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白居易闲适诗《问刘十九》的传播及文化效应

白居易闲适诗《问刘十九》的传播及文化效应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白居易闲适诗《问刘十九》的传播及文化效应

雪夜饮酒是中国文人的赏心乐事,再邀二三知己围炉对饮,更能快慰平生、舒畅身心。白居易所作《问刘十九》对此情此景做了恰当的描绘: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酒为新酿,炉火烧得通红。泥炉小巧别致,嫣红的火,映着浮动泡沫的绿酒,是那样的诱人。屋外大雪纷飞,屋内暖意浓浓,只等知己到访,以消得良宵。这首短小精悍、语言淳朴的五言绝句,足以在白居易3000余首存诗中取得一席之地。《问刘十九》作为白居易闲适诗的代表作,其传播及文化效应极具探究价值和启发性。

白居易的诗歌一向流传甚广,达到了元稹《白氏长庆集序》所谓:“禁省、观寺、邮堠、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的传播效果。由此出现的问题是,在其传播过程中,窜改现象更为普遍。近年于长沙出土一批古窑址陶器诗刻,共计近八十首不同的诗和句。瓷器所题诗文能在有关文献中查到明确作者或篇名的,计有刘长卿《若澳酬梁耿别后见寄》、贾岛《过海联句》、白居易《问刘十九》等10首。单从8首经考证的完整唐诗来看,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即其中凡属当时的名家佳作,题诗与原作均只有个别字的细微差别。唯《问刘十九》的第一句“绿蚁新醅酒”、第三句“晚来天欲雪”,在长沙窑题诗中分别作“二月春丰酒”和“今朝天色好”。对这一现象,归纳起来有三种较合情理的推论。

第一种是,长沙窑所选文人诗均为当时当地流传较广的作品,若题上瓷器时妄加改窜,尤其是对白居易这种偶像式人物的诗作,在销售效果上只能适得其反,所以很可能是《问刘十九》最初就是以瓷器上所题之面目传世。白诗给人的整体印象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但见过白氏手稿的人才知事非尽然。宋人周必大在其《跋宋景文唐史稿》一文中指出:香山诗语平易,疑若信手而成者,间观遗稿,则窜定甚多。由此看来,像“二月春丰酒”和“今朝天色好”这样的“家常语”,更可能是白氏“窜定”之前力求平易的版本,正如他将“量大厌甜酒,才高笑小诗”最终改定成稍为含蓄、文气的“户大嫌甜酒、才高笑小诗”一样。

第二种是,民间制瓷工匠明知是白诗而故作删改,使其更加通俗化。现有瓷器品质粗劣,制作工艺简陋,其“五文”的咨价,明显是针对经济不发达地区所设。除了消费者的购买力,还须考虑其文化水平和欣赏层次。白居易作此诗时,湖南还是蛮荒之地,属于诗歌传统薄弱地区,经济水平落后导致民众文化水平低下。为了更贴合消费群体的自身特点,工匠将白诗窜改得更加通俗易懂也有一定道理。

第三种是,《问刘十九》改写自民间古诗,即汲取长沙窑瓷壶所题民歌的创作素材提炼而成。“长沙窑”课题主持人周世荣曾将“二月春丰酒”与《问刘十九》比较,认为:“以上诗句通俗易懂,大部分源于民间流传的古诗。......相互对照,‘二月春丰(醴)酒’语言质朴,而《问刘十九》则显得清雅,因为汉魏南北朝以来民歌一向为文人所关注,因而民间歌常为文人摹仿或改写。故‘二月春丰酒’应是民歌中的本来面目。”若单独比较《二月春丰酒》与《问刘十九》,这个推论是有道理的,但如果综合所有瓷器题诗的特征看,由民歌改写而成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无论《问刘十九》与长沙窑瓷壶诗刻是什么关系,可以确定的是,该诗作为闲适诗代表,通过瓷器诗刻的方式在中国各地区得到广泛传播,不局限于文人聚集的富庶地区,在下层民众间也有一定市场。此外,此诗得以广泛传播还在于白居易积极于文集的编纂和流传。他具有很强的自觉传播意识,不但自编别集,且通过写序交待创作原委、时间。古今代表性选本收录元和十大诗人名篇统计中,《问刘十九》收录高达15次。由此可见,文集收录也是此诗得以广泛传播的重要方式。

由以上两种主要的传播方式可以看出,《问刘十九》具有以文字传播为主的特点。该诗讲述的是大雪天邀请好友喝酒之事,正是闲适诗“隐逸、退公独处、日常生活”等特点导致了它不适合《长恨歌》、《琵琶行》等感伤诗通过歌妓、乐官传唱的传播方式。这类感伤诗更契合和满足大众“消费主义”的心态,而闲适诗就不适合在公共场所口耳相传。

值得注意的是,《问刘十九》在很多文人作品中被借取化用。《红楼梦》第二十六回“王夫人复作消寒会・贾探春重征咏雪诗”中“绿酒能消冷,红炉即是春。”、“莲灯燃绿蜡,兽炭红炉。”、“绿酒螺杯注,红炉兽炭烧。”等诗句都化用了《问刘十九》,频率之高,反映出该诗在知识水平较高的阶层中的广泛传播。

《问刘十九》更贴近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平民百姓在温饱都不能保证的情况下哪有闲情逸致喝酒下棋?因此,相较于讽喻诗和感伤诗,闲适诗的传播集中在社会中上阶层,并未达到风靡大街小巷的程度。从这一点看,长沙窑“窜改”诗词现象中,工匠为使《问刘十九》在下层平民中传播而窜改使其通俗化的推论不无道理。

此诗不仅在中国历代文人作品中得到化用,在日本文学中也得以窥见。清少纳言《枕草子》中有一段描写雪夜中女人相聚的片段:

雪下大了,积得很深的傍晚,在室内可以看到外面的靠窗处同了两三个意气相投的人,围绕着火盆说话……用火筷搅着灰消遣,互相讲讲那些可感动的和有风趣的事情。

白居易的闲适诗前期传入日本时,在上流社会的文人圈中传播最广。三浦由利子说:“这一时期日本文学的第一个特点是只有纯粹的贵族文学,是跟普通百姓的生活完全无关的。当时文人特别欣赏‘风雅’、‘风流’、‘物哀’的文学观念,对他们来说‘宫廷式’和‘都市生活’是最美的世界。”白居易的闲适诗正好与日本文学产生了共鸣,契合了他们的审美心理,投合了他们的审美旨趣。

以《问刘十九》的传播及文化效应为切入点探究白居易闲适诗的传播,虽不能以一概全,但该诗在传播方式与特点上具有典型性。在对该诗传播的深入探究中,还有很多问题给人启发但未得到解决。将《问刘十九》的传播与文化效应的探究延伸到白居易整个闲适诗的传播研究中,很有启发性和借鉴意义。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喜欢而又害怕的长大
生活需要奔跑
执着的热爱生活
走进初三
苦难,成长中最好的催化剂
日落以后忘记我
彩色的童年梦
我深深感受到了家庭的温馨
等待的人生,坚持的信念
扫除心灵的污垢
我读书,我富有!
中学的世界,失落的红色
生活因拼搏而精彩
聆听
有时请停下脚步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微视频让《收发电子邮件》的课堂活力无限
在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破解初中美术欣赏课尴尬境地的方法
CLIL理念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情境图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统一工具性和人文性
农村医学专业《遗传病与优生》教学方法的探索
微课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良好效应
校企合作新模式刍议
网络环境下的生物 教学反思
九年级历史教科书插图的作用
有效合作学习在小学美术课的实践与思考
在高效课堂下实施教学管理创新策略
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说课稿
七年级语文上册《紫藤萝瀑布》说课稿
九年级语文上册《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口语练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活动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