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牵我心灵入秋水

牵我心灵入秋水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15

牵我心灵入秋水

摘 要: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自身心灵的映照,艺术家的心灵在艺术作品中展露无遗。可以说作品是心灵的映射,那么心灵与世界是否该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关系呢?桑塔耶纳认为美是一种经验,苏珊朗格认为是“生命的磨砺或者自我实现”。这是一种终极关怀,是无论生存还是创作的最本源。阿瑟米勒说“真实感与明显的时代感”可以说,艺术比科学更为真实。艺术原理源自心灵的同时也是在锻造心灵。那么从爱里延伸出来却用以描写爱的创作手段升华了作品,最终作品也达到了直指人心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艺术原理;艺术作品

杜甫的诗歌沉着深厚正是由于生活经验的充实和情感的丰富,元代大画家的黄子久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木深林中沉酣于自然中的生活,其画“沉郁变化,与造化争神奇”;郑板桥其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此机也。“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将竹子的千姿百态中画作传世珍品。三者在某种程度上不谋而合,艺术家的心灵在艺术作品中展露无遗。

既然作品是心灵的映射,那么心灵与世界是否该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关系呢?不然该如何有敏感的触觉来感知世界?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在这一点上最为透彻――“此花与吾心同归于寂”――花落花开在你未见时自开自落,与我心而言是毫无干系的,若我见此花,获得花开时的的审美愉悦,这花便是开在我心中。万物都是我心所感通的,心所涵摄的。

西方,与杜威的“艺术即经验”相近似的,桑塔耶纳认为美是一种经验,美和艺术既然是一种“经验”,那么,它就是一种“感性”存在,对它的把握也就是对感性经验的直视,无需诉诸抽象的理性。那么,是不是可以说,这种“感性”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心灵对世界的一种认知,无论是怎样的一种创作,都必须从最本真的心灵出发。苏珊朗格在她的『情感与形式』一书中提出了她最具启发性的对生命历程的理解,那就是“在生与死之间尽量寻找尽可能多的生活”也就是“生命的磨砺或者自我实现”。这是一种终极关怀,是无论生存还是创作的最本源。

阿瑟米勒在论戏剧时谈到创作最为重要的基础就是“真实感与明显的时代感”,这种不脱离真实的创作才真正具有内涵。“戏剧与任何艺术相比更要求中肯恰当。剧本在成为艺术品之前是一种心理状态的新闻报道,是此时此刻心理活动的一面镜子。”阿瑟米勒的理论听起来似乎类似于镜像说,虽然他并不是感性的,而是反复强调真实与反映,但是我认为,这种创作方式是有别于一般意义上客观的记录的,因为他是心理活动的一面镜子,而不是客观事实的一面镜子,是人主观感受客观的一面镜子,而不是直接意义上客观的一面镜子。这种艺术的反映、心灵的反应才是最为真实的反映。甚至可以说,艺术比科学更为真实。泰戈尔说“科学的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这里的真实实际上才是最高的真实。

因此,可以说艺术原理与人生原理在根本上来讲是相通的。只不过在方式上,一是现实,另一游戏般的。所以人类创作出艺术就是试图帮助人们进行灵魂的自我锻炼,帮助人们克服灵魂中的死亡本能。而它采取的方式是假想出一种比现实的苦难更为理想和典型的情感磨难,让人们从中感受到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的自身本质的丰富性,即是艺术在本质上是通过灵魂的锻炼以达到灵魂的自救。这也就是心灵与艺术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源自心灵同时也在锻造心灵。

倘若我们说艺术的内容皆发乎心灵,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呢?贝尔曾提出有关于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也就是“审美的感人的形式”的命题。这构图不是纯形式的,不是康德的纯粹美,而是艺术家头脑中真实的“情感意象”在灵感状态中的“翻译”。通过此,艺术家把握住了那种不可言喻的“终极实在”,以借助“构图”将自己心中的那种“深刻而普遍的感情”表现出来。从一方面来讲,这种近似于唯美主义的“纯形式”是通过去除无意味达到的;而另一方面,这种“纯形式”却是有意味的,并不是唯美主义单纯的对于技巧的雕琢。

关于爱之于心灵,且之于艺术作品。刘小枫曾经在他的书『这一代的怕和爱』中谈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对冬妮娅的“一种温暖、闪烁并变成纯粹辉光的感觉”,这是对爱情多么精准的描写。令人唏嘘的是保尔与冬妮娅在冰天雪地里重逢:他用他所谓的革命意识羞辱初恋情人,究竟是革命为了爱欲,还是爱欲为了革命?革命是社会性行为,爱欲是个体性行为,故事中革命与爱欲的关系相当暧昧,两者并没有意外相逢的喜悦,反倒生发出零落难堪的悲喜。在艺术创作中,这种从爱里延伸出来却用以描写爱的创作手段升华了作品,最终作品也达到了直指人心的艺术效果。

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瞬间中透过各个生命在静默里流露辉光。也许,人类的上帝就是自己,人类不必从异己的神秘的力量那里去寻找生命的真谛,在生命最大限度的燃烧之中,在爱与被爱的光亮之中,或者就存在着我们四处遍寻而不得的艺术精神的全部意义。

参考文献:

[1]《情感与形式》[美]苏珊・朗格 著 刘大基 傅志强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8月

[2]《艺术》[英]克莱夫・贝尔 著 薛华,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2月

[3]《阿瑟 米勒论戏剧》 [美]阿瑟 米勒 著 郭继缘纫耄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6月

[4]《这一代的怕和爱》 刘小枫著,华夏出版社, 2007年1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生活因拼搏而精彩
我深深感受到了家庭的温馨
日落以后忘记我
走进初三
生活需要奔跑
中学的世界,失落的红色
我读书,我富有!
扫除心灵的污垢
彩色的童年梦
等待的人生,坚持的信念
聆听
喜欢而又害怕的长大
有时请停下脚步
执着的热爱生活
苦难,成长中最好的催化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统一工具性和人文性
有效合作学习在小学美术课的实践与思考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九年级历史教科书插图的作用
在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微视频让《收发电子邮件》的课堂活力无限
校企合作新模式刍议
破解初中美术欣赏课尴尬境地的方法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医学专业《遗传病与优生》教学方法的探索
在高效课堂下实施教学管理创新策略
巧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情境图
网络环境下的生物 教学反思
CLIL理念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微课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良好效应
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口语练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活动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说课稿
七年级语文上册《紫藤萝瀑布》说课稿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