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多重伦理困境下的“亲亲相隐”

多重伦理困境下的“亲亲相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多重伦理困境下的“亲亲相隐”

关键词:亲亲相隐;伦理;困境;道充身安

人生的困顿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境:一种是物质的困顿:生计窘迫、境遇艰难;另一种是精神的困顿:前路迷茫、心灵疲累。然而,对人进行持久而无休止折磨的,多为后者。在中国历史上,“亲亲相隐”问题及其所蕴含的伦理困境就是精神困顿情境的典型之例。

因此,将本文选取“亲亲相隐”的是非问题来作为切入点,从“作为儒家经典叙述的‘亲亲相隐’的本义”(在此中将对“隐”与“直”等关键术语作清楚的说明)、“作为古代法典的‘亲亲相隐’是美德还是腐败”(在此中将对“容隐制”与“干名犯义制”作出详细的界定)、“作为伦理困境的‘亲亲相隐’是否是自由选择的结果”(在此中将对亲情、法律、正义的伦理中道问题作着重探索)三个方面来对“亲亲相隐”问题的伦理困境进行解读。

一、“亲亲相隐”本义

“亲”即亲属,亲近的人,“相”即互相,“隐”本义训为“微小”之义。“父子相为隐”章的两“隐”字正是针对“其父攘羊而子证之”的“证”而言(《说文》曰:“证,告也”),因此,借用法学术语,“隐”字确切意是“不作为”层面上的沉默不声张、不张扬、不显现,也即“不证”之义,绝非“积极作为”层面上的自行添赋的“隐藏、藏匿、窝藏”等义。及至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我们从《子路》篇孔子、叶公对话的情景、语气以及“隐”的文字演变或文字训解,依然能推出该“隐”字其义并未发生变化,仍是”保持沉默“,亦即当是孔子自己所明确界定的“言及之而不言”,是“不作为”性质的。

而许多批判孔子“相为隐”主张的人,不是误解歪曲该“隐”字,就是陷入集约主义而理解不了公正的一种基本前提或要以――无伤害。因此,我们就有必要解释一下《论语》“父子相为隐,直在其中矣”的“直”字之义了。《谥法》卷三说“治乱守正曰直、不隐其亲曰直”。我们再来通过《吕氏春秋・当务》里“直躬者”的故事来说明此问题。故事中,他非但没有“两失”还巧获“美德”。然而,孔子对此并不赞同,“直躬之信,不若无信。”正所谓“直而能温者德也,直而好讦者,偏也”。联系起来看,在伦理亲情与社会礼法的双重伦理、伦理困境中,沉默不言的“隐”系不直接伤害亲属与他人的最中道之举,此即明辨是非的真正之“直”。

二、作为古代法典的“亲亲相隐”是美德还是腐败

首先,“亲亲相隐”不是美德,而是出于真情实感的自然反应,是“直”在其中。

那么,“亲亲相隐”是不是腐败呢?厘清了“亲亲相隐”的本义后,我们再来审视近几年学界出现的“亲亲相隐”是“腐败”、“歌颂腐败”等亲亲相隐腐败论便不难而知,这几乎是一种看似大义凛然,实则是望文生义(将“隐”字解释为“窝藏”、“包庇”等积极行为)、是激情有余的自我发挥,也是对我国法律文献的荒疏与隔膜。

在唐、宋、元、明、清所规定的“亲属相为容隐”之“隐”是指亲属间可以为对方知而不言,此“容隐制”(与此对立的,是“干名犯义”制,它的实质是为了保护尊亲、维护等级,不可混为一谈)的实质是授予亲属一定范围内的不举证权,即“沉默权”。在这点上,与孔子“父子相为隐”的表述是如出一辙的。可见,亲亲相隐,理当谅解,法当接受。从另一个角度讲,是“王道本乎人情”的伦理精神的具体体现。

在笔者看来,不称扬亲属的过失既不是美德,也不是腐败,我们应该视它为一种自由意志的选择,而任何不尊重自由意志选择的所谓“正义性”,都是携带着“侵犯性”的。因此,笔者认为,“告亲”应设定为一种法律权利,而非法律义务。

三、作为伦理困境的“亲亲相隐”是否是自由选择的结果

“父子相为隐”章呈现了个人于亲属有过失时的角色尴尬和伦理困境:举证告发则悖逆家人的愿望及亲情伦理,不举证告发则悖逆他人的期待及社会美德,在被希望维护亲属利益与维护他人利益之间陷于不安。孔子主张不作为性质的“相为隐”,实施以家庭内部正义和个体权利来反对告亲为荣为绝对正义,同时,他并不支持作伪证及灭证据、藏匿犯人的积极庇亲行为。由此可见,“亲亲相隐”应作为一种自由选择的结果。

“家-国”之维的伦理问题、良心问题,涉及的其实就是“家-国”的伦理冲突。可以想见,亲属之间的相互保护乃是普遍的人性,假如要违背这种基本的人性而强行撕裂这种天然的亲情伦理,去强制与歌颂人们举证揭发自己亲属,强制与歌颂人们控告自己亲属,强制与歌颂人们“大义灭亲”,亲情、家庭、伦理、人心、民风将统统瓦解、坍塌、甚至是颠覆,后果必不堪设想。清代法学家薛允升说亲属间“准相为容隐”是“天理、国法、人情悉尽之矣”,甚是。

综上所述,“亲亲相隐”是一种在多重伦理、伦理困境下的权变中道,是不伤害亲情也是可以为法律所理解的“直”,是张扬人性自由、维护血缘亲情、扶正法律纲纪、整饬世风人心的典范论述。

参考文献:

[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

[3]林桂榛,《“亲亲相隐”问题研究及其他》,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妇女节
“第一次”黑夜回家
冬天的故事---感受冬奥会
寻找春天
梦残花落芳飞尽——读《红楼梦》之薛宝钗
读《新月集》
感恩昨天,珍惜今天
怀抱里的风景
牡丹
博客写作——科技的进步
做个孩子不容易
洗刷过的天空
梦残花落芳飞尽——读《红楼梦》之“红楼四春”
太阳
宜家的经营策略分析及启示
关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管理问题探究
风邪恋肺在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的认识和临床运用
浅谈关于做好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几点思考
浅析我国家族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及对策
探析新形势下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改革和创新
浅谈国有化肥生产企业减员增效的管理机制研究
鄂西北地区三枝九叶草药用价值考察
健康宣教对急性心肌梗死康复出院老年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电子商务助推衡水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思考
2012届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汽车项目管理的特点分析
践行“三严三实”,切实抓好安全生产
医学博士科研产出统计分析
土谷祠是土地庙吗
竹子的价值
读写结合实效性
多媒体课件情境创设
开掘写作源泉,指导学生写作
规范汉语仍需“咬文嚼字”
40分钟里,学生的收获有多少
让学生走进快乐语文世界
“模写”与“创造”
培养创新素质 落实素质教育
也谈低年级识字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朗朗上口学拼音
浅谈概述要诀
小学生习作指导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