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08-24
非群体行的上海
上海也是一个未能形成艺术群体的城市,这里曾经文人荟萃、传统深厚,又是较早接触西方文化的地方,中西文化的碰撞在这里频繁发生。著名的现代艺术群体“决澜社”便是发端于上海。在这里曾经举办过“十二人画展”和“83年阶段・绘画实验展”,为当时平静的上海画坛带来了两次不小的冲击,可以说是1985年前后一系列艺术探索的前奏。只是这里的艺术探索大多以个人奋斗的形式存在,以联展的形式呈现,对陈旧的单一模式的带来了冲击。
1985年3月18日一个更具有明确意向的展览在复旦大学学生俱乐部举办――“现代绘画――六人联展”,这个展览是由当时在上海工艺美术学院执教的余友涵和学校的5位学生一起举办的一个师生联展,现代绘画这样的创作欲望被鲜明的提了出来。这个展览没有做什么宣传,未形成多大的影响,但是青年艺术家想要主动创造属于时代的新文化的愿望已经表达出来,而这种欲望正是上海画坛在观念上产生根本变化的一种征兆。当老师余友涵倡导冲破束缚、追求自由的时候,5位学生已经有了相当具体的想法,从他们写下的文字中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他们意识到自己想要去探寻什么,而这种探寻的愿望及其迫切,只是将会找到的,或者说他们要找的是什么并不那么清晰。冯良鸿的参展作品即是他对不可知的世界的一种形象的领悟,丁乙参展的作品是与另外两位艺术家一同完成的街头布雕,余友涵展出了11幅早期抽象作品。
这一时期一些年轻人组织的展览显得更为激进,1986年5月8日,上海工艺美术学校的学生在徐汇区文化馆举办了“黑白黑”画展,作品比较注重制作,有些作品还引入了现成品,色彩上仅使用黑白两色,单调重复的构图使作品带有观念的意味。这些年轻人渴望建立新的艺术语言,与其说他们是对传统的挑战,不如说是由于传统薄弱导致了他们在创新之时显得更为自如。1986年万俊彦和祝昌言两位青年工人自费举办了“非具象画展”,他们的画作尺幅较大,明确提出了抽象艺术的旗号,尽管在专业性上还有欠缺,显得有些粗糙,但这种创作面貌在当时还是非常新颖的。
从“凹凸展”来看群体组织所具有的某些力量是个体所不能及的,但是或许是由于上海艺术家个体意识强烈,抑或这种具有反叛精神的艺术被视为旁门左道的惯性思维过于牢固,上海像北京一样鲜有具有影响力的艺术群体产生,整个地区的现代艺术仅是靠着这些艺术展览为平台发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那晚我流泪了
- 杂语
- 高中生活漫游
- 忆鞭炮
- 母爱的阳光
- 星落自传
- 我爱我家
- 海
- 我和母鸡一起走过的日子
- 一份特殊的作业
- 我爱我的家
- 情感天堂
- 军训那周
- 与他的邂逅
- 童年旧事
- 《战争与和平法》的法学突出贡献
- 试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安全管理
- 简析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 股东瑕疵出资民事责任探析
- 浅谈城市绿化的养护管理
- 从维生素C的变质过程谈西药的保质期
- 浅谈知名商品的包装装潢权
- 关于加强农行基层行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 论汽车发电机的故障与检测
- 浅谈问题学生的教育方法
- 基于“全知视角”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
- 电控动力转向系统在微型载货车上的应用
- 浅谈高校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的合并处理研究
- 探讨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及成本控制
- 关于园林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 比尾巴 教案教学设计
- 《新型玻璃》 教案教学设计
- 清澈的湖水 教案教学设计
- 比尾巴 教案教学设计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从现在开始 教案教学设计
- 坐井观天 教案教学设计
- 《狼和小羊》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 我们成功了 教案教学设计
- 太阳 教案教学设计
- 雷雨 教案教学设计
-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案教学设计
- 小柳树我小枣树 教案教学设计
- 我要的是葫芦 教案教学设计