凭借它的智慧力挽狂澜,躲过绞刑。列那狐的形象十分复杂,它既有对下层动物欺凌歧视的一面,又有对恶势力勇于周旋出击的一面。列那狐代表了新兴市民阶层,虽然生机勃勃,但是无法与封建统治和充满欺诈和弱肉强食的环境去正面对抗,于是机智与勇敢地用迂回的办法去较量与僵持,才是生存之道。

狐狸在法国文化中的另一方面意象是:神秘感与奇丽,富有哲理和个性魅力。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法国反法西斯斗士圣埃克索佩里的《小王子》中的沙漠之狐,至今令人追思与回味。沙漠浩瀚苍凉,粗狂而却细腻,与死亡和灵魂相连,而此时出现在主人公身边的那只聪明、狡黠的狐狸,显得神秘而魅惑,它与小王子建立了一段友谊,这段友谊也是驯服的过程,亲切友善却富有挑战性,它带给小王子很多精神上、哲学上的启示,追寻人性的本源,追寻真善美。

前文提到,狐狸在中西方文学作品出现的历史也是其所凝聚的文化意识形态的发展史,但是,发展历史并非仅仅是历史,它还影响着后人千百年的心理文化意识。也许,在一千个国家,就有一千种狐狸的意象,但是它始终代表着这个民族的一段精神往事。

注释: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聆听
我读书,我富有!
扫除心灵的污垢
走进初三
苦难,成长中最好的催化剂
我深深感受到了家庭的温馨
彩色的童年梦
等待的人生,坚持的信念
喜欢而又害怕的长大
中学的世界,失落的红色
日落以后忘记我
生活需要奔跑
生活因拼搏而精彩
有时请停下脚步
执着的热爱生活
九年级历史教科书插图的作用
校企合作新模式刍议
微课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良好效应
农村医学专业《遗传病与优生》教学方法的探索
巧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情境图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微视频让《收发电子邮件》的课堂活力无限
破解初中美术欣赏课尴尬境地的方法
在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CLIL理念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统一工具性和人文性
网络环境下的生物 教学反思
在高效课堂下实施教学管理创新策略
有效合作学习在小学美术课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紫藤萝瀑布》说课稿
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口语练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活动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说课稿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