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审美感受与审美客体及审美主体的经历相关

浅谈审美感受与审美客体及审美主体的经历相关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19

浅谈审美感受与审美客体及审美主体的经历相关

摘 要:审美活动因不同的审美主体以及不同的审美对象而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本文主要探讨的是造成审美感受不同的原因,即探讨审美感受与审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及造成其能动作用差异的个人经历因素以及与审美客体本身不同特性间的关系。

关键词:审美感受;审美客体;审美主体

之所以有些人认为审美是快乐的,有些人认为审美是痛感与快感的混合,还有的人认为审美与忧郁及不幸相关,是因为各自的着眼点不同。不同的审美主体,其经历各不相同,由之形成的精神世界也会不同,他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待事物的敏感程度与感受也不尽相同。而不同的审美客体也就意味着其中内涵,情感基调,主题思想存在差异,那么,读者的感受也就不一致。所以,我认为,产生审美的感受是有前提的,它与审美主体以及具体的审美对象有关,因此,审美可以是快乐的,是痛苦的,是痛感与快感的混合,也可以关乎忧郁与不幸。

审美是快乐的,当审美主体心情愉悦,审美客体优美或可以令审美主体身心愉快时。当你用完一顿丰盛且愉快的晚饭后,携着你最爱的家人漫步于荷塘边。此时,月下的荷塘,荷塘中的月色,微风传送来缕缕荷香,像远方飘来的歌声一样似有似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置身其中,流水月光间,优雅,朦胧,幽静的美给你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心情畅快,此时,快乐的感受油然而生。

审美是痛苦的,当审美主体处于正常状态,而审美客体是悲剧时。当你阅读《哈姆雷特》主人公为了他死去的父亲,为了他所失去的一切而复仇时,审美主体一定希望凶手可以被绳之以法,而复仇者可以全身而退,但最终的结局却是所有人都死了,不论好人,坏人,罪有应得者或无辜受死者,没人能够幸免。此时,你会感到人生是悲凉的,生命是虚妄且没有意义的,痛感便会来临。当你阅读《活着》时,主人公经历了亡家,丧妻,失女以及白发人送黑发人,最终一无所有时,你为主人公坎坷的命运悲痛的同时,也会因为得知人生虚无的真相而感到痛苦。

审美亦是痛感与快感的混合。当审美主体是对生活有着不切实际幻想的女性朋友,审美客体是韩剧时。男主人公帅气逼人,痴情,潇洒又多金;女主人公相貌平凡,善良,天真又无知。他们在一起,审美主体往往会有强烈的审美快感,因为故事情节满足她们对不切实际理想爱情的全部幻想。而当故事出现转折,男女主人公深深相爱却因绝症,车祸,失忆不能相守,此时,痛感会和快感一起袭来。一方面对男女相爱受到阻碍感到心痛,另一方面又为主人公的痴情以及世间竟有如此浪漫的爱情而心醉。当普通大众在看警匪片时,看到犯罪分子被制服,正义终于战胜了邪恶,此时,快感即正义感会涌上心头。而想到伸张正义终究会付出代价,其中主角为捍卫正义而牺牲,这时,痛感也会夹杂在邪恶终被消灭的快感中久久不能逝去。

审美也会与忧郁及不幸相关。当听众选择聆听周传雄的《关不上的窗》“我听见寒风扰乱了叶落,在寂寞阴暗长居住的巷弄,我听见孤单在隐忍的夜晚,是被爱和痛啜泣着的胸膛。我是心门上了锁的一扇窗,任寒风来来去去关不上,这些年无法修补的风霜,看来格外的凄凉。”忧郁悲凉的歌词,伤感的旋律。由于审美主体的选择是带有主观性的,那么,选择这首忧郁的歌曲,多少与审美主体此时的心情有关。他的心情很可能是忧郁的,状态是苦闷的,感觉心上了锁,感到别人无法理解自己,自身也不愿与人分享,交流,诉说,此时的他一定是孤独的,忧郁的甚至不幸的。

当读者在阅读路遥的《人生》并对这部作品主人公从底层一步步奋斗向上的艰辛与不易有共鸣的话,那么,他也多半经历过与主人公同样的苦难与不幸。

我们也都读过杜甫的《春望》,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中,“花”与“鸟”本都象征着朝气与美好,而此时审美主体经历着国破家亡且心中充斥着无限凄苦哀思,即使看到这样充满生气的生物也无法抑制内心的不幸与哀伤,遂哭泣,心惊。而读者如果在欣赏这首诗有同样的感悟或者看到乐景抒发哀情,那么他也一定是经历了不幸或者心情忧郁。

《红楼梦》中的经典女性形象林黛玉则更能代表审美与忧郁及不幸相关。林黛玉自幼体弱多病,因母亲早亡寄住在贾府,后父亲又病故,从此过上了寄人篱下的生活。身体决定性格,林姑娘从小身子虚弱,自然多愁善感而后又历经种种波折、痛苦、不幸就更为愁苦、忧郁使得她与宝玉一起阅读《西厢记》时,听到《牡丹亭》的动人词曲,并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时,更是“心痛神驰,眼中落泪”。正是由于林黛玉经历自幼患疾,父母早亡,寄人篱下且情路坎坷的不幸,才使得她总是感时伤事,伤春悲秋。

另外,当今社会上有这样的现象,部分男生会找妈妈级别的对象,这种恋母情节的审美趋向有可能是与孩童时代缺少母爱或者童年不幸有关。他们喜爱与之年龄差距大的能给他们母亲一样的关爱,包容的异性来满足童年的

缺失。

参考文献:

[2]王朝闻,审美谈――人民文库丛书,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生活需要奔跑
等待的人生,坚持的信念
苦难,成长中最好的催化剂
生活因拼搏而精彩
喜欢而又害怕的长大
扫除心灵的污垢
走进初三
日落以后忘记我
聆听
彩色的童年梦
我深深感受到了家庭的温馨
中学的世界,失落的红色
执着的热爱生活
我读书,我富有!
有时请停下脚步
在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CLIL理念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农村医学专业《遗传病与优生》教学方法的探索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有效合作学习在小学美术课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破解初中美术欣赏课尴尬境地的方法
九年级历史教科书插图的作用
校企合作新模式刍议
微视频让《收发电子邮件》的课堂活力无限
巧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情境图
微课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良好效应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统一工具性和人文性
在高效课堂下实施教学管理创新策略
网络环境下的生物 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紫藤萝瀑布》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口语练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活动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